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郫县校地合作工作会上的讲话

 yu175 2012-04-17

 

 

同志们:

这次校地合作工作会,是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去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今年工作,着力推动校地合作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刚才,道晶同志对2010年工作进行了总结回顾,对今年校地合作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会上印发了《郫县校地合作2011年工作要点》,请大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深化认识,切实增强校地合作的主动性

开展校地合作,是县委、县政府着眼郫县实际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快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作出的一项重要的决策部署。近三年来,我们以“携手县域高校?共建和谐郫县”为主题,深入推进校地合作,初步走出了一条校地互享资源、互补优势、互助发展、互惠共赢的路子。目前,县内已有100多家企业与高校达成合作意向,6所高校与县政府及工作部门签订框架合作协议,50家企业与西南交大等高校签定合作协议,共建研发中心、技术中心14个,成功组建了川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有两家企业为4所高校配送优质农副产品,助推农副产品进高校。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应当充分肯定、倍加珍惜。这些实践探索,为继续深化合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校地合作工作也还存在需要努力和完善的方面。一是主动合作的意识还需不断强化。在一些部门、镇,对深入开展校地合作,创新合作方式,拓展合作领域认识还不到位、办法还不多,个别单位甚至还没有开展具体工作。另外,工业港目前已承载各类企业近400家,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愈来愈大,但我们的一些企业遇到科技难题常常舍近求远,忽视了驻县高校的地缘优势,还缺乏主动对接高校、缺乏向高校借力的意识。二是合作的制度障碍还需不断破除。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驻县高校普遍有服务地方发展的愿望,但因管理体制、内部机制等因素,科技人才服务发展的潜质还没有很好的释放出来,特别是一些科技创新成果没有就地转化为发展成果,而是“束之高阁”,而我县的部门和企业对类问题的办法也不多。三是合作的空间还需不断拓展。近年来,我们的合作更多地体现在新农村建设、企业发展等方面,在社会建设管理方面还未涉及,即使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合作也还存在覆盖面不广、纵深推进不够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以务实的态度、创新的精神,认真研究解决。

展望“十二五”,郫县已站在一个新的更高起点上,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国内外产业加快转移、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等,这是我们面临的“共性”机遇。省市“一号工程”落户郫县,以及力宝等重大项目的引进,为我们赢得更大发展支持、拓展更大发展空间、取得更大发展效益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成灌快铁的开通、地铁2号线即将建成通车、地铁6号线的确定,以及和中心城区快速公路的改造建设等,将为郫县加快融入中心城区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这些新的重大机遇,既为郫县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同时也为我们与驻县高校合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希望大家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机遇意识,站在新的起点上,找准抓住互惠共赢的契合点,以最大的热情、尽最大的努力,不断提高校地合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突出项目建设,不断推动校地合作向纵深发展

这几年,我们开展校地合作之所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根本在于建成了一批互惠共赢的项目。我县校地合作工作已进入全面推进、整体提升的新阶段,继续深化校地合作,必须要把项目建设作为有力抓手,始终以抓项目的实绩检验合作的成效。

一是要围绕大局谋划项目。建设宜居宜业现代田园城市,加快五大产业功能园区建设,推动“一号工程”实施,是我县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全局性工作,也是我们加强校地合作的巨大空间和有效载体。我们要围绕这些重大战略、重要区域、重点项目,突出产业提档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高校资源利用、科研成果转化等重点,规划和储备一批影响力大、带动力强、远近兼顾的高新科技项目和三次产业项目。当然,对拟实施的项目,要反复进行论证,力求项目更加符合科学发展,更加符合产业政策,更加符合郫县实际,更加符合群众要求。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富士康作为省市“一号工程”落户郫县,为我县新增城市空间8平方公里,年内人口将快速聚集到15—18万左右,目前已入住4万多人,这既对我县加快城市化进程产生积极作用,也给我县社会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度和压力。请相关部门主动对接高校,让县域内各高校积极融入和主动服务“一号工程”,充分发挥学科门类齐、科研实力强的优势,围绕“建立公共服务体系”、“ 建设应急联动体系”、“有序有效管理流动人口”、“提高物业管理制度化水平”等专题,开展校地联合调研,力争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成果,为我们在富士康配套项目和德源新城的建设和管理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可以探讨高校师生与富士康员工“结对子”,适时开展一些联谊活动,尤其是帮助搞好对员工的心理辅导,这一点在当前“高压、严管”态势下显得相当重要。

