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筑施工之模板工程

 昵称8706842 2012-04-18

3章 模板工程

3.1 模板设计

3.1.1模板设计要求

3.1.1.1模板设计的一般规定

(1)模板及其支架设计的规定

(2)模板设计的内容

①根据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季节性施工措施,确定其构造和所承受的荷载。

②绘制配板设计图,支撑设计布置图、细部构造和异形模板大样图。

③按模板承受荷载的最不利组合对模板进行验算。

④指定模板安装和拆除的程序和方法。

⑤编制模板及配件的规格、数量汇总表和周转使用计划。

⑥编制模板施工安全、防火技术措施及设计施工说明书。

(3)模板设计应遵循的规范

①《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

②《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

③现行相关规范的规定

(4)模板构件的长细比

受压构件

支架立柱及桁架

不应大于150

拉条、缀条、斜撑等连系构件

不应大于150

受拉构件

钢杆件

不应大于350

木杆件

不应大于250

(5)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做模板支架立柱的要求

①连接扣件和钢管立杆应符合《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1995)的规定。

②承重支架立柱,其荷载应直接作用于立杆的中心线上,立杆严禁承受偏心荷载,钢管的初始偏心率不得大于1/1000,其壁厚应按实际壁厚计算。

③当露天支架立柱为群柱架时,高宽比不应大于5;当高宽比大于5时,必须加设抛撑或缆风绳,保证宽度方向的稳定。

3.1.1.2材料要求

(1)木材

(2)钢材

1)选材

应根据设计要求、模板体系的重要性、荷载特征、连接方法等不同情况,选择其钢号和材质,钢材质量应分别符合下列规定:

《普通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 热轧厚钢板和钢带》(GB/T 3274-1988

《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

《钢管脚手架扣件》(GBl5831-195

《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D50214-2001

2)钢材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及其设计值按相关规范规定取用。

(3)复合纤维板、塑料板、玻璃钢板等材料应符合相应技术标准及技术规程规定。

3.1.2模板荷载计算

3.1.2.1永久荷载标准值

(1)模板及支架自重标准值(G1k

(2)新浇混凝土的自重标准值(G2k

(3)钢筋自重标准值(G3k

(4)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压力标准值(G4k

3.1.2.2可变荷载标准值

(1)施工人员及设备自重标准值(Q1k

(2)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Q2k

(3)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Q3k

(4)风荷载标准值

3.1.2.3荷载设计值

3.1.2.4荷载组合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应按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其表达式见公式3-1)。

                                     (式3-1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采用标准组合,其表达式见式3-2

SC                           (式3-2

对于标准组合,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按式3-3计算:

                         (式3-3

(3)参与模板及其支架荷载效应组合的各项荷载应符合书中表3-6的规定。

3.1.3变形值的规定

(1)当验算模板及其支架的刚度时,其最大变形值不得超过下列容许值:

对结构表面外露的模板,为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1/400;对结构表面隐蔽的模板,为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1/250;支架的压缩变形或弹性挠度,为相应的结构计算跨度的1/1000

(2)组合钢模板结构或其构配件的最大变形值不得超过书中表3-7规定。

3.1.4现浇混凝土模板计算

3.1.4.1面板计算

面板直接承受混凝土的重量,面板属于受弯构件,一般可按两端悬臂简支梁或连续梁计算。面板应验算跨中、支点最不利抗弯强度和挠度。

(1)钢模板面板抗弯强度计算:

                      (式3-4

(2)木模板面板抗弯强度计算:

                    (式3-5

(3)胶合板面板抗弯强度计算:

                   (式3-6

(4)挠度计算:

                     (式3-7

                (式3-8

3.1.4.2支撑楞计算

(1)主、次楞抗弯强度计算

1)主、次钢楞梁抗弯强度计算:

                     (式3-9

2)主、次铝合金楞梁抗弯强度计算

                   (式3-10

3)主、次木材楞梁抗弯强度计算

                       (式3-11

(2)主、次楞抗剪强度计算

1)主平面内受弯钢实腹构件抗剪强度计算

                       (式3-12

2)主平面内受弯木实腹截面构件抗剪强度计算

                      (式3-13

(3)挠度计算

1)简支楞按公式3-12、式3-13验算;

2)连续楞可按力学方法验算。

3.1.4.3对拉螺栓计算

对拉螺栓用于连接内外侧模和保持两者之间的间距,承受混凝土的侧压力和其他荷载。对拉螺栓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3-14

