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心用对,做一个懂得用心做事的员工

 大星空5555 2012-04-17

第3章 把心用对,做一个懂得用心做事的员工

第1节 1.用心做事,首先要明白如何做

用心做事,首先要明白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目的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内容是什么,途径是什么。在做的过程中,不仅要有科学的方法,而且还要专心致志。

忙在点上,做正确的事

忙在点上,行动和目标一致,做正确的事。

忙在点上,做正确的事,首先要求我们“找出正确事”,这是第一步。我们每天面对的事情,按照轻重缓急可以分为四个层次:重要且紧迫的事、重要但不紧迫的事、紧迫但不重要的事、不紧迫也不重要的事。要想在千头万绪中“找出正确的事”,这需要我们按事情的“重要程度”排定做事的先后顺序。所谓“重要程度”,即指对实现目标的贡献大小。对实现目标的贡献越大的事越重要,它们应获得优先处理;对实现目标越无意义的事情,越不重要,它们越应延后处理。简单地说,就是根据“我现在做的,是否使我更接近目标”这一原则来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

我们清楚了“正确的事”后,就应该集中精力,将80%的时间花在这些事情上。当然,正确的事有很多,对这些正确的事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这里,我向大家推荐一个方法,那就是效率管理大师艾维利的“六点优先工作制”。

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曾因公司濒临破产,而向效率管理大师艾维利咨询求助。在听了总裁一个多小时的倾诉后,艾维利说:“这样吧,我给你一个方法,如果这个方法确实有用,你需要付给我2.5万美元的报酬。”总裁此时已经是焦头烂额,虽然觉得有点离谱,但还是答应了。于是,艾维利拿出了一张白纸,请总裁把他第二天要做的全部事情写下来。几分钟后,白纸上满满记录了总裁先生几十项要做的工作。

这时,艾维利请总裁认真考虑,并要求他按事情的重要程度排序,分别从“1”到“6”标出六件最重要的事情。同时告诉他,请他从明天开始,每天都这样做:每天一开始,全力以赴做好标号为“1”的事情,直到它被完成或被完全准备好,然后再全力以赴做标号为“2”的事,以此类推,直到他下班为止。如果他一天只做完了第一件事情,那不要紧,因为他总是做着最重要的事情。艾维利还建议他,如果这个方法有效,可将此法推行至他的高层管理人员,若还有效,继续向下推行,直至公司的每一位员工。

这就是著名的“六点优先工作制”方法。艾维利认为,一般情况下,如果人们每天都能全力以赴完成六件最重要的事,那么他一定是一位高效能人士。一年后,艾维利的方法在伯利恒钢铁公司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作为咨询的报酬,他也如愿收到了一张来自伯利恒钢铁公司2.5万美元的支票。

所以,只有跳出事务性的泥潭,忙在点上,做正确的事,并全力以赴,才能成为一个高效能的员工。

快人一步,正确地做事

用心做事,不仅要做正确的事,还需要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做正确的事”是前提,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正确地做事”将失去目的性。“做正确的事”告诉你努力的方向,“正确地做事”告诉你行动的方法。方向决定往哪儿走,方法决定怎么走。

“走”的快不快,稳不稳,是衡量“正确地做事”的关键指标。“快”和“稳”要求做事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并在做的过程中少走弯路,真正做到快人一步。

只有做到快人一步,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工作中步步领先他人。盛田昭夫说:“如果你每天落后别人半步,一年就是一百八十三步,十年就是一万八千里。”比尔?盖茨说:“过去,只有适者能够生存;今天,只有最快处理完事务的人能够生存。”我们慢,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快,而是对手更快。所以,我们唯有更快,才能赢得机会,才不至于被淘汰。

有两个青年,一个叫杰克,一个叫约翰。他们不约而同去某个海岛寻找金矿。到海岛的邮船很少,半个月一趟。为了赶上这趟船,两个人都日夜兼程地走了好几天。当他们双双赶到离码头还有100米时,邮船已经起锚。天气奇热,两个人都口渴难忍。这时,正好有人推来一车柠檬茶水。邮船已经鸣笛发动了,杰克只是瞥了一眼茶水车,就径直飞快地向邮船跑去。约翰抓起一杯茶就喝,他想:喝了这杯茶也来得及。杰克跑到岸边时,船刚刚离岸一米,于是他纵身跳了上去。而约翰因为喝茶耽搁了几秒钟,等他赶到时,船已离岸五六米了。于是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邮船一点点地远去……

