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2中考;积累与运用

 紫曦唯幂1 2012-04-14

积累与运用

 

第一部分: 语音和汉字

【中考要求】熟悉《汉语拼音方案》;掌握容易读错的常用字的字音;掌握常见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读音;能辨析并改正常见的错字、别字和不规范字;能辨析明显的形声字和常见的形似字、多音多义字。

【常见题型】对拼音规则的考查,一般将拼、读、认、写综合考查;以考查课本常用字为主,兼顾常见成语中的易错字;以查考别字为多;以辨错、改错的形式考查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以多音多义字为考查重点,以书写、读音为考查难点。

【策略】要掌握常用多音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读音;掌握常用字中容易读错的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

 

汉字:同音字有三种情况,一是声旁相同,如暮,墓,幕;二是音同而声旁不同,如缅、冕;三是音同但不是形声字,如至,制。汉字中形体相似的字叫形似字,如“拆、折、析”、“戍、戊、戌”。

错别字的主要类型:增减笔(武、式);偏旁同化,烦躁(烦燥)、粉碎(粉粹);偏旁误用;音近导致错误,刻苦-克苦;形近导致错误,辩证,辨证,荼毒,茶毒。

 

【策略】以音辨形,论、轮、伦、抡;以义辨形,滥竽充数(滥芋充数);以少推多;分类订正;根据语境辨形,化妆,化装。①演员为了所扮演的角色的形象而修饰容貌;②改变装束,以迷惑敌人。“他俩为了迷惑敌人,化装成夫妻”。

 

第二部分:词语(含成语)

【中考要求】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分析词语的含义;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的选择与运用;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明确关联词的搭配及特点,学会正确运用关联词语。

【常见题型】中考对词语的考查重在理解和运用,不考名词术语、不单纯考知识;中考对词语的考查,由直接考查词语的释义变为考查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为主;对同义词的考查,重在辨析比较,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中考对成语的考查有逐步加大的趋势。另外,对词语的考查还渗透在句子的辨析、病句的修改和现代文阅读等更为广阔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有逐步取代单纯考查词语的趋势。

【策略】

1、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本义是指词的起源义,即词的最初意义,如:“铁”(金属元素)。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引申出来的并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如:“手无寸铁”(铁,指刀枪等)。比喻义是由词的本义(或引申义)的比喻用法而形成的意义,如,“铁证如山”(形容坚定不移)。

 

注意——比喻义不等于比喻句:比喻义是指词的一种已经固定下来的意义;比喻句是在特定的上下文中间才应用的,是临时的。如“北京是祖国的心脏”里的“心脏”是比喻,但“心脏”并没有转化为固定的“首都”这一新义。

 

2、  了解词语释义的方法:

     定义法:用简明通俗的语言对术语类词语注释或说明。如“自然力”就可以利用代替人力的自然界的动力,如风力,水力。

     比喻形容法:有些词不好定义,就用形容和比喻加以说明。如,“褴褛”形容衣服破烂;“惊涛骇浪”比喻险恶的环境或遭遇。

     合成法:先逐词解释,后综合概括。如“谨严”,谨慎严密。“肆虐”,肆,不顾一切,任意妄为;虐,残暴狠毒;任意残杀或迫害。

     对换法:用熟悉的已懂的词语来解释不懂的词,或用反义词加上否定词来解释:如“崎岖”:不平坦;“阑干”:栏杆。

     探源法:指出词的来源,说明它的原意,进而辨明它的引申义或比喻义,注意古今词意差异。如“一鼓作气”(引文,原意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意符法:就是利用形声字的意符来解释。如“门可罗雀”的“罗”字符义为“皿”即为“网”,其义为“大门前可以张网捕雀”,形容宾客稀少,十分冷落。

无论哪一种释义,都有它的局限性,最好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这样既可以准确释义,又能正音辨形。

 

辨析:词语的语境义和一词多义

词的多义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是大家公认的,是不以语言的环境为转移的,是在字、词典等工具书中可以找到其义项的。而语境义则不同,它是不固定的,是在语境中临时赋予的,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其意义便不存在了。

