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树生恍如人世 h

 榆杨 2012-04-18
树生恍如人世

树生恍如人世

  (2011-06-07 21:45:45)

 

树生恍如人世,一次对古树资源最多县域的抽样调查

撰文《潇湘晨报》记者马金辉,摄影侯伯鑫 马金辉 谷志容

                

关于人生,关于树木

    在西北上大学的时候,我有一个甘肃陇西的同学叫宋鹏飞。鹏飞上小学前没有学名,“宋鹏飞”的大号还是他的一个小学老师给起的。这个据说眼镜片有啤酒瓶底厚的老师很喜欢爱学习的他。鹏飞上大学了,依然对这个爱他的老师念念不忘。说起这位老师的次数,绝不亚于他说起洋芋蛋是怎么好吃的次数。

    每次不想自习了,鹏飞总会念叨起他的这位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吃吃喝喝,日日戳戳。”这句话是鹏飞准备松懈一把的信号,也是我印象中将人与树木联系起来说得最感性的一句话。

    其实,人生哪能堪比树木?

    还记得外婆家池塘边的那株栀子树,小时候我问妈妈,这棵树是谁栽的?妈妈说是外婆年轻的时候“插活的”。等稍大了一点,我想起这事问外婆,外婆说那是我从没有见过面的舅舅几岁的时候将一枝带叶的栀子花忘在了田埂上,“不想它还活了”。

    如今又到了栀子花飘香的光景,舅舅在他十岁那年就不在了,外婆八年前也走了。去年过年回家,去妈妈娘家给长辈们拜年。栀子树还在,但外婆的坟,连同过去的山头都不见了……

 

为“世界珙桐王”杀虫,“至少能多活50年”

    2011年5月28日,侯伯鑫对两天前从桑植采回的昆虫标本作出了鉴定。

    标本采自桑植八大公山一株胸径110cm,树龄过350年的珙桐树。鉴定印证了他先前的观点,古树因虫生病。标本中,除七种腐生性昆虫外,有三种害虫:天牛一种(《湖南省森林昆虫图鉴》不见该种)、扁薪甲和二纹土潜。

    这是一株与侯伯鑫有交情的古树。1984年,侯作为省林业厅古树资源考察组的领衔专家,曾对这株古树的胸径、树高、冠幅、树龄等指标作过实地测定。1987年8月,侯撰文指称其为“世界珙桐王”。

    10天前,桑植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所所长谷志容,找到大病初愈已退休在家的侯伯鑫时,这位省林业科学院研究员、知名古树专家当即表示,“这可是‘国宝’,得去现场看看”。

事后,我才明白,侯伯鑫把这次行程当做了可能是有生之年与“老朋友们”相会的最后机会。

    在侯伯鑫1997年成稿的《湖南古树资源考察研究》论文中,桑植县是个特别的地方。

    这次持续16年的考察,侯和他的团队共为省域范围内4550株,胸径1米或树龄300年以上的古树建立了档案。其中,地处湘西北张家界市的桑植县有古树73种780株,占全省古树种数的36%,株数的17.1%,是全省古树资源最多的县域。在桑植拥有的73种古树中,有全省胸径最大的古树31种,其中有6种就分布在桑植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是谷志容过去不完全知道的数据。这个能把桑植话演绎得风生水起,说起普通话却总带点儿化音的科研所长,能确定的是,“珙桐王儿是世界上最大的”。两年前,谷开始记挂这株“珙桐王儿”。为了遏制从树干基部开始的树皮腐烂,他带着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引开了直接冲刷树根的山泉。但因救治而起的一连串的问题却让谷志容无所适从。

   “为出突地表的树根覆土,会不会改变‘珙桐王’的生境?”“虫子越来越多,益虫,害虫?”“怎样治,既能杀虫又不伤树身?”