杰克到达海岛后,很快就找到了金矿,几年后,他便成为亿万富翁。而约翰在半月后,勉强来到海岛,因为生计问题只得在杰克手下做了一名普通的矿工。

要做到快人一步,还要求我们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适应公司的高效管理、高效运作的需要。

心无旁骛,一次只做一件事

用心做事,要求我们一次只做一件事,绝不能三心二意、眉毛胡子一把抓。

曾经有人问洛克菲勒这样一个问题:“你是如何完成如此多的工作的?”他回答说:“我在特定的时间内只集中精力做一件事,而且我会尽最大努力去做好它。”将自己的心力集中于一点,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做事的质量也明显提高,并能从工作中体会到乐趣。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如果以1平方米这种小面积来计算,最紧张的地方可能要数纽约中央火车站的问询处了。每天,那里都是人潮拥挤,匆匆的旅客都争抢着询问自己的问题,都希望能够立即获得答案。对于问询处的服务人员来说,工作的紧张与压力可想而知。疲于应对可能是他们的共同感受。可柜台后面的那位服务员却是个例外,他看起来一点也不紧张,这实在是令人不可思议。这位服务员身材瘦小,戴着眼镜,一副文弱的样子,却要面对大量缺乏耐心和混乱的旅客,让人很难想象在如此巨大的压力面前他还能镇定自若。

在他面前的旅客,是一个又矮又胖的妇女,头上戴着一条头巾,已被汗水湿透,脸上充满了焦虑与不安。询问处的先生倾斜着上半身,以便能倾听到她的声音。“是的,你要问什么?”把头抬高,集中精神,透过他的厚镜片看着这位妇人。”

这时,有位穿着入时、一手提着皮箱、头上戴着昂贵帽子的男子,试图插话进来。但是,这位服务员却旁若无人,只是继续和这位妇人说话:“你要去哪里?”“春田。”“是俄亥俄州的春田吗?”“不,是马萨诸塞州的春田。”他根本不看行车时刻表,就说:“那班车在10分钟后发车,在第15号站台。你不用跑,时间还来得及。”“你说是15号站台吗?”“是的,太太。”“15号?”“是的,15号。”

女人转身离开,这位先生立刻将注意力移到下一位客人——那位戴帽子的旅客身上。但是,没多长久,那位太太又回头来问一次站台号码。“你刚才说是15号站台?”这一次,这位服务员集中精神在下一位旅客身上,不再管这位头上扎头巾的太太了。

有人询问那位服务员:“能否告诉我,你是如何做到并保持冷静的呢?”

那人这样回答:“我并没有和公众打交道,我只是单纯处理一位旅客。忙完一位,才换下一位。在一整天之中,我一次只服务一位旅客。”

许多人在工作中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而且效率低下,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们没有掌握这个简单的工作方法——一次只解决一件事。他们总试图让自己具有高效率,而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

“一次只做一件事”,这可以使我们静下神来,心无旁骛,一心一意把一件事做完、做好。倘若我们好高骛远,见异思迁,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想做,这种面面俱到的做法,最终只能是像猴子掰玉米那样,掰一个,丢一个,到头来两手空空,一事无成。

我们要学习那位服务员的工作方式,一次只着眼于一件事情,并且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把其他的事情按照轻重缓急顺次安排下来。解决完一件事之后,再着手解决其他事情。这样才不会因为事务繁杂,理不出头绪而顾此失彼。

一次只解决一件事情,并不是忽略其他的事情,而是循序渐进完成任务。只有这样才会真正有效地处理好身边的每一件事情。

既要埋头做事,也要抬头看路

埋头做事,就是要认真做事,踏实工作;抬头看路,就是要认清形势,把握方向。

抬头是一种精神,一种坚信乐观、播撒希望的精神;埋头也是一种精神,一种认真专一、严谨务实的精神。在工作中,“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

比尔?盖茨在埋头做事的同时,从不忘记抬头看路。他每年会“闭关”两次,凝神思考科技业的未来,然后把所思所想传达到整个微软公司。不要以为盖茨的“闭关”只是故弄玄虚,1995年那一周的时间里,比尔?盖茨写出了有名的《互联网浪潮》,为微软确立了新的战略方向,之后的Tablet PC、开创网络游戏业务等构想都是在“闭关”期间形成的。