 

3、注意词的感情、语体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词语在反映客观事物时所传达出的态度和感情。包括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

带有喜爱、赞许、以为的词语叫褒义词,如:“忠诚、伟大,公正无私,奋不顾身”等。

带有憎恶、贬斥意味的词语叫贬义词,如“奸诈、诡计、渺小、贪生怕死、好高骛远”等

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坏的方面,表达的是客观冷静的态度的词语叫“中性词”,如“关系、复述、订阅、杳无音信、机不可失、一衣带水”等。

注意,贬义词褒用,褒义词贬用是考查的重点。

 

词的语体色彩包括口头语体色彩和书面语体色彩。口头语体色彩平实朴素、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于生活气息,如“虚脱——休克、红药水——红汞、肺结核——痨病、紫药水——龙胆紫”,前者为专业词,后者为口头词语。

 

书面词语庄重典雅,确切严谨,如行业术语等。

词的语体色彩,重在辨识词语的使用对象,场合及分寸,看看所使用的词语是否得体才是关键。

 

4、了解常用成语的用法,正确使用成语。这个内容比较复杂,有空梳理下,理个专题出来。

 

第三部分:病句辨析与修改(2011.6.13)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中考要求】掌握常见病句的类型:词语使用有误,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合理,前后矛盾,重复啰嗦,句式杂糅,表意有歧义,说话不得体等。准确辨别病句的病因。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有增、删、调、换,但前提条件是不改变句子原意。

【常见题型】单项和选择形式的考查日益减少,综合能力和主管表述形式的考查逐渐增多。修改题,在作文修改中出现明显增多。语言表达是本考点的重点,语法错误是本考点的难点。

 

1、病句的类型。

1)用词不当:是在语言表达时出现的问题,一般有表意不清、色彩欠妥、不合氛围、语序不合理,修饰语位置不当等。

2)句子成分残缺:一般情况下,句子的成分(主、谓、宾)是齐备的,特定情况下,因省略表达也不受影响。句子成分残缺情况通常有:①缺主语。如:从这件平凡的小事中,说明了一个大问题。②缺谓语。谓语通常由谓词(动词、形容词或充当谓词的短语)充当。这类题型,在常规考试中出现较多。③缺宾语。宾语通常是动作、行为支配的对象,缺少它,影响句子的表意。如: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教育走上与世界接轨。

3)搭配不妥:此类病句通常有“介词和宾语”、“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妥。①语序不合理。说话颠倒,思维混乱常常会出现这类问题,通常有修饰语的位置不当(包括定语、状语以及虚词的位置不当)、关联词语的选用和搭配不当、一个方面与两个方面搭配不当。

4)结构混乱:指句中词与词之间,分句与分句之间次序颠倒错乱,有时表现为递加在中心词上的修饰词的颠倒错乱。(1)句式杂糅。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因标的简单的需要放在一起,购车了杂糅,使语意不明确,中心不突出,造成别人模棱两可的理解。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多半是为了图省时间、图方便,结果适得其反。如:“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就属于这类病句。(2)暗换主语,在表述过程中,使原有主语不能与谓语搭配,也造成结构混乱。如:“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3)层次不清。在表述过程中,思路混乱,致使句中前后交叉联系或交叉偏离某一中心。(此种病句在中考中几乎没有,例句省略)(4)标点不合适造成混乱。此种情况极为常见,最近几年中考中较为热门的题目,主要表现为逗号顿号部分,逗号分号不分。如:“该影片所以能够成功都归功于集体的力量,电影局艺术的领导,舞台剧原作者的协作,全体演员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都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新体验。”

5)表意不明:表意不明即表达的意思不明确,中心意思不突出。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费解”,一是“歧义”。“费解”就是一句话表达出来,但不能让读者明白其中讲了什么;“歧义”指一句话让别人有两种理解,两种情况都是表意不明。如:(1)“到带岭参观火锯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们这次旅行的归途”;(2)“校长采纳了两个教师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校职工出谋献策的积极性。”(例1,归途表意不明,令人费解;例2,“两个教师的合理化建议”,表意不明,两个教师的每人一个建议,还是一个教师的两个建议)

