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拍在即,各家拍卖公司都四处征集藏品。刚从北方搜集来的两座佛像,让苏州东方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学军颇感满意。那两座佛像,一座自在观音,一座释迦牟尼,都是辽代的。“一般来说,辽代无大佛。那时候,游牧民族需要不断迁徙,大佛不便于携带。所以,这两座高20厘米的佛像非常难得,而且保存得比较完好。与此前我们曾拍出过的佛像相比,无论从年代还是品相来说,都更胜一筹。” 杨学军分析说,佛像收藏一直未被南方人看好,但在北方很有市场。近年来在其他藏品都轮番上涨的背景下,佛像收藏还是在6、7年前有过一次小高潮,相信这两年内会有所涨幅。“这个市场和股票市场有异曲同工之妙,总是此消彼长。” ※佛像收藏:尘封过后也有春天 现今在苏州园外苑开“佛宝斋”的封吉军,早在1988年就投身收藏佛像。因为常年在西藏的缘故,他的佛像多为藏传风格,还有不丹、尼泊尔和其他国家回流过来的,可以说他见证了中国佛像收藏市场的变迁。 1998年,天津文物公司、辽宁的拍卖公司开始拍卖佛像。但从2004年开始,北京的瀚海和嘉德同时推出佛像专场,才真正成为其升温的开始。2006年以永乐鎏金释迦牟尼佛像为标志,佛像收藏正式进入了大众视野。 2006年10月7日,这是佛像收藏界不得不提的重要日子。那一天,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备受关注的“佛华普照——重要明初鎏金铜佛收藏专拍”中,一尊高 72.5厘米的“大明永乐年施”铭款大型鎏金释迦牟尼佛像以1.166亿港元成交,加上佣金总计高达1.2359亿港元,成为世界上最贵的中国佛像。至此,世人才知道佛像藏品的价值不可估量,开始关注这个领域。 2007年,国内的佛像拍卖有8个专场,每个专场有100家左右。2009年至今,内陆佛像市场规模总体稳步增长,保持年20%的增长率。目前,瀚海、保利、匡时、中贸圣佳等拍卖公司一直坚持做佛像专场。佛像题材渐渐跨出了“永宣”的局限,例如瀚海,这些年陆续推出了北魏、隋唐、宋元、明清等各时期融合释、道、儒三家的经典造像。 在封吉军看来,苏州的佛像收藏显然还没到火候,佛像收藏还是个新兴的市场,这些年来价格涨幅不大,知名的藏家也只有“苏州酒话”、“天蓝”等寥寥几人。他在苏州开店的这两年,一直都将佛像“藏”着,而以铜炉“养”着这个店。但他相信,在沉香、铜炉相继“上位”之后,作为供奉对象的佛像也将迎来春天。 ※金铜佛像:佛像市场的常青树 虽然佛像有多种材质,金、铜、石、玉、木、陶、瓷等,但最为“吃香”的是金铜佛像。杨学军分析说,“目前备受佛像收藏爱好者关注的多为金铜佛像,尤其是明清两代的金铜藏传佛像的艺术及收藏价值最受青睐,而以明代永乐和宣德年间钦定的官式造像‘永宣佛像’的艺术与经济价值为最高。” “佛宝斋”的一位收藏家说,“佛像依托的是一种大的民族文化,只要我们这个民族存在,它的生命力就是没有止境的。”因此,他更看重佛像的艺术价值。“中国传统艺术有建筑、绘画、雕塑三个门类,佛像无疑支撑着古代中国的整个雕塑体系。据我了解,汉传佛像在150种至200种左右,藏传佛像常见的有二三百种。我更喜欢藏传佛像,每座藏传佛像的神态都不一样,光是面貌就反映了那个时代,代表了那个时代最高的一种审美。” 据记者了解,由于国内藏家对材质认识的局限性,以至于其他材质的佛像备受冷落。纽约佳士得曾以71.2万美元成交的唐代石灰岩佛头,即便半残,也深受海外藏家追捧。一般来说,收藏价值高的佛像有:艺术性强的佛像,汉传和藏传各时代代表性的佛像,重要题材佛像,特殊工艺佛像,特殊历史意义的佛像,大体量的佛像。 “目前市场上,具有收藏价值的佛像总计不超过4、5万件。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战乱不休,石窟造像精品被大量盗运海外,目前出现在国内拍场的,八成是从海外征集来的,我现在也多收集海外回流的藏品。”封吉军介绍说。 中国的历史文化悠久,宗教文化流传已久,佛教作为信奉人数最多的宗教,对国人的影响更是根深蒂固。佛像作为佛教不可或缺的必备品,更是受到很多人的热捧。杨学军回忆说,“‘东方’曾经拍出过的一件佛像,就是买家送给念佛的母亲的。因此,佛像的收藏者有很大部分是佛教的虔诚信徒。” TIPS 佛像收藏有“道” 1、多看专业书籍,经常到博物馆、拍卖会观摩。 2、树立收藏规划,可以横向,也可以纵向。横向,在品类、材质和题材上都有涉猎;纵向,每个时代都有非常有意思的收藏品,当然可以交叉,觉得哪些方面和自己有缘分,逐渐形成一个种类时,找专业机构及时评估。 3、与其他藏品种类相类似,一定要收藏流传有序的佛像。参考值就是拍卖,对品牌的认同会增加艺术品的估值。 4、并不是都要买精美的佛像,只要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可能价位更高。把某一种品类的历史梳理清楚,花费较少,但社会影响力很大。 5、想迅速提高佛像的鉴赏水平,还是要向收藏界的顶级高手学习,提高眼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