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教与学的理论

 阡陌躬耕 2012-04-16

现代教与学的理论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重视、不尊重学习者的学习规律,不了解能指导教学实践的教学理论,是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的。因此,对于在教学第一线的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了解现代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师们的理论水平,使之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把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便于互相交流和借鉴,而且可以极大地开阔教师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教育思想,使他们成为既是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又是有一定科研能力的科研人员。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本主题将对一些重要的、比较有代表性的现代教学理论的典型观点和思想方法作一个大概的介绍。希望能对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有所启示,能以更新的观念,指导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一)现代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研究人类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的一门学问。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情意品质,促使他们在行为上发生持久的变化。因此,了解并掌握学习理论是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学习理论

人的学习包含着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因此,对人的学习心理活动作出解释的理论出现多样性。下面着重介绍几个有代表性的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Behaviorism Learning Theory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主张通过强化和模仿来形成和改变行为。

A.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

联结主义试误说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ELThorndike)经过一系列的动物实验(其中最成功的是“猫开门”的实验)提出来的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联结”即学习者对学习情境所引起的反应,而且这种反应是学习者在情境中经过不断尝试,不断舍弃和改正错误的结果。因此,桑代克概括认为:人和动物的学习过程都是一个尝试和改正错误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桑代克还提出了学习的三条定律:一是效果律,即学习者对刺激情境作出反应过程中,当给予满意的情况时,其联结就会加强,否则其联结就会减弱;二是练习律,即刺激与反应的联结,随练习次数的增多而加强;三是准备律,即刺激与反应联结,随个体本身的准备状态而异,在事先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

B.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

斯金纳(BGSkinner)是当代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刺激——反应——强化”的学习模式。他认为,在操作性活动发生之后,随即呈现强化刺激物,反应就会加强;否则,反应就会减弱。强化在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强化可以使行为发生变化,直接控制强化物就是控制行为。他提出的学习模式对人的学习活动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学习者要想获得有效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及时给予适当的“强化”,为了实现这种强化,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效果,正确的学习行为得到肯定,错误的学习行为得到纠正。据此,斯金纳还提出了程序教学理论。

C.加涅的行为主义——折衷主义的学习理论

加涅的折衷主义表现在:集中解释那些不够明确的行为主义方面,而又从格式塔——场学习理论方面吸取一些边缘的部分。

加涅认为:学习是在可以观察的条件下能观察到的行为的变化。尽管学习是在人的头脑里发生的,但学习的结果还是通过比较学习前后的行为的变化而观察到。学习既能增长人的某种行为的能力,又可改变人的“态度”“兴趣”“价值观”等倾向。学习理论应包括具有行为主义倾向的事实和经过实际研究确定的并用概念的模式互相联系起来的学习原理。另外,加涅把学习分成八种类型,并按学习类型设计出层次学习模式,即一个学习行为由按顺序的八个阶段组成。

·学习类型有:

①信号学习。即有机体学会对某个信号或刺激作出反应。

②刺激——反应学习。即学习者对某个辨别出来的刺激获得准确的反应。

③形成链索。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已经形成的S-R的联结形成链索。

④语言联想。即言语的链索的学习。

⑤辨别学习。它是与可见的物体运动的特征有关的。在这种学习中,学习者还没有形成概念,对有点相似但不同的信息作出不同的反应。

⑥概念学习。指对在物质外表上彼此不同的一类刺激作出共同的反应。

⑦法则学习。是把两个以上的概念构成一个链索。

⑧发现学习。指利用先前学过的原理、分析情景,思考出新的原理。

·学习模式:

①动机。主要是诱发动机,使个人力求达到某种目标。

②领会。指学习者对刺激的注意和觉察。

③习得。学习者对某个特定的刺激的领会要达到能容易地利用这个刺激的程度。

④保持。把要记忆的事物编码储存。

⑤回忆。复活已经学到的和储存的事物。

⑥概括。把已学到的东西在不同的情境间迁移。

⑦操作。这是可以观察到的行为。

⑧反馈。这是一种强化的过程。

2)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Cognitionism Learning Theory

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建立与组织的过程,重视整体性与发现式学习。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和新学习的内容相互作用(同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种学习理论的模式是“输入——加工——输出”。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和奥苏贝尔。对如何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布鲁纳强调发现,奥苏贝尔强调接受。

A.布鲁纳(JSBruner)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这个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习是通过认识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主体的已有经验和内在动机的作用,充分发挥主体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其对学习材料的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自行去发现知识,掌握原理。他提出了学习的同化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设计各种方法,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探究的学习情境,使学习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索取”过程,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探究,猜测,发现的积极性。

