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对中职生的三点看法(三)

 天雷教育 2012-04-16
2011-06-19 09:57:10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637c79bd0100uppo [查看原文]

我对中职生的三点看法(三)

 

第三个看法是:中职学生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但他们必须担当起责任。

说到中职生的未来,人们往往用“技能成就人生”、“一招鲜吃遍天”、“多元智能理论启示我们:职校生的未来不是梦”等这些激励的语言来描述,也常常用“某人造卫星实验失败,经检查,原因是某一处焊接点不合格。找了一个焊接工,很快焊接好了,卫星上天了。”这类故事来说明职业技能的重要性。随后的传闻是,那个焊接工被特批享受高级工程师的待遇。

以上这两种说法,实际上都隐含着一个心照不宣的观点:职校生虽然在文化知识、理论基础方面没有什么前途了,但凭借着技能,也能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才,如果个别职校生的技能特别突出,那么,他们的前途甚至是非常光明的。

对于这样的说法,本人实在不敢苟同。

诚然,职校生和普通高校学生在学习内容、知识结构、理论素养、技能培养等方面有明显的不同,但就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这一任务而言,二者之间毫无二致。这也就是说,一个人无论是就读于职业院校还是就读于普通高校,都不过是进入社会前的一种必要的准备。至于进入社会后如何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个人对生活、对职业、对事业的看法和态度了。当然,我绝不是反对职校生依靠专业技能而顺利就业,并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反过来说,我们又怎么能认定职校生一定就只能凭借技能——而不是凭借其他,在社会上立足和发展呢?

事实上,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做出一番事业的职校生大有人在,不胜枚举。半个月前,南京有一家公司来学校招聘会计人员,亲临招聘现场的公司董事长就是我所在学校八十年代毕业的中专生。目前,他办了九个公司,涉足多个行业,可谓生意兴隆,财大气粗。如果说那个时候的中专生生源好、质量高,因而不足为凭的话,那么,我所在学校近年的毕业生也有不少已经走上了企业的管理和领导岗位。

我读到一些书籍和材料,一些大学校长、学者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经常说,一个人在本科阶段选择什么专业,并不意味着将来一定就局限在这个专业范围内。这一阶段,专业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奠定基础(通识教育),掌握学习和研究的方法。一位大学校长在报告中曾经披露一个数字:大学生毕业十年后,仍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比例不到5%。本科学生尚且如此,我们为什么对职校生就如此过早地下定论呢?我很想做一个调查,调查我所在学校十年前的毕业生现在都在干什么?是不是都还做着技能性的工作?

回到我的话题上来。我说中职生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

1.为自己的个性发展,赢得了几年宝贵的时间。

中职生没有读三年的高中,看起来是少学了一些高中阶段的文化知识,但从另一面来说,他们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桎梏,有几年时间可以用来发展个人的天性和爱好。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真可谓天赐良机!更何况现在的高中阶段的教育,除了应试以外,也很难谈得上什么文化熏陶和素质教育。至于发展个人的爱好和特长,那是普通高中生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2.提前几年融入了社会,为进入职场打好了基础。

中职生进入职业学校后,就开始接触到了专业、职业、就业、职场等概念。不仅如此,由于校园环境、育人氛围的影响,他们在学校期间,就开始了打工生涯,因而,他们较早接触到了社会。他们对生活的艰辛、社会的复杂、自立的重要性等有着更为深刻的体验和认识。而用人单位最欢迎的就是有实践经历、独立性强、能吃苦耐劳的应聘人员。

3.较早地开始了职业生涯,为职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与本科生相比较,中职生可以提前四到五年进入职场,而这四五年时间对于职场中的人来说,是极为宝贵的。如果我们的学生敬业爱岗,努力工作,那么,熟悉职场规则、认同企业文化、独当一面的工作、初步建立起人脉关系等在这四五年中都有可能得到解决。因此,当本科生步入职场时,中职生已经是一个有点资格、熟门熟路、站稳脚跟的员工了。说得直接一点,在起步阶段,中职生已经领先于本科生了,尽管他们的起点或许有所不同。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中职生完全有可能、也完全有条件走好自己的幸福人生路。这是每一个中职生都应该清醒认识到的。