    腐烂并没有因谷志容的顾虑而终止,只是愈演愈烈。如今,腐烂面积已蔓延至主干三分之一强。“珙桐王”到了不得不治的地步了。

    5月18日,谷志容来到500公里外的省会长沙。从湖南农业大学,到省林业厅,再到省林科院。每到一处,谷志容总是小心地把昆虫标本和虫害图片,放到他一路打听到的昆虫分类、森林病虫害防治和古树保护专家面前,然后介绍、倾听、录音。

    省林科院原院长童新旺,不仅和这棵古树有交情,和保护区内的昆虫也很有交情。1981年在八大公山做昆虫分类,呆过四个月,“你采的这些虫子多是腐生性的,它们不至于把树搞死”。童和侯伯鑫有着同样的观点,得去现场看看。

    进入保护区是5天以后的事情了。侯伯鑫上一次走这条路,还是24年前。那时的侯正值壮年。如今,近30°的坡地已让这位65岁的老人腿脚吃力。

   “珙桐湾”(海拔1514米),这处中亚热带的山湾湿度依然很大。有山蚂蟥悄无声息地钻入裤管,或落进衣领,猝不及防。山路边,同为第四纪冰川孑遗种的钟萼木,花期正盛。一蔸两干的“珙桐王”,在一片苍翠的暗淡中渔叉般挺立。唯有裸露、横过步道的根部,因长时间人为踩踏,幽幽地反着光。谷志容说,“现在珙桐王儿一年还结几百斤果”。

    揭开“珙桐王”腐烂的树皮,条纹状的虫害蛀斑密布。散碎的腐殖质中,有史氏盘腹蚁正在雾雨中搬运乳白色的虫卵。掰下的树皮中有蛀孔,通体黑色的小蠹虫在它的天地里蠕动。高处,有坏死的树皮已开裂。近处裸露的树干上,也有蛀洞。侯伯鑫熟知这些蛀洞,“是天牛的”。天牛成虫不害树,但它们习惯将卵产在树干中。幼虫蛀干生长,却破坏了树木输导养分的韧皮部。

    侯伯鑫强调:“蛀干害虫是一定要杀的。”救治,是从用甲基托布津给树体消毒开始的。随后,侯专家指导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基部以上约1米处,环绕树干打了四个2cm深的孔,然后注入树体杀虫剂。之后观察,等待。

    约两小时后,有天牛成虫、小蠹虫现于干枯的树皮下。刚刚大病初愈的侯伯鑫笑谈,“这次杀虫,至少能让这棵树多活50年”。谷志容闻言,笑。

   “两天以后,各个小孔再插入一支杀虫剂”,侯伯鑫说。

    6月3日夜,谷志容在电话中说了“珙桐王”救治的最新进展:2米以下的腐烂树皮已去掉,并涂施了增皮素促进树皮再生。下一步的工作主要分两项进行,解决高处腐烂树皮剥除的难题;步道改线,树根松土、施肥,让古树自然复壮。

   “收拾了一下,‘珙桐王’清爽多了。”谷志容说。

 

一株川黔紫薇和一株竹叶楠,“都上街[gai]去哒”

    当天在珙桐湾,我们沿原始次生林中的巡护步道继续向上,看到了同样是“建档古树”的香桦(300年)和白辛树(150年)。每到一棵树前,侯伯鑫都表情严肃地站在树旁,示意我给他拍照。

这是属于他一个人的仪式。此前,这位跑遍三湘四水的老人,为古树拍摄了上万幅的照片,竟无他自己的身影。

    湖南古树多为孤立木。按侯伯鑫近30年的调查,有95%以上的古树多分布在城镇、村寨、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区。同样有95%以上的古树都存在衰老、腐心、病虫为害等现象。除少数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开展病虫害防治、修补腐洞和加固树基等维护工作外,绝大多数未采取任何养护措施,任其自生自灭。

    先前从桑植县城到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路过凉水口镇楠木岗。有老人在街边独行,停车,问:“楠木岗那棵大楠树还在吗?”

    老人不做声。

   “那棵马灵光(川黔紫薇的当地叫法)呢?”

    老人还是不做声,但眼睛盯着问话人看。正准备再张口,老人说话了:“莫问哒,都逮完哒”。说完,径自走了。

    5月25日正午,澧水北源流经地的楠木岗,气温比“珙桐湾”高15度。晃动的阳光中,我们追上扛着锄头的李德双。78岁的老人还记得凉水口中学旁那棵竹叶楠,“02年倒掉的,被卖了800块钱”。

    侯伯鑫现在还存有这株楠木的照片,拍摄时间为1987年。照片中,有长排砖房坐落大树下。屋前,站着的孩子、老人和穿着橙黄上衣的妇女,都在阳光中。与模样闲适的人们相对应的是,不远处大树的利爽身姿。“古树名木档案”对这株竹叶楠的记录是:胸径110cm,树高25m,树龄300年。

    明晃晃的眼下,大树连同长排砖房都已不在。土坎下,一条硬化公路切开河坡山地通往过去的田野,如今的新街。不知道,闲适的树下人,哪里去了?