二是要紧扣发展推进项目。在推进校地合作工作中,要立足郫县作为成都整县推进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县”这一定位,紧扣“一城两带三基地”的发展布局,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切实把校地合作的项目定格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城乡现代化水平上。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市场化运作,深化校地企孵化器建设,加快培育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创新型企业。要扎实推进西南交通大学郫县产业园建设,培育壮大郫县青年大学生创业园,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在推进农业产业化方面,要加强高校相关院系与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要围绕农副产品提档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充分发挥驻县高校院系专业和县工商联会员企业优势,在团结、安德、唐昌、友爱等镇大力推行“高校+企业+支部+农户”的发展模式。校地双方要联动推进“智慧郫县”和数字郫县建设,今年要重点抓好食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体系、水资源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数字城管信息采集与智能处理系统、智能治安防护系统、医疗管理信息处置系统的建设,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通过校地合作可以减少弯路,提高效率。

三是强化保障支撑项目。提高项目建设质量,除了强化土地、能源、信息、资金等要素保障外,更要注重强化人才科技支撑。要立足建设宜居宜业现代田园城市和推进“一号工程”,加快教育培训功能区建设,注重发挥高校学科门类齐全、办学体制多元化的优势,共同打造川菜培训产业基地、蜀绣培训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培训基地、轨道交通产业培训基地和高级技师培训基地,并充分依托这些基地,抓紧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要紧扣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积极支持高校加快“适销对路”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与此同时,还要不断畅通人才“柔性”交流渠道,广泛吸引集聚优秀人才。要大力实施蜀都“金凤工程”和人才“春风行动”,在各镇和重点工作部门实施“百名研究生、千名优秀大学生挂职计划”,在德源新城和工业港建立高校研究生工作站。要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企业技改突破的需要,成立技术研发中心,联建高素质研发团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力的科研成果。要不断完善优化政策,在人事管理、经费使用、股权激励、成果转化等方面大胆创新,努力创造体制更顺畅、机制更灵活、条件更优越的创业创新环境。

三、优化推进机制,确保校地合作实现双赢

推进校地合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具体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以制度架构为保障,着力建设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的校地合作机制,确保今年校地合作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是要共谋共抓,强化组织支撑。我们已经建起了推进校地合作的组织机构,建立了与高校联席会议制度等工作机制,还要进一步强化县校对接,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县校领导互访,高校与县级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产业商会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加强县级部门与学科带头人的联系,继续落实好县内各民主党派与高校党派组织联系等制度,确保不同层面信息对称,确保工作有机对接。

二是要营造氛围,创新激励机制。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报刊、电视、网络、校地合作宣传联盟的作用,大力宣传校地合作的重大意义,宣传校地合作的做法和成效,宣传校地合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宣传校地合作带来的新变化,努力营造各个方面、不同层面参与、配合、支持校地合作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要探索建立人才培养和使用、激励和支持创新、项目推进中利益保障、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建好管好用好大学生创业基金,每年开展一次“服务郫县高校优秀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将郫县“十佳青年”评选范围扩大到高校,充分激发各个层面服务推动校地合作的热情和动力。

三是要强化督查,确保合作实效。要将校地合作作为一项专项目标,纳入各镇各部门考核体系。目督办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各镇和县级有关部门推进校地合作的情况,加强联动督查和过程督查,确保校地合作落到实处。特别是对正在实施的合作项目,校地双方都要确定专人、落实专责、跟踪促办,确保项目真正“开花结果”、惠及校地双方。

总之,加强校地合作是县委、县政府立足郫县实际,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再接再厉,进一步探索校地互享资源、互补优势、互助发展、互惠共赢的合作新路,努力把校地合作推向深入,为建设宜居宜业现代田园城市做出新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