但是,要把“可能”变为现实,把“条件”转换为成功,显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至少要比明确了旅行的目标只要迈开双腿前进即可要艰难得多。另外,重学历、看文凭的社会现实并不是短期内所能改变的,这也是中职生的职业发展不容回避的障碍。更何况,与高中生、本科生相比,不可否认,中职生的文化基础知识较为薄弱,这是中职生职业发展的一个软肋。

因此,当我说中职生的未来充满希望的时候,紧跟着一句话就是,中职生必须担当起责任。

中职生要担当起什么责任?我觉得最重要、最实际、最实在的就是,中职生必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我们所看到的目前中职生存在的厌学情绪、不求上进、无所事事、贪玩成瘾、贪图享受、好逸恶劳等问题,都是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的表现。如果说中职生的过去应该由家庭、教育、环境负主要责任、如果说中职生在校期间,职教工作者责任重大的话,那么,中职生未来的人生路究竟应该怎样走,这个责任只能由中职生自己负责。这个道理十分简单,一个成年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担当责任,无论从生理、伦理的角度,还是从社会、法律的角度,都是没有任何疑问的。

中职生在校期间,要经历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重要转变。遗憾的是,无论是中职生本人,还是学校,都没有把这个重要转变当回事。其实,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区别,绝不是年龄的变化和选举权的赋予那么简单。成年,意味着担当。首先要担当的就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随后的岁月里,还要担当对单位、对父母、对配偶、对子女乃至对社会的责任。

我在一次给即将实习的学生作报告时,引用了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的讲话,他在欢迎新员工时说“从今以后,你们进入了社会,该轮到你们回报社会了。作为社会人还希望别人为你服务的想法是不对的。必须从‘希望别人为你服务’的观念,转变为‘希望为他人服务’”

我觉得,稻盛和夫的这一段话非常经典,对我们中职生有着极强的针对性。客观地说,许多中职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实习企业,都在不停地抱怨,抱怨学校伙食差、宿舍差,抱怨企业待遇差、条件差、制度过于苛刻等,总之是在抱怨别人为他们提供的服务达不到自己的愿望。他们很少考虑,为改善学习风气和生活环境,我为学校做了什么?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盈利水平,我为企业做了什么?

中职生的这些表现,说到底,还是要归结到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上来,再往大处说,就要归结到人性问题上来了。2008年,马云在日本与稻盛和夫有一次对话,内容非常精彩。他们之间的对话主要围绕着做人、做事来展开,两个企业界的巨头可谓英雄相惜、相见恨晚。对许多问题,他俩有着惊人的共识和见解。他们都认为,管理企业的最高境界就是弘扬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马云甚至为此还专门办了一个阿里巴巴湖畔学院,目的是要帮助无数的中小企业老板、总经理们沟通交流做人、做事的原则和道理。

也许我们的学生会以为,像马云那样的成功人士距离我们太遥远。其实,早年的马云,或者说求学时期的马云,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衡量,都算不上是一个“成功”、“优秀”的人。重点高中他考了两三次,大学考了三年,大学毕业后,找了八九个单位都不愿意录用他。同马云相比,我们的学生大概算是幸运的了。我所在的学校,每年为学生联系了众多的企业,提供了非常充足的顶岗实习岗位,每个企业都为学生提供了生活补贴。但换来的不是学生高高兴兴地上岗实习,而是挑三拣四、挑肥拣瘦、见异思迁、频繁调换实习单位,更有甚者,有的学生通过了企业的面试、参加了企业的培训,甚至穿上了企业定制的服装,然后不辞而别。中职生的这些表现,让我无语、无奈,也使学校无颜面对热情来招聘学生的用人单位。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的学生对学校、对社会、对自己毫无责任感?马云的话或许是对这个疑问的最好的回答:“人都有善良和邪恶的一面,希望灵魂不断追求好的一面,但如果不能把自己不好的一面控制住,把美好的一面放大起来,你不会成功的。”

我一直在费劲地表达中职生如何才能担当起责任,读马云与稻盛和夫的对话录,让我有了意外收获:“把自己不好的一面控制住,把美好的一面放大起来”这不就是对担当责任的最好诠释吗?

写到这里,我真想对我的学生大声说:无论你们将来走向何方,无论你们将来成功与否,如果有一双眼睛既关注你们飞得多高,又关心你们飞得累不累,那就是我的双眸!

2011/6/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