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 襄阳

图为:古城墙
 
图为:初唐诗人杜审言的《登襄阳城》表现了秋天登襄阳城所见的整体观感,写出了楚山、汉水的磅礴气势和习池奇异的风光。

图为:习家池,又名高阳池,位于襄阳城南约五公里的凤凰山南麓,史载为东汉襄阳侯习郁仿范蠡养鱼之法所建。在私家园林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被《园冶》奉为“私家园林鼻祖”。李白在《襄阳曲》中写道:“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山公欲上马,笑杀襄阳儿。”

图为:岘山

图为:鹿门山

图为:鹿门山三高祠图
襄阳本土诗人孟浩然在诗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襄阳的鹿门山、鱼梁州、岘山、万山等风物景点。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图为:大诗人王维写下了《汉江临眺》,描写汉江波涛映影的郡邑、似有似无的襄阳山色:“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名诗流芳百世。

图为: 刘备马跃檀溪遗址,图下方小坑传为马蹄所留,为历代诗人题咏的对象。

图为:汉江明珠
陈春林 凡夫
襄阳的历史,是诗的历史。若你到过襄阳,一定会爱上襄阳的历史,襄阳的诗。 远离了都市的喧嚣,独行在汉江边上,一江远去的碧水,缓缓流淌在天地之间。没有长江的拍岸惊涛,没有黄河的翻天浊浪,温和而安静。王维曾在《汉江临眺》中写道“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说希望能长留此地,陪伴长醉的山翁。 古时,襄阳是沟通南北的要冲。南人到北方去,要在襄阳弃船上马;北人到南方去,要在襄阳下马登舟,故襄阳有“南船北马”之说。可以想见,在车马辐辏之地,水陆换乘之时,悲欢离合之际,容易产生诗。 有人作过统计,从春秋到明清,咏吟襄阳的诗词多达千首。 唐朝是我国诗歌盛世,襄阳作为当时著名的城池之一,诗人对之自然青睐有加。 杜甫的祖先杜审言是襄州襄阳人。年轻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深秋季节,他登上古城城头,写下了一首《登襄阳城》: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这首诗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气象雄浑,感情悲壮。无论结构层次,辞章音韵,都很精到。杜甫曾以“吾祖诗冠古”自傲,并谆谆告诫子女:“诗是吾家事”。 张九龄,是有名的贤相之一。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他被奸臣李林甫排挤,由右丞相贬为荆州长史。在襄阳,他多次登临岘山,写下了《登襄阳岘山》: 昔年亟攀践,征马复来过。 信若山川旧,谁如岁月何。 蜀相吟安在,羊公碣已磨。 令图犹寂寞,嘉会亦蹉跎。 宛宛樊城岸,悠悠汉水波。 逶迤春日远,感寄客情多。 地本原林秀,朝来烟景和。 同心不同赏,留叹此岩阿。
这首诗由对当年游览的回忆,想到岁月流逝的无情;由对前贤的感念,想到人生命运的难测;由眼前的风景,想到自己的寄托;最后,发出不能跟前贤共赏的感叹。气象开阔,感情真挚,体现了一代名相的不凡心胸。 本土诗人孟浩然,写襄阳的诗就更多了。即使旅居在外,家乡也时时在他的胸中。比如《途中九日怀襄阳》: 去国似如昨,倏然经杪秋。 岘山不可见,风景令人愁。 谁采篱下菊,应闲池上楼。 宜城多美酒,归与葛强游。 九月九日,是邀友登高的日子,远在他乡的孟浩然满腹思乡愁肠。他当时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快快回到家乡去。家乡的景,家乡的酒,家乡的友人,才是人生最值得珍视和怀念的啊! 诗仙李白曾多次到襄阳。
诗人岑参原籍南阳,后迁居江陵。他的一位友人要到襄阳去办喜事,岑参写《送陕县王主簿赴襄阳成亲》为他送行—— 六月襄山道,三星汉水边。 求凰应不远,去马剩须鞭。 野店愁中雨,江城梦里蝉。 襄阳多故事,为我访先贤。 读这首诗,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依依送行的画面,可谓情真意切。 唐代诗人崔国辅,曾任集贤直学士,礼部员外部,和孟浩然、李白交谊甚深,对杜甫有知遇之恩。崔国辅被贬为竟陵郡(今湖北天门)司马,到襄阳旅游,写下《襄阳曲二首》: 蕙草娇红萼,时光舞碧鸡。 城中美年少,相见白铜鞮。 少年襄阳地,来往襄阳城。 城中轻薄子,知妾解秦筝。
襄阳昭明台附近的铜鞮巷,唐时是繁华的游乐去处。这两首曲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描述了襄阳城一些年轻人的生活,对于我们了解唐代的襄阳,提供了一个侧影。 唐司空李逢吉,曾以剑南节度使兼任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宝历二年(826年)至大和二年(828年),他又以左仆射、同平章事、检校司空之职,兼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李逢吉二度赴襄阳时,诗人张籍为之送行,写下了《送李司空赴镇襄阳》: 中外兼权社稷臣, 千官齐出拜行尘。 再调公鼎勋庸盛, 三受兵符宠命新。 商路雪开旗旆展, 楚堤梅发驿亭春。 襄阳风景由来好, 重与江山作主人。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古时的襄阳,既是朝廷关注的战略重镇,也是商贾来去的交通要道,同时,还是一个风景“由来好”的名胜之地。 重要的地理、政治地位和繁荣的经济,导致襄阳的文化出现繁荣景象。在《全唐诗》里收录的湖北诗人中,大多是襄阳人,当时全国著名的襄阳籍诗人有张柬之、柳浑、朱朴、孟浩然、皮日休、张继、张子容、杜审言、杜位、杜易简、孟简、朱放、席豫等。其中张柬之、柳浑、朱朴是唐朝著名宰相。在唐朝,襄阳“往来行舟,夹岸停泊,千帆所聚,万商云集”,以致骚人墨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唐朝其他著名诗人,如皇帝李世民,宰相张说、张九龄、元稹、李逢吉、李德裕、徐商、白居易、王维、韩愈、柳宗元、杜牧、常建、王昌龄等都曾游历过襄阳,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章。其中,白居易19岁时随父亲白季庚到襄阳客居近10年,对襄阳颇有感情。受其影响,当时的襄阳人咏诗作赋,题材多样、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呈现出百花吐艳的景象。时任山南东道节度使的孟简在《酬施先辈》诗中写到: 襄阳才子得声多, 四海皆传古镜歌。 乐府正声三百首, 梨园新入交青娥。 此诗真切地反映了当时襄阳文化繁荣的景象。 襄阳的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展望未来,文化襄阳一定风景无限。
编者配诗 风雅襄阳 吟罢鹿门吟岘山,登临胜迹赏春光。 襄阳何待骚人厚,星斗如诗满汉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