6)不合逻辑:指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说不过去。常见的类型有:①自相矛盾。通常说的前言不搭后语。②概念并列不当。在并列的几个概念中有类属(包含)、交叉等关系。③强拉因果。本来前后不是因果关系,却要强拉在一起构成因果关系。④主客颠倒。陈述的对象与支配的对象,关系不明确。⑤否定不当。主要表现在否定词过多而造成违背原意的情况。⑥不合事理。所陈述的事例与实际情况相悖。

 

 

2、  修改病句的一般做法(2011.6.14)

(1)       先从整体把握,看看句义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如褒贬上、程度上、范围上有无不当;句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修辞方法是否得当等。这些往往诉诸直觉,语感好的人,较容易察觉这一类毛病。

(2)       用紧缩法检查句子的主干部分。通过紧缩检查句子有没有残缺,主干搭配是否恰当。

(3)       检查句子的“枝叶”部分,即检查附在主语、谓语、宾语中心语上的各个修饰、限制成分在搭配上有无问题,是否残缺,它们的排列是否恰当等。

通过逐层分析,句子的毛病查清楚了,至于修改方法有增、删、换、调等。成分“缺”的“补”;多余的、会导致结构混乱的“删”;不搭配的词语可“换”;词序不当的则“调”。

修改完病句之后,要反复确认,原病句是否改正,是否出现新的语病;不该改的地方是否改动了,一定要防止“草木皆兵”滥加修改。

 

第四部分:语句的仿写、压缩与扩展

【中考要求】从“形似”和“神似”的角度对句子进行仿写;抓住要点压缩语段;依据情景,紧扣重点,扩展语句。

【常见题型】以主观题为主,有极少数客观题。本考点是比较新的形式,是中考中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近年来,语句的仿写有放在具体语境中考查的趋势。

 

一、句子仿写

1、  语句的仿写的类型

大致分为两类:填空式仿写和独立式仿写。所谓填空式仿写,就是将已有的生动优美、含义深刻的语段中抽去一两个句子(含分句),然后要求考生仿照已有的句子在其后续写一两个句子,使语段的内容更加充实,中心更加明确,结构更加完整。所谓独立式仿写,就是指仿照已有句子的句式、修辞方式等,用指定(有的不指定)的词语或短句造出新的独立的句子来。

2、  仿写的基本要求

仿写的要求,有隐性和显性之分。显性要求就是命题者在题干中明确提出的要求;隐性要求是指隐含在仿句里的要求。考生只有准确把握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才能仿写出质量上乘的句子来。本讲主要谈隐性要求,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

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仿句与被仿句(或例句)的内容要有内在联系,要能够互相搭配,互相衔接。二是仿句与被仿句的内容和精神实质要一致。譬如,如果被仿句的内容是歌颂赞扬性的,那么仿句的内容也必须是歌颂赞扬性的。前后呼应,是指如果被仿句前边的句子与后边的句子在语意上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的关系,那么仿句在语意上也要体现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的关系。

(2)       句式要统一。

句式,即句子的结构形式。句式要统一,是指仿句与被仿句的结构要一致。这就要求考生在动笔之前必须仔细观察被仿句的结构。观察要从整体到局部。首先,要弄清被仿句是单句还是复句,如果是单句,要进一步弄清是哪种类型的单句(如,主动句或被动句,主谓宾句或主谓补句等);如果是复句,要弄清被仿句局部的结构特点,譬如,主语是并列短语还是偏正短语,等等。