                      (式3-15

                        (式3-16

3.1.4.4柱箍计算

(1)柱箍间距计算(取其较小值)

1)柱模板为钢模板时:

                    (式3-17

(2)柱箍强度计算

                    (式3-18

其中:

(3)柱箍挠度计算

                        (式3-19

3.1.4.5立柱(支架)计算

(1)木支架计算

1)强度计算

                     (式3-20

2)稳定性计算

                     (式3-21

(2)扣件式钢管立柱计算

对接扣件连接的钢管立柱应按轴心受压构件计算,计算跨度采用纵横向水平拉条的最大步距。最大步距不大于1.8,步距相同时应采用底层步距。

1)强度计算

                         (式3-22

2)稳定性验算

                         (式3-23

室外露天支模组合风荷载时,立柱按下式计算:

                      (式3-24

          (式3-25

                   (式3-26

3.1.4.6立柱底地基承载力计算

                         (式3-27

3.2 模板安装

3.2.1模板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3.2.2模板安装的一般要求

(1)模板安装应按设计与施工说明书顺序拼装。木杆、钢管、门架等支架立柱不得混用。

(2)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大于4m时,模板应起拱;起拱高度可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

(3)竖向模板和支架立柱支承部分安装在基土上时,应加设垫板,垫板应有足够强度和支承面积,且应中心承载。基土应坚实,并应有排水措施。对湿陷性黄土应有防水措施;对特别重要的结构工程可采用混凝土、打桩等措施防止支架柱下沉。在冻胀性上应有防冻融措施。

(4)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有效防倾覆的临时固定设施。

(5)现浇多层或高层房屋和构筑物,安装上层模板及其支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支撑;

②上层支架立柱应对准下层支架立柱,并于立柱底铺设垫板;

③当采用悬臂吊模板、桁架支模方法时,其支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必须符合要求。

(6)当层间高度大于5m时,应选用桁架支模或钢管立柱支模,当层间高度小于等于5m时,可采用木立柱支模。

(7)组合钢模板、大模板、滑升模板等的安装,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J214-89)、《大模板多层住宅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 20-1984)和《液压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GBJ113-87)的相应规定。

(8)模板安装过程中的要求:

1)拼装高度为2m以上的竖向模板,不得站在下层模板上拼装上层模板。安装过程中应设置足够的临时固定设施。

2)当承重焊接钢筋骨架和模板一起安装时,要符合下列要求:

①梁的侧模、底模必须固定在承重焊接钢筋骨架的节点上。

②安装钢筋模板组合体时,吊索应按模板设计的吊点位置绑扎。

3)当支架柱成一定角度倾斜,或其支架柱的顶表面倾斜时,要采取可靠措施确保支点稳定,支撑底脚必须有防滑移的可靠措施。

4)除设计图另有规定者外,所有垂直支架柱要保证其垂直。其垂直允许偏差,当层高不大于5m时为6mm;当层高大于5m时为8mm

5)对梁和板安装二次支撑前,其上不得有施工荷载,支撑的位置必须正确。所传给支撑或连接件的荷载不得超过其允许值。

(9)安装完毕的模板应符合的要求:

①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

②模板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承受新浇混凝土自重和侧压力,以及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

③模板的接缝不得漏浆。

④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涂脱模剂,但不宜使用对结构有影响或妨碍装饰的脱模剂。并严禁在涂刷脱模剂时沾污钢筋与混凝土接槎处。

⑤已安装好的模板上的实际荷载不得超过设计值。已承受荷载的支架和附件,不得随意拆除或移动。

(10)高度2m以上的模板,应搭脚手架,并设防护栏杆,防止上下在同一垂直面操作。支设高度在3m以上的模板,四周应设斜撑,并应设立操作平台。如柱模在6m以上,应将多根柱模连成整体。

(11)承重焊接钢筋骨架和模板一起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模板必须固定在承重焊接钢筋骨架的节点上。

②安装钢筋模板组合体时,吊索应按模板设计的吊点位置绑扎。

3.2.3安装模板的安全要求

(1)用的临时照明和行灯的电压不得超过36V;若为满堂模板、钢支架及特别潮湿的环境时,不得超过12V。照明行灯及机电设备的移动线路要采用绝缘橡胶套电缆线。

(2)用的各种配件要放在工具箱或工具袋内,禁止散放在模板或脚手板上;安装所用工具要系挂在作业人员身上或放在所配带的工具袋中不得掉落。

(3)安装高度超过3.0m时,必须搭设脚手架,除操作人员外,脚手架下不得站人。

(4)安装时,上下要有人接应随装随运,严禁抛掷。严禁将模板与上料井架及有车辆运行的脚手架或操作平台支成一体。

(5)吊运模板时,要符合下列要求:

①要检查绳索、卡具、模板上的吊环是否完整有效,并在升、降过程中要设专人指挥,统一信号,密切配合。

②吊运大块或整体模板时,板面竖向吊运不要少于两个吊点,水平吊运不要少于四个吊点。吊运应该使用卡环连接并要稳起稳落,待模板就位连接牢固后,方可摘除卡环。

③吊运散装模板时,必须码放整齐,待捆绑牢固后方可起吊。

④不能在架空输电线路下面工作,否则应停电作业。

(6)木料要堆放于下风向,离火源不得小于30m,且料场四周要设置灭火器材。

(7)五级风及其以上要停止一切吊运作业。

(8)安装高度在2m及其以上时,应遵守《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的有关规定。

(9)楼层高度超过4m或二层及二层以上的建筑物,安装和拆除钢模板时,周围应设安全网或搭设脚手架和加设防护栏杆。在临街及交通要道地区,尚应设警示牌,并设专人维持安全,防止伤及行人。

(10)操作人员登高必须走人行梯道,严禁利用模板支撑攀登上下,不得在墙顶、独立梁及其他高处狭窄而无防护的模板上行走。

(11)模板上有预留洞者,应在安装后将洞口盖好。

(12)如支撑呈一定角度倾斜,应采取可靠措施确保支点稳定,支撑底脚必须有可靠的防滑移措施。

(13)墙模板在未装对拉螺栓前,板面要向内倾斜一定角度并撑牢,以防倒塌。安装过程要随时拆换支撑或增加支撑,以保持墙板处于稳定状态。模板未支撑稳固前不得松动吊钩。

(14)使用手锯时,锯条必须调紧适度,下班时要放松,防止再使用时突然断裂伤人。

(15)配合吊装机械作业时,必须服从信号工的统一指挥,与起重机驾驶员协调配合,机臂回转范围内不得有无关人员。

(16)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必须对模板进行监护,仔细观察模板的位移、变形情况,发现异常时必须及时采取稳固措施。当模板变位较大,可能倒塌时,必须立即通知现场作业人员离开危险区域,并及时报告上级。

3.2.4支架与立柱安装

3.2.4.1桁架式支架安装

(1)采用伸缩式桁架时,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0mm,上下弦连接销钉规格、数量要按设计规定,但也应采用不少于两个U卡或钢销钉销紧,此两U形卡距或销距不得小于400mm

(2)安装的梁式或桁架式支架的间距设置应与模板设计图一致。

(3)支承梁式或桁架式支架的建筑结构应具有足够强度,否则,应另设立柱支撑。

(4)若桁架采用多榀成组排放,在下弦折角处必须加设用木条锯口卡住的水平撑。

3.2.4.2支承立柱安装

支承立柱安装时,要先将地面按需要标高平整夯实,然后垫以50mm厚的垫木,垫木长22.5m,宽度大于200mm,并垂直于墙面放置。若垫木长≥4m可平行墙面放置。

立柱高度超过15m,但不大于20m,此时支安满堂立柱,地面为回填土,则应分层回填夯实;自然土则应将表面铲平夯实,再在其上用枕木支垫,然后才能于其上立立柱,临时固定,调整柱标高,从下到上安装水平拉杆。立柱高度超过20m时,则应采用混凝土地坪。

(1)木立柱

1)木立柱宜选用整料,当不能满足要求时,立柱的接头不宜超过一个,并要采用对接夹板接头方式。立柱底部可采用垫块垫高,但不得采用单码砖垫高,垫高高度不大于300mm

2)单立柱顶撑的所有底座板或顶撑头,应与垫木和顶部模板紧密接触,顶撑头不得承受偏心荷载。

3)采用对角楔木进行支撑高度调整时,楔木与垫木应接触紧密,并要用铁钉固定牢靠。

4)木立柱底部应设垫木,顶部应设支撑头。

5)木立柱的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应采用40mm×50mm木条或25mm×80mm的木板条与木立柱钉牢。木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应采用搭接,并应采用铁钉钉牢。

(2)扣件式钢管支架立柱

1)钢管规格、间距、扣件要符合设计要求。每根立杆底部要设置底座或垫板,垫板的厚度不小于50mm

2)立柱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3)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段钢管立柱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

