MEISTER G17/MEU-ARMY R27A/R28-TERCEL 1911-XDY M9归类
经常有人问手狗哪个好,每次都要重复说一次,我还是写点归纳自己看好了。还是那句话,本人不做这种玩具。配件有
G17 GLOCK名气可能不够M9或者1911大,但市场拥有量却不亚与前两者。在内陆市场有ARMY曾经出过G17,但由于当时MEISTER(请允许我叫美死他)推出的G17(还是在第1,2版的时期),也许是前期高调的全仿TM宣传口号和打着香港制造(噗)的旗子让广大GLOCK迷一下子就先入为主记住了她,虽然当时确实早期版本质量烂得一塌糊涂,但金属滑架,低价(相对TM),全TM结构留住了一大批玩家。至于ARMY刚推出G17的时候已经无人问津了,对于只因L85而让人知晓的ARMY来说,这支G17在开头已经输了名气,再加上当初试用厂家提供的样板时已经发现其弹道差,表处理不够M记细节好,最重要是价格却比M记高,基本确定没市场可言,直到多年后的今天也是一样无人问津。 如此下来就是M记的G17最为广泛流传了。先不论早期1,2,3版那些问题少年,现售版本有玩家称为第4版有荧光准和金属外管,从客户和市场反应来看,确实质量比以往要好,可靠性也大为提高,价格也保持低廉。 现推出过的款有:全黑/全银/黑银相格/两侧黑,顶部银这4款,不过到最后还是全黑与全银比较畅销。但可惜的是M记对于银色处理方式让人感受不到“啊,金属银啊”的感觉,亚光处理得很糟糕的说。。。还不如自己再抛光打磨。 G17推出时还有几个版本之分,什么1,2,3,4版啊G17改进版啊G17加强版.........其实说到底就是实验版,有问题了就推出修正版,不断让消费者买单而已。 至于要不要拿来跟1911比较那倒没必要了,主观意见太多,不好说。但稳定性与精度都十分的优秀,弹夹大也适合IPSC高出气改造。 缺点从结构上是没有的,但M记在开模设计上似乎还拿不准公差控制范围,部分玩家投诉滑架被某些零件顶得很死,由于我不熟维修方面,不好解答问题所在,但几率不高,修改起来难度不大(某师傅言)
1911 关于COLT M1911的历史也不用再提了吧。 最早生产的是JZ(金钟),首发行胶身的JZ EG720,虽然做工比较粗糙,但价格比起同期的M记G17还要便宜得多,即使金身的EG723也一样便宜。JZ推出1911可谓满足了大众渴望,虽然在做工上不够精致,但从使用角度来说,是非常不错的,精度也十分优秀,后来也如愿推出了金身版EG723,但实际上各方面细致与做工跟EG720基本一致的,但价格却贵不到多少。从可靠性来说,EG720是比较耐粗用的,EG723也可以,但因为材质和本身的公差所至,耐用度反而比EG720要低些。但自从一次厂家被查(谣言未证实)后,隔几个月再到货的EG723的质量可真是比以往差了一大截!从此后客户投诉率一直高居不下,以致JZ的货只论为特殊处理之用了,关于JZ的1911传奇,也就如此。 在07年之后,1911市场被JZ独断,直到09年初才有TERCEL(雄鹰)加入,不过此时的JZ早已气数已尽(详细对比在本BLOG发表过)。TERCEL被传言是双象的马甲,至于是不是我倒不发表意见,但从产品角度来说,绝对超越国货直指MARUI。不少拥有MARUI 1911的朋友把玩过后都对其做工,细节处理表示惊叹,在保持低价的同时,难能可贵的还金身,全刻字/全细节妇科MARUI,如果被某些别有用心的JS忽悠的话,绝对会有小白以为是MARUI的。不过有一处结构倒与MARUI结构不同,就是后照门的固定方式是与金滑一体的,MARUI与JZ都是独立安装结构,这点我认为反而更方便安装,也不影响瞄准上的不便。凭心而论,TERCEL 1911(原色/银色)是一支国货中细节做工最好的手狗,下场也合适,对于这个价位来说,实在不想再挑剔了。 至于这狗的缺点每个人看法都不同,但总体来说都是些很容易维护的小毛病,无伤大雅。唯一一次听说坏了的是弹夹气阀无法回位。 MEU JZ EG728唯一能接受的就是其表面的喷砂处理,后来突然间ARMY发力,推出R27 MEU。R27第一次上手时就已经可以感觉到厂家的诚意,对比起JZ,细节做工,手感与精度都很是优秀,缺点是价格偏高与表面材质处理得不好,有点玩具feel,下场后确实对其操作性与可靠性很是赞同。ARMY的诚意还表现在推出了银与金色的MEU,还有改进版R27A。