B.奥苏贝尔(PAusubel)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学生只有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才会有价值,意义学习有两个先决条件①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学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②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学校主要应采用意义接受学习,只有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才发生了。在接受学习中,只要求学生把教学内容加以内化。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影响意义接受学习的主要因素,是学生的认知结构。另外,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教师必须关注影响意义接受学习的三个变量:第一,学生认知结构中能与新教材建立联系的有关概念是否可利用。第二,已掌握的概念与要学习的新概念之间区别的程度如何。第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点作用的概念是否稳定,清晰。据此,奥苏贝尔主张,教师在教学时,要加强知识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教学的基本方式是讲解式教学,并采用“先行组织者”的教学模式。关于学习理论的应用问题,奥苏贝尔的观点很有启迪性。他认为,学习理论应该探讨在课堂中发生的学习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在他看来,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两者都是一种完善的教育科学所必须的,没有哪一个能代替另一个。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对行为主义者把学习看做是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变化的观点提出了尖锐批评,并从认知的发生发展的角度出发,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心理过程,提出了认知是一种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的观点。因此,皮亚杰被看成是现代建构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是:

①学习不应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即学生能主动积极地构造意义。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学习活动必然有创造性质,他能把从外界接收到的知识信息同化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形成自己特有的认知图式。皮亚杰提出了许多有关当代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如认知结构、认知发展、同化、顺应和平衡过程等。

②学习是学习者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的过程。学习活动的主要特点是,它是一个“顺应”的过程。即学生不断地对已有的认知结构作出必要的调整和更新,使它适应新的学习对象,并实现“整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规律性”的错误,而且这些错误是有意义学习所必需的。错误会引起学生顺应自己的知识结构,并把所观察到的结果同化到修正过了的知识结构中去。这种自我调节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它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

③学生学习活动主要是在学校环境中,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因此,学习作为一种特殊的建构活动有社会性质。这就说明,学习不是一个“封闭”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不断同外界交流的发展与改进的过程,即包含有一个交流、反思、改进、协调的过程。可以说,由学生、教师组成的“学习共同体”,是每个学生学习这样一种主动的建构活动必要的外部环境。

皮亚杰关于学习的理论,对于我们全面地认识学习的性质和学习的过程是很有启示的。特别是要着重关注学生在认知学习中的能动作用。他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和道德结构同我们成人不一样。因而新的教育方法应尽一切努力按照儿童的心理结构和他们不同的发展阶段,将要教的材料以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形式进行教学”(Piaget1970)。所以,他也特别强调: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内部的认知重组过程,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比掌握知识内容更重要。

 

 

皮亚杰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发生学角度对结构进行了他独特的阐释:“一个结构是本身自足的,理解一个结构不需要求助于同它本性无关的任何因素。”结构是一个由种种转换规律组成的体系,这个转换体系作为体系(相对于其各成分的性质而言)含有一些规律,正是由于有一整套转换规律的作用,转换体系才能保持自己的守恒或使自己本身得到充实。而且,这种种转换并不是在这个体系的领域之外完成的,也不求助于外界的因素。换句话说,所谓结构就是由具有整体性的若干转换规律组成的一个有自身调整性质的图式体系。因而我们可以认为结构也就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一个集合。一个结构的界限,要由组成这个结构的那些规律来确定。而所谓的转换,就是表示变化的规律。

   
在语言哲学领域,皮亚杰指出,索绪尔的语言学结构主义,从一般结构主义的观点看,重要有三点:一是索绪尔把语言结构与发展规律对立起来看;二是他坚持了语言结构的自主性;三是他提出了语言符号的权宜性问题。但是总体来说,他和以后的一些学者所主张的还是描述性质的静态的结构主义。但是从哈里斯到乔姆斯基的语言学,对句法结构学却采取了发生学关系的研究,提出了转换规律;着重言语的创造性,把生成语法法典看成是同化在主体思维里的东西。乔姆斯基与在他之前的人用归纳法积累事实不同,而是从语言心理学,普通语言学和数理逻辑形式化三者的混合体出发形成他的语言学结构的概念。乔姆斯基不去寻找能够用归纳法手段即一步步地达到种种特种语言以及一般言语的各种属性,而是去想什么才是能够说明各种语言的共同结构,并按照不同的特种语言使这个结构分化所必需而又充分的语法理论的那些公设。事实上,乔姆斯基就是通过数理逻辑的形式化、普通语言学(主要是建立在作为创造性组成成分的句法的基础上)和心理语言学(说话人关于他自己的母语具有的不明说的知识)这三者的混合,最后达到他的语言学结构学说的。

   
语言结构不是一个新的术语。早在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里就有类似的表述(论述句段的连带关系、符号的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时)。索绪尔认为,任何一类集合,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语言确立的;正是这许许多多的通常的关系构成了语言,并指挥运作。还认为,观念唤起的不是一个形式,而是整个潜在的系统,有了这个系统,人们才能获得构成符号所必需的对立(意义与符号、能指与所指)。符号本身没有固有的意义。很明显索绪尔所认为的语言结构是静态的、特种语言的语言结构。

   
继索绪尔之后,出现了三派结构主义语言学: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美国的结构主义。这三个学派同时出现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三个学派分别侧重研究了不同的领域,提出了不同的理论,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布拉格学派继承并发展了索绪尔关于语言是一个系统的观点。马泰休斯早在1911年就提出语言上一个价值系统,不是千千万万个毫不相关的孤立的语言现象的汇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