    在侯伯鑫的印象中,川黔紫薇就在不远处的河边。只是,视线沿鹅卵石裸呈的河床搜寻,不远处没有大树,只有沿河岸延伸的扁平水泥屋顶。

    在一处撑着遮阳伞的屋门前,我们问“马灵光”哪里去了。屋里人笑言,“哪里还有什么马灵光,都上街[gai]去哒”。说话人对这株树高30米,有300年树龄的大树印象深刻,“那树好看,光溜溜的,直。三个人才能逮个合围”。

    这株好看的古树是在去年冬天,被开到河床上的吊车拔起后运走的。一棵树就能卖到10万元,现在依然是小镇居民乐意谈论的话题。人们说,大树去了好地方。“被张家界的老板卖到了浙江”,那是他们也想去的地方。

    在河岸边一处树冠线的缺口,我们找到了这株川黔紫薇的出生地。视线稍显开阔的水边平台,一株拇指粗细的树苗被安置于硕大的树窝里,独自享受着骄阳和不远处的水声。

 

300年的鹅掌楸还年轻,24年间“长高了6米”

    桑植与树有缘。地方史志记载,桑植西汉置县,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土归流,雍正七年(1729年)设桑植县沿袭至今。县域因境内遍植桑树而得名。

    至今在桑植,从乡镇到村庄,多有以树名指代一地的现象。如,空壳树乡、棕树塔村、柳树塔村、楠木村等等。凉水口镇檀木塔村也是一例。

    在从楠木岗往檀木塔的路上,电话中我们得知,洪家关兴隆村的那株桂花树前些年也在风中倒伏了。在侯伯鑫记忆中,这株树龄350年的桂花树,“分两干,一边是金桂,一边是银桂”。

    这又是一处需要更改古树档案的数据。好在,檀木塔的竹叶楠还在。

    汽车沿侯伯鑫印象中没有的公路进入檀木塔村所在山冲,省内最大的竹叶楠就在不远处,举撑着冠幅达625平方米的树冠,吸引着车内人的目光。这是我们在桑植看到的最壮硕的古树,胸径180cm。

    碧绿华盖下,晃眼的光线被隔离,只有几缕经竹叶楠卵形树叶过滤的柔和光线,在树荫里凉快地打着光斑。愈近愈雄伟的粗壮树干下,条石凳表面光滑。

    79岁的黄天梓,拄着拐杖,静静地站在远处看着众人在树下转悠,不发一言。关于眼前的这棵古树,老人有着自己的一套说法,“六七百年了,有上天护着呢,树下连个蚂蚁都没得”。老人说这棵古树动不得,“那怕要死几十个人才能抵得上这棵树”。

    在侯伯鑫翻出的古树照片中,这株古树的照片与现实景物的吻合程度,让人心惊。20余年的时光,仿佛在大树下被按了暂停键。

    黄天梓的儿子黄庭偶很关心我们是不是政府的人,“要是花点钱,把南边的土坎填起来,这个大树能再活几百年”。

    这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古树被称为“活着的历史”,其复杂的年轮结构蕴含着水文、地理及植被变迁的历史。古树对研究自然史的意义,如同冰川。

 

“你还年轻,我都老了”

    和古树打交道已有30年的侯伯鑫,有时认为自己其实也是一棵树,和树一样脆弱,和树一样顽强。“只是没古树那般命长”。

    在芭茅溪乡楠木坪村下河组,从沟底到达省内最大的鹅掌楸(300n,575m)脚下,侯伯鑫歇了好几次脚。时隔半辈子的相会,侯伯鑫不说话。树叶无声。面朝武陵山脉间的高山深谷,老人和大树一起静对着远处的雾霭变幻、聚散。