句式是否统一,是仿写能否成功的关键。仿句只有从整体到局部的结构都与被仿句吻合,才能成为佳句。

(3)       修辞要相同。

修辞要相同,指的是仿句与被仿句所用的修辞方式要完全一样。譬如,被仿句是比喻句,那么仿句也必须是比喻句;被仿句是比喻套排比,那么仿句也必须是比喻套排比。这就要考生在动笔之前必须仔细审视被仿句,审清它用了哪种或哪几种修辞方法。

 

(4)       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仿句的解题要点:①对例句或语段中的指定部分,必须有明确、深刻的理解,以确保仿句部分句义的需要。②对例句或语段中指定部分的句式特点和修辞效果有明确的认识,以保证仿写句与例句的表达效果一致。③对例句或语段中指定部分的标点符号,特别是有提示作用的标点符号,应予以充分注意。

 

二、语句的压缩

 

1、  从思维能力的角度看,这类题目测试的是对语言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从语言表达技巧的角度看,这类题目测试的是对关键的、重要的信息准确辨析、恰当筛选,正确组合的能力;从形式上看,对语句的压缩有三种形式:(1)代文章拟标题;(2)概括主要信息;(3)利用材料下定义。

2、  从内容性质上看,压缩分为两种类型:(1)强调全面的概括。运用这种概括方法的语段,主要包括并列式结构、层递式结构和对比式结构等。这种概括要求全面,对原文中的几个方面不能遗漏,也不搞侧重。(2)突出重点的概括。运用这种概括方法的语段,主要包括映衬式结构、隐喻式结构和点睛式结构等。这种概括要求突出重点,不能平分秋色、毫无侧重。

 

压缩语段题的解题要点:①必须准确筛选语段中的关键信息,以保证重点不缺失。②必须归纳相同信息,删除重复和冗余信息,以保证语句简洁。③必须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如:恰当地使用代词、过度行语句,以及表示相通、相同、相反的词语(如,同样、相反、否则等)。

压缩的要求,主要是角度一致、高度适当、涵盖全面、概念准确、语言简练。

 

三、语句的扩展

 

1、  扩展的类型。

按照能力要求,可将扩展语句分为改造型、创造型、推理型三种类型。改造型的特点是考题不仅给出了一个句子,而且提供了用于扩展的相关内容,考生需将此合理有序地加以组织和改造。创造型的特点是利用知识储备,对给定内容进行创造、延展。推理型的特点是根据给定的条件或结论,经过严密的推理,合理地补足证据或得出结论。

按照扩展部分在表达形式上的要求,可分为叙描型、议论型、说明型。叙描型要求扩展部分采用叙述描写的形式,甚至在修辞、句式上都有要求。议论型要求扩展部分给足结论或推出结论。说明型要求使说明对象更精确、更具体,讲求顺序和方法。

2、  扩展语句的一般思路

扩展语句的一般思路可归纳为四句话:明确类型、理清重点、展现情境、丰满生动。明确类型有利于迅速把握题意指向,明确能力层次,运用恰当的扩展方式,选择恰当的表达技巧,做到看菜做饭。理清重点的意义在于有的放矢,不做无用功,避免画蛇添足。展现情境即保持和原句的情景、气氛协调一致。丰满生动是扩展语句在语言方面上的目标,是此类题型的目的和归宿。

3、  扩展语句解题要点

提高阅读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在此基础上,提高语言能力表达能力。(2)提高身体水平。对试题的明确要求和隐含要求要全面顾及,要理解试题的意图。

 

 五、修辞方法与表达效果

 

【中考要求】准确辨析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能正确运用修辞方法,并理解其再具体语言环境中表达上的积极作用;能根据要求从语段(或篇章)中正确摘录出有关修辞方法运用的实例,并指出其表达作用或失误之处,常见于阅读理解中的赏析题。

【常见题型】修辞考查方式,由选择题为主题变为选择题和主观题并存,并且主观题加大的趋势。对修辞的考查更多的结合语言环境进行,把它当成一种语言运用的实战演练;在阅读理解中对修辞的考查,以赏析其表达效果为主要内容。

 

