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是故子墨子曰:“今且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居子,中情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今欲为仁义,求为上士,尚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非攻之为说,而将不可不察者此也。” 【译文】所以墨子说:“现在天下的王公大人士君子,如果内心确实想求得兴起天下的利益,除去天下的祸害,那么假若频繁地进行攻伐,这实际就是天下巨大的祸害。如今若想行为于仁义,求做上等的士人,上要符合圣王之道,下要符合国家百姓之利,因而对于象‘非攻’这样的主张,将不可不审察的原因,即在于此。” 【说明】本节是全篇的结论,墨子总结说,凡是攻战,都是天下的祸害,是下等人的做法,所以人们都应该反对攻战。 “非攻”,即非议攻战,反对攻伐,是墨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非”是指非议、谴责、反对;“攻”是指攻战、攻伐。墨子把战争分成两类,一类谓之“攻”,一类谓之“诛”。他指责“攻”不是最佳行为方式,因此是天下的巨害。但为什么不是最佳行为方式,墨子自己也没有说清楚,只是笼统地把攻战称之为“不义”。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违反人们共同认可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就不能称之为是最佳行为方式。然后墨子详述了战争带来的种种损失,又把所谓的“正义”的战争与上天神灵扯上关系,意思就是圣王的攻战不是人类自己的意志,而是上天神灵要消灭残暴的坏人。因此他们的攻战不叫做“攻”,而是叫做“诛”。这似乎就有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意思,这其实是一种不辨是非的说法。所谓“不义”,不是最佳行为方式,是指为了自己个人的欲望,或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而侵犯掠夺别人别国资源的行为,对这种行为,当然被侵犯掠夺的国家和人民是不愿意的,所以会奋起反抗。所谓的“正义”,正确的最佳行为方式,就是维护人们共同认可的社会行为规范,就是指人们团结起来反抗残暴的人。 人类共同认可的社会行为规范,就是爱好和平,和谐共处,互利互惠。如果有谁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满足自己的欲望,而破坏这个原则,那么就是“不义”。如果这样来论述“非攻”,那么墨子的理论才能得到天下人的认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