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睑血管瘤
概述本病是较为常见的眼睑良性肿瘤。多认为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异常增生所致,故多出现在新生儿及婴幼儿。有的病例可在5-7岁内自行消退。究竟能否消退,实难预估。临床上多见逐渐长大,尤其6个月内的病例常有迅速发展,不仅出现睑下垂致弱视并影响面容及表情,甚至可因外伤而出血或感染。故多主张积极治疗。 眼睑血管瘤分为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和鲜红斑痣四型。 临床表现1.毛细血管瘤(又称草莓状痣):扁平稍隆起,鲜红或紫色,境界清楚,压之可退色,深部可并发海绵状血管瘤; 诊断依据1.好发于婴幼儿,可迅速增大或逐渐停止生长,有时可自行消退; 治疗原则1.皮质类固醇瘤内注射; 用药原则1.婴幼儿眼睑血管瘤,首选2.5%强的松龙或康宁克通-A瘤内注射,一般0.5-1.0ml,每月一次,一般毛细血管1-3次可显效,甚至完全消退,海绵状血管瘤疗效次之,可同时瘤内间隔注射硬化剂,一般效果较好; 辅助检查1.一般外观及触诊即可确诊; 疗效评价1.治愈:血管瘤完全消退。 专家提示眼睑血管瘤以婴幼儿最多,如果肿瘤较小又不大影响面容可观察。迅速扩大者应及早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应首选瘤内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疗效与全身用药同样好的效果,而比全身用药的副作用大为减少。我们的观察康宁克通-A疗效优于2.5%强的松龙,有的病情仅瘤内注射0.5ml康宁克肿瘤即完全消退,而注射强的松龙多次无效者也改用康宁克通显效。部分海绵状血管瘤必须加用硬化剂或平阳霉素等药物才能凑效。我们的经验联合用药效果好,尤其是硬化剂与皮质类固醇联合可达到取长补短,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的目的。 我们认为婴幼儿血管瘤除及早药物治疗外,应尽量避免手术,以免因手术而产生的各种意外和并发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