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老的大溪边,父亲的外婆家

 小鸽高飞 2012-04-18
开化大溪边是我祖母的娘家,我身上流淌的血液有四分之一来自大溪边。很多很多年以前,父亲曾带着很小很小的我来这里拜过年。因为路途遥远且语言不通,所以我的几个兄弟都不愿意陪父亲到大溪边拜年。年幼的我其实也很不情愿走那么远的山路,但舅公家自制的冻米糖实在太甜太诱人啦!还有就是同情父亲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拜年,路上太孤单了。
光阴如梭,转眼间,我儿子都已经比我当年的年龄大了。但是,在我遥远的记忆里依然保留着大溪边冻米糖的香甜,在我鲜红的血液里始终传承着祖母、父亲对大溪边的那份深情!
大溪边是一个古老的山乡。这里,有千年红豆杉;这里,有众多的古树群。最为可贵的是,在大溪边及附近的墩南村至今尚存两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余氏宗祠。

1、大溪边村的“大宗伯”

“大伯宗 ”是开化县大溪边村的余氏宗祠。“大伯宗”余氏祠堂是开化县境内面积最大、门楼最宏伟壮观的古建筑。祠堂沿中轴线依次为戏台、正厅、楼房三进。门楼为四柱三间五楼,翘角用一组料拱支撑。正明间上方书“大宗伯”匾,下方及次间梁枋皆用砖雕镶嵌,内容有龙凤、狮象等。整个门楼气势宏伟,非常壮观。

【注】宗伯,周代官名。据《礼记、春宫宗伯》:立春官宗伯,使帅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王和邦国,称为“礼官”。是掌管典礼、宗庙、音乐、占卜、服饰、宗教、史册等事之官。其首官为大宗伯,次官为小宗伯。由此推测,大溪边村的余氏祖先中肯定有人担任过“大宗伯”或相当于“大宗伯”之类的官职。

 

 
 
2、 大溪边墩南村的“宋名臣第”  

宋名臣第是开化县大溪边乡墩南村余氏家族的一个祠堂。余氏的祖上出了一位名臣叫余玠,余玠是南宋的一位兵部尚书,是杰出的民族英雄。族人为了纪念余玠这位老祖宗,故将祠堂取名为宋名臣第
宋名臣第冠名的余氏大祠堂,巍巍峨峨地矗立在村中央,给人以一种巍然耸立、威严峥嵘的感觉。青砖黛瓦的祠堂座北朝南,建筑格式是典型的徽派结构,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祠堂内戏台、厅、堂三进,是四柱三间五楼牌楼式大门。门楼嵌满各式砖雕,砖雕上刻有狮子戏球、麒麟舞带、鸟、果、梅、花等图案,砖雕做工精巧,雕法细腻圆润,兽、物均神韵俱佳,栩栩如生。门庭的外墙全都用清一色的砖雕青石砌成,龙凤麒麟、奇禽怪兽依次铺开,十分考究,也十分排场。在门面的上端,有一个圣旨被石刻莲花座托着,左右、上方均有龙头守护。据说这圣旨是皇帝赐给余玠的一个赐封,用篆体镌刻而成的圣旨二字,镶嵌在门楣顶端两条青龙石刻的中间,显得古朴苍劲。
祠堂面积很大,三进两天井。正堂上端的一块大匾上写着爱日堂。祠堂内硕大的柱础,开阔的天井,以及各种雕花镂纹的悬梁花窗,梁坊斗拱,门楣窗棂,再现了墩南余氏曾经的辉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