<!--[if !supportLists]-->(一)<!--[endif]-->修辞的定义和类型

修辞是选择最适合表达需要的语言手段,以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表达效果的方法。修辞的范围很广,包括词语选用、句式选择、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等。这里讲的修辞,指的是课标要求学生应掌握的常用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也应了解教程中出现的修辞方法,借代、引用、双关、反语等。

<!--[if !supportLists]-->1、  <!--[endif]-->比喻:即打比方。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作用:(1)用比喻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可以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2)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表述,帮助人们深入理解。用比喻阐明道理,可以把道理阐述得通俗浅显、易于理解。也有使语言形象化的作用。

 

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性质不同的事物或事理,并且两者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如:他长得像他爸爸一样。是表示比较而不是比喻。

 

<!--[if !supportLists]-->2、  <!--[endif]-->拟人:把事物当做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作用:激发情感,使描绘更形象生动,增强感染力。

 

<!--[if !supportLists]-->3、  <!--[endif]-->夸张:为了更鲜明、更突出地表现某一事物,而对事物作“言过其实”的夸大或缩小的描述。夸张一般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和超前夸张。

作用:(1)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2)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用来强调或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if !supportLists]-->4、  <!--[endif]-->对偶:即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

作用:(1)能鲜明地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反映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2)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感强;(3)使语意凝练集中,概括力强,使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特殊的表现力。

 

<!--[if !supportLists]-->5、  <!--[endif]-->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接连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1)增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2)使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语言的旋律美;(3)多用于说理或抒情。用于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于抒情,可以把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if !supportLists]-->6、  <!--[endif]-->反复:根据表达的需要,有意地将相同的词语或句子重复使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反复有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形式。

作用:(1)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2)在议论文、记叙文中运用反复,能起到加强论点,分清条理的作用;(3)在文艺作品中,特别是在诗歌中运用反复,能表达强烈而真挚的思想感情,起到强调主题思想、增强旋律美的作用。

 

<!--[if !supportLists]-->7、  <!--[endif]-->设问:在并无疑问的地方,故意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有波澜,便于文章的自然展开。

 

<!--[if !supportLists]-->8、  <!--[endif]-->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加强语气。否定的反问句加强肯定的语气;肯定的反问句加强否定语气。

 

分析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一定要紧密联系具体语言环境来分析。



六、口语交际(2011.6.16)

 

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

<!--[if !supportLists]-->1、  <!--[endif]-->专心听话:思想要集中,听懂、记住说话人的意思;掌握话语中有价值的、有启示的东西,从中发现一些以往不了解的内容或不懂的道理,或从中引申出一些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及时抓住对方讲话的要点;听懂说话人一些颇有深意的话语;自觉排除其他声音的干扰,养成能够边听边思考边分析的好习惯。

<!--[if !supportLists]-->2、  <!--[endif]-->说话得体,表达条理: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 ,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课内外讨论,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

 

说话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说话时应做到尊重对方,言之有礼。

②要针对说话对象、场合,恰当表达。语言运用得体,首先要注意场合,根据在社会交际中的正式程度,场合大体分为庄重场合、工作场合、日常生活场合和娱乐场合四种类型。场合不同,语言使用的要求也不同。庄重场合讲究用语规范,工作场合要注意简洁明了,日常生活场合可以自然亲切些,娱乐场合追求用语生动有趣。其次,语言运用得体,还要注意对象,清楚与对方关系的亲近与疏远,对待不同辈分的谈话对象,用语要随机应变,这样才能在交谈中,游刃有余地运用语言,做的语言得体。

③语句要连贯。保持话题的统一,注意合理的句序和过渡、衔接和呼应。

④围绕中心,简明生动。在长篇大论中随时提醒自己围绕讲话中心,力图用简洁的话,最清晰的层次表达出说话的意图。

 

口语交际题的解答准则:言之有礼、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节。

有礼——应对得体,适合的称谓,根据特定情景场合采用得体的语言。

有物——力求清楚、明白、简洁

有序——注意食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

有节——字数适中,标点恰当

总结起来就是6字,简明、连贯、得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