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了南北西东,经历了岁月沧桑,还是觉得儿时故乡——嘉陵江畔的端午节文化厚重,节日氛围浓,特诱人,记忆深。 吃粽子是儿时故乡端午节的第一大亮点。 现在超市的粽子,一般都是粽竹叶包的,所不同的是粽子的芯,什么豆沙芯、红枣芯、火腿芯、咸蛋芯、蘑菇芯、混合芯等等。故乡的粽子虽然一般都是纯糯米芯,但包粽子的材料和吃粽子的拌料则很丰富。 包粽子的材料有粽竹叶、芦竹叶、斑竹笋壳、荷叶等。粽竹叶除了包粽子,还可以敷斗笠,可以事先采来晒干,但即使是干粽竹叶包的粽子,煮熟后那特有的竹叶青香味仍然不减。芦竹叶一般都是用鲜的,故其鲜香味要强于干粽竹叶。斑竹笋壳一般都是事先采来晾干去毛,用时再用水煮一煮,用其包的粽子不仅具有独特的竹笋香,而且还有美容养颜的功效。荷叶一般也是用鲜的,先放在开水锅里煮一煮,使其回软,捞起用清水洗净,沥干,大小可自由裁剪。荷叶粽不仅有荷花的芳香,而且有清热、利尿、通便、瘦身的作用。棕树叶一般是作为绳子捆粽子,用于包粽子则先要将其编织成一个三角形或八角形的口袋,再将糯米装进去封口即成。这种粽子已经具有工艺品的性质了,是我们的最爱,但比较费时费事,妈妈一般只给我们几个小孩各包一个,以彰显自己的高超技艺和满足我们的好奇心,诱发我们的食欲。现在的市面上根本见不到这种粽子的身影,不知道故乡的农村还有没有这种技艺的传承人。 现在超市里面卖的豆沙、红枣、火腿、咸蛋、蘑菇、混合芯粽子没有必要再加拌料,而纯糯米粽子一般都要加拌料,主要有沙糖黄豆面、红糖、蜂蜜等。由于粽子煮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粘稠度强,又不易消化,而拌上沙糖黄豆面、红糖、蜂蜜等,不仅增加了粽子的香甜味,而且减少了粽子的粘稠度,还有利于消化,更加爽口益胃。因此,这种吃法至今都是我的最爱。 儿时故乡端午节的第二大亮点是采草药、洗药水澡。 据长辈们说,端午节是药王菩萨下凡,在这一天,百草可入药。于是,父母总要布置我们上山去采药。 天刚蒙蒙亮,我和哥哥就上山了。哥哥特别能爬树,因此,采柑橘叶、枇杷叶、山茶叶、杜仲叶等木本药就是他的任务。我人小体弱,便去采艾蒿、菖蒲、薄荷、车前草、夏姑草、马蹄莲、紫花地丁等。药采的差不多了,免不了玩兴大发,我们将树枝、花草、桐叶等做成帽子,左右各插上一片菖蒲,戴在头上,就和戏剧里带有野鸡翎子的武生一样了,然后以竹棍为枪,以竹片为刀,以艾蒿为马鞭,扮演起杨宗保、穆桂英、武松、鲁智深等角色来玩。悠悠的山谷里,汩汩的小河边,不时传来我们嘻嘻哈哈的欢声笑语。 晚上,妈妈总是要将艾蒿和菖蒲挂在门上,说是艾蒿和菖蒲分别代表秦琼和尉迟恭二门神手持的鞭、锏,能镇住恶魔或免除灾星,保佑全家平安。但实际上是备为药用,每当小儿不安或肚疼,或将艾叶点燃,将酒杯倒过来取艾烟,薰小儿肚脐眼,或将菖蒲熬水喝,都可收到奇效。 妈妈还要将我们采来的草药熬水兑来我们洗澡,说是洗后不长痱子,还可以防蚊虫叮咬,这当然是我们特别乐意的一件事情。因为农村的蚊子特别多,家蚊子在向人进攻时,总是要发出咿咿呜呜的呐喊声,人们往往可以寻着声音看清其进攻的路线,先举着两个巴掌等着,当其进入包围圈后,狠狠地拍打在一起,大多可以取其性命。山林里的野蚊子又叫长脚蚊或花蚊子,因为它的脚比较长,又带有花纹。野蚊子在向人进攻时往往是不声不响、隐蔽性极强,难以发现,很难打到它。而且被其叮咬后,还会红肿一大块,又痒又疼。因此,听说洗药水澡,可以防蚊虫叮咬,我们没有不乐意的! 儿时故乡端午节的第三大亮点,就是划龙舟。 故乡的龙舟竞赛以沿口古镇嘉陵江的龙舟竞赛规模最大,气势最盛,看点最多,其高规格的端午龙舟赛今年都已经是第28届了。 龙舟造型各异,优美无比。最引人注目的是全彩龙船,线型美观,色彩艳丽,从龙头到龙尾,彩旗高扬,威风凛凛。 比赛开始,会听到一声炮响,然后,鼓声擂动,水手们一声呐喊,有力的双手挥动木桨,水花四溅,若干条龙舟有如脱弦之箭,乘风破浪,奋勇争先,船上船下响声震天,岸上岸下欢声如雷。 赛龙舟的最后一个高潮是抢鸭子,即将鸭子喂了白酒抛入江中,由水手们划着龙舟去抢,鸭子醉醺醺的特别能钻水逃跑,这就增加了逮住它们的难度。但水手们的兴致特高,因为抢的鸭子多,不仅可以获胜得奖,还可以多几个鸭子下酒呢! 儿时故乡端午节的第四大亮点是唱大戏。 老人们说,这大戏是给龙王爷唱的,乞求龙王保佑全镇一年风调雨顺。戏院在老街的尽头、两条小溪的交汇处,与龙王庙隔溪相望,说是给龙王爷唱的,倒也很象。 戏院的历史相当久远,有说几百年的,有说上千年的,现仍保存完好。 戏院外墙是砖木结构,内部则为木质穿抖结构。翘檐琉瓦、雕梁画柱,将整个戏院装饰得意趣横生,光彩耀眼。戏院由前院和后院构成,后院是供演职员食宿用的房间;前院是供演出活动用的四合天井院。门楼是戏台,两边及上厅是三楼一底的小包间看台,中间的天井坝子则为普通看台。小包间为甲票,天井坝子的座椅为乙票,没有座椅的为丙票。 我们农村娃儿没有钱买票,好在戏院有个好的传统,每当演出一段时间后会让我们免费进去看。虽然看不全,但只要有戏看,也十分高兴。戏院离我们家有3里多路,还隔一条河,但我们每年都要去。什么《花木兰》《穆桂英》、《薛仁贵》、《三英战吕布》、《武松打虎》等折子戏,都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