对比起R27,外管改为银色,表面喷砂处理,据说在模具上也稍微修正了些地方。本人是很乐意跟大家推荐MEU作为精确射击用途的,首次下场以首发20米距离爆头让人感到其精度之高,不亚与MARUI!弹夹与MARUI通用,可谓让不少MARUI MEU玩家泪留满面。但缺点有二;一是原装飞机用以大量黄油,其不耐低温不说,粘度太高,润滑性低下,如短时间内快速射击会导致低温凝固黄油,对机械可靠性大为降低,强烈建议擦掉,重新喷一次专用的进口手狗润滑油,其二是滑架与击锤接触的结构非全仿MARUI,会出现击锤直接敲打螺丝留下凹印,不美观,暂时认为对结构稳定不影响。除了价格外,R27A绝对值得推荐。 ARMY R27A(MEU) R27是MEU的产品代号,R27还分为银色和金色额外两款。A代表advance,也就是加强,改进的意思 作为下场器材,R27A的表现实在够准够稳定,习惯1911的可以不需要改变原有使用习惯直接操作,比起1911个人认为MEU机械瞄更好捕抓目标,手感提高,弹夹底带托件更方便更换弹夹。 主要问题反映在气阀上,多数是没有狗油润滑(CA,KSC等维护硅油),在短时间频密使用后因为低温,让气阀橡胶圈干渴产生阻力无法回位。不过这一点是手狗都会的啦.... ARMY R27A(MEU) R27是MEU的产品代号,R27还分为银色和金色额外两款。A代表advance,也就是加强,改进的意思 作为下场器材,R27A的表现实在够准够稳定,习惯1911的可以不需要改变原有使用习惯直接操作,比起1911个人认为MEU机械瞄更好捕抓目标,手感提高,弹夹底带托件更方便更换弹夹。 主要问题反映在气阀上,多数是没有狗油润滑(CA,KSC等维护硅油),在短时间频密使用后因为低温,让气阀橡胶圈干渴产生阻力无法回位。不过这一点是手狗都会的啦.... 缺点归纳起来是材质问题。 初期第一批生产出来销售之后才被人们所了解的,虽然比起早前的测试品要好得多,但材质依旧还有问题,主要表现在导杆与导杆套筒,也许是因为设计上公差,会导致与滑架剧烈碰撞而崩裂。后来居然连M记客服都说是材料配料上分配有问题...这不又是G17的历史重演么... 不过排除这个零件比较容易坏之外,其他质量都没有太多负面消息,精度与R27A相仿。卖点是在外观处理上十分十分的接近真铁质感,收藏的话绝对比R27A好,主要的购买群体也是基于外观仿真度方面的。至于现在没有生产的原因也许是厂家还在改良材料配方吧。 M9 国产M9的起源是跟台产HFC M190/M199有很大关系。最早占有M9市场的是台厂HFC生产的M190/M199(可连发)的M9,当时还只是在国狗起步阶段,价格大约是R5的2倍。由于进口货比较吃香,M190/M199比较好销路,后来突然传出个全仿HFC M190的国货出来,连包装都是一样的,顿时真假难辨(因为2者的手感,外观材质都一样的烂),后来明确的打上新大洋这个厂家的标号后才区别出来,本来HFC的质量就不敢恭维了,再说跟山寨价格差距太大,质量又差不多的情况下新大洋M190推出后就没多少人再买HFC的了。 JZ跟风也生产M9,不过这次不是找HFC结构做了。编号EG707,以前写过所谓的测评,有时间再搬出来...JZ的M9实际上质量也很一般,但总体上比新大洋的要稳定一些,后期的易损件也有推出市场,不过一旦坏了实际上还是很难修理的。 下场?我没听错吧~~~ 现在市场上出现的M9就是全仿KSC结构的新大洋M9了(据玩家说是S7系统),新大洋这次下了重本(成本),在做工上均比以往大大提升,看来投入成本的多少对品质提升很重要呢... G18C JG生产过G18C,虽然仿自KSC,但不幸的是JG的手狗未能保证到与其AEG商品的性能与质量,几乎90%的报废率...... USP 能拥有USP.45可谓H&K党的标志物,但可惜生产的厂家是KS。 KS的USP曾经在出现的时候拜倒一群H&K党,但随着购买的人多了,讨伐声开始增多......,有些还是刚开盒就废的呢...滑架不畅顺,阻力大;弹夹出气胶坑洼不平,夹质量很差;回膛不到位,直喷GAS.....这一切一切都说明40个包的东西只能沦为挂墙的地步,没什么好评价的了
转自网络,文章不代表本人观点,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