    阳光忽隐忽现。在这个容易让人出神的山腰,侯伯鑫又一次表情严肃地站到树下,让我拍照。

   “这棵马褂木(鹅掌楸当地俗名)长高了6米”,侯伯鑫对我说。

   “你还年轻,我都老了”,侯伯鑫对古树说。

 

湖南千余株史载古树,仅50株保存至1997年

    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区的湖南,历史上多古树。这点,地方史书多有记载。但近代以来,在人为因素为主导的多重因素影响下,古树资源日趋减少。如:清同治《平江县志》记载古树23种,分布238处,500株以上。据1987年清查,仅存5种18株,与县志相符的古树仅1株;民国《醴陵县志》记载古树29种共196株,1982年调查,仅存10种,与县志相符的只有10株;清同治《芷江县志》记载古树15种40余株,据1987年考察与县志相符的仅存重阳木1株;清同治《沅陵县志》记载古树7种30余株,1987年考察与县志相符的没有一株;清光绪《武冈州志》记载古树30余种290余株,1997年仅存武冈文庙古银杏1株;清同治及民国《溆浦县志》记载古树21种82株,1981年仅存戈竹坪乡古紫玉兰1株,1984年挂牌保护,1985年被村民周树青以影响苞谷生长为由,一把火烧掉了。

    湖南地方志记载古树累计约48种1000余株,保存至1997年的约有11种50株,株数保存率只有5%。

    以上数据,来自省林业厅古树资源考察组(1981-1997年)的考察结果。1997年还存活的这50株史书记载古树,以及1997登记建档的其他4500株古树实际生存状态如何?近期,“湖湘地理”将展开系统调查。

 

树生恍如人世

海拔350米的楠木坪,从此处到海拔1500米的珙桐湾相对高差1150米

 

树生恍如人世

“珙桐王”,侯伯鑫拍于1984年

树生恍如人世

珙桐花

树生恍如人世

“珙桐王”,侯伯鑫拍于2011年



树生恍如人世

“珙桐王”树皮大面积发黑腐烂

树生恍如人世在“珙桐王”身上前后两次采集的18种昆虫标本以腐生性为主,有可能导致树皮腐烂的害虫有:天牛、小蠹虫和两种甲虫


树生恍如人世

“珙桐王”主干木材中的蛀洞


树生恍如人世

用新型农药注入树皮与木质部交接处的形成层,药液通过形成层的输导组织而进入全树的木质部,幼虫蛀食木材就会中毒死亡

树生恍如人世

为防止未杀死的蛀干害虫逃亡,在树皮上

喷洒了一层外用杀虫

树生恍如人世用生长锥钻取树心再次确定“珙桐王”的树龄,“树龄有379年,它是世界上树龄最大的一株珙桐树”,侯伯鑫说

树生恍如人世在侯伯鑫指导下,谷志容为保护区内的6株建档古树(胸径1米或树龄300年以上)制作了“与国际接轨”的铭牌

树生恍如人世

香桦古树保护牌

树生恍如人世

香桦古树保护牌


树生恍如人世

这株鹅掌楸胸径1.6米,需要四人围抱,树高28米,

用生长锥测量树龄有300多年,生长十分旺盛

 

树生恍如人世

侯伯鑫从事古树研究30余年,拍摄湖南古树照片近万张,却从末与古树留个影,还是给侯老在古树下留个纪念吧

 


树生恍如人世

本文作者马金辉搞古树摄影创作

 

树生恍如人世

凉水口镇楠木岗胸径110cm,树龄300年的

竹叶楠,侯伯鑫1987年拍,现已不存

 

 

300年的竹叶楠古树连同树下的房屋与闲足的众人都不见了踪迹

桑植凉水口镇胸径130厘米,高30米,树龄300

多年川黔紫薇,侯伯鑫1987年拍,已不存

 这株川黔紫薇古树去年被浙江人以10万元买走,只留下空穴

 

 

桑植县凉水口镇檀木塔村全省最大的竹叶楠古树,胸径180厘米,树冠荫地近一亩,树龄300多年


79岁的黄天梓,拄着拐杖,静静地站在这株竹叶楠古树下老人说这棵古树动不得,有上天护着呢,“那怕要死几十个人才能抵得上这棵树”



“你还年轻,我都老了”,65岁的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