有一名探险家到南美的丛林中探险,找寻古印加帝国文明的遗迹。他雇用土著人做向导及挑夫,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朝着丛林的深处走去。尽管土著人背负着笨重的行李,但他们的脚力过人,仍能健步如飞。在整个队伍的行进过程中,总是探险家先喊着需要休息,让所有土著人停下来等他。一连三天,考察队都很顺利地实现了原定的计划。

可是到了第四天,探险家一早醒来就催促着向导准备上路。不料土著人却拒绝行动,探险家对此感到非常气愤和不解。经过沟通,探险家终于明白,土著人自古以来便流传着一种神秘的习俗:在赶路时,皆会竭尽所能地拼命向前冲,但每走上三天,便需要休息一天。当探险家进一步询问原因时,向导的回答让他受益终身:“那是为了让我们的灵魂,能够追得上我们赶了三天路的疲惫身体。”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忙碌成了所有人的生活常态。在这样的忙碌中,我们常常只顾着埋头拉车,却忘了抬头看路,少了思考、总结、再前行这重要一环。

务实、低调的郑秀康,与高昂、张扬的人头像商标,在郑秀康这位中国鞋王的身上,找到了矛盾中的统一。郑秀康坦言,正是在埋头“练功”与抬头寻路之间,他感悟并收获了28年的嬗变。

凭着一股埋头苦干的劲儿,郑秀康和康奈赢得了温州制鞋业一个接一个的荣誉:第一个中国鞋业大王,第一个中国真皮鞋王,第一枚中国驰名商标,第一个全国质量奖……

“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郑秀康在不断践行他的这一句话。

郑秀康第一次奋力抬头寻找方向,是在1987年。

那年的8月8日,杭州武林广场火烧温州劣质鞋,几乎将所有的温州鞋厂打入谷底。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郑秀康借用了哈姆雷特的这句话。

面对困境,郑秀康开始抬头寻路!

在上海,他四处找人托关系,到上海皮鞋研究所学习。在东莞,他找温州老乡带路,到台资制鞋公司参观。1989年,他又来到了被誉为世界鞋都的意大利,看着一双双工艺精湛的皮鞋在流水线上制造出来,他着迷了。

抬头寻路,郑秀康看到了温州鞋的差距,也看到了温州鞋升级换代、加速发展的希望。

于是,郑秀康又以一种近乎冲动的热情,开始了康奈“埋头创新”式的腾飞之路:退出批发市场,走连锁品牌专卖之路;引进意大利设计师,追赶世界鞋业时尚潮流;加入世界权威鞋类研究机构,推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舒适鞋……

郑秀康的第二次抬头寻找方向的动力,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脚步而来。当时“狼来了”的声音在业界回荡,而郑秀康从中却看到了机遇,中国鞋业为什么不把品牌推向国外呢?

“有些老外不相信中国鞋也有品牌。”但是郑秀康还是认准了自己的方向。2001年,他不仅敢到世界最著名的时尚之都巴黎开专卖店,还把店从唐人街开到了巴黎最繁华的商业街。《经济日报》曾发表专题报道:“康奈品牌在法国巴黎叫响。”

郑秀康说:“康奈不仅要让自己走出去,而且希望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也只有这样,中国品牌才能在国际上叫响,中国人才能真正在世界上抬起头来。”

进军法兰西,登陆美利坚,扎营意大利,7年间,郑秀康已经在欧美等十多个国家开了200多家专卖店。2006年,康奈牵头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建立国家首批经贸合作区,带领更多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在选择国际市场扩张战略上,郑秀康既量力而行,又步步前进。郑秀康的28年,就是在抬头和埋头之间不断前行的。郑秀康说,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次抬头,都让康奈看清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每一次埋头,都为又一次抬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谈到怎么样处理抬头和埋头的关系时,郑秀康的回答既简单又出人意料:“要抬头,先埋头。”他解释说,要收获,就要先付出;要走远路,就要先练好脚力。

既要埋头苦干,又要明确思路。埋头做事与抬头看路都是推动工作的必备条件,缺一不可。只埋头做事不抬头看路,工作就会出现盲目性,有时甚至是原地踏步;只抬头看路而不埋头做事,干打雷不下雨,工作就会缺乏实效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