4)梁和板的立柱,其纵横向间距应相等或成倍数。

5)钢管支架立柱扫地杆、水平拉杆的设置:

①支架立杆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上横下,两者紧贴,用直角扣件在离地200mm处与立杆扣牢。当立杆底部不在同一高度时,则高处的纵向扫地杆要向低处延长不少于两跨,高低差不得大于lm,立杆距边坡上方边缘不得小于0.5m。扫地杆上方的纵横向拉杆步距不得大于1.8m

②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

③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间距,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应各设一道水平拉杆。

④当层高在820m时,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应加设一道水平拉杆;当层高大于20m时,在最顶两步距水平拉杆中间应分别增加一道水平拉杆。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无处可顶时,应在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⑤立柱的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应采用中48mm×3.5mm钢管,用扣件与钢管立柱扣牢。

⑥钢管扫地杆、水平拉杆应采用对接,剪刀撑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0mm,并应采用2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mm处进行固定。

6)钢管支架立柱剪刀撑的设置

①满堂模板和共享空间模板支架立柱,在外侧周圈应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间在纵横向应每隔10m左右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其宽度宜为46m,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

②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夹角宜为45°~60°。当建筑层高在820m时,除应满足上述规定外,还应在纵横向相邻的两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之间增加之字斜撑,在有水平剪刀撑的部位,应在每个剪刀撑中间处增加一道水平剪刀撑。

③当建筑层高超过20m时,在满足以上规定的基础上,应将所有之字斜撑全部改为连续式剪刀撑。

(3)门式钢架支架立柱安装

1)门架的跨距和间距应按设计规定布置,间距宜小于1.2m;支撑架底部垫木上应设固定底座或可调底座。门架、调节架、再加上可调底座,其高度应按其支撑的高度确定。

2)门架顶撑可沿梁轴线垂直和平行布置,当垂直布置时,在两门架间的两侧应设置交叉支撑;当平行布置时,在两门架间的两侧亦应设置交叉支撑,交叉支撑应与立杆上的锁销锁牢,上下门架的组装连接必须设置连接棒及锁臂。

3)门架支撑宽度为4个及以上跨或5个间距及以上时,要在周边底层、顶层,中间每5列、5排于每门架立杆根部设Φ48×3.5通长水平加固杆,并应用扣件与门架立杆扣牢。

4)门架支撑高度超过8m时,要在外侧周边和内部每隔10m左右间距设置剪刀撑,剪刀撑不应大于4个间距,与水平夹角应为45°~60°,沿竖向要连续设置,并用扣件与门架立杆扣牢。

5)顶部操作层要采用挂扣式脚手板。

(4)悬挑结构立柱顶撑安装

1)多层悬挑结构模板的上下立柱应保持在同一条垂直线上。

2)多层悬挑结构模板的立柱应连续支撑,并不得少于3层。

3.2.5普通模板安装

3.2.5.1柱模板安装

(1)矩形柱模板安装

1)木柱模

模板内边与柱模板边线重合,在柱模底部设小方框与每边预埋件固定牢靠,并在柱模上方设一临时柱箍,四边设临时斜撑,检查纠正位移和垂直度,接着检查纠正模板的对角线长度差,再由下而上按设计规定安装柱箍,将柱模四边支撑牢固,并与邻柱群体或与四周支架固定。

2)钢模

钢模板将单片钢模板的内边与柱模边线重合对齐,并在单片模板上加设临时支撑,待第二块钢模板就位后即与第一块用U形卡连接两片钢模,与阳角钢模或角模形成L形的整体,并将第二块单片模板支撑于地面临时固定,按此顺序和方法依次安装,待安装完后即检查纠正位移和垂直度,以及对角线长度差,然后补齐四角的U形卡,按规定安装柱箍。安装完成进行全面检查校正后支撑牢固。

(2)柱模板安装板安装要求

①现场拼装柱模时,应适时地安设临时支撑进行固定,斜撑与地面的倾角宜为60°,严禁将大片模板系于柱子钢筋上。

②待四片柱模就位组拼经对角线校正无误后,应立即自下而上安装柱箍。

③若为整体预组合柱模,吊装时应采用卡环和柱模连接,不得用钢筋钩代替。

④柱模校正后,应采用斜撑或水平撑进行四周支撑,以确保整体稳定。当高度超过4m时,应群体或成列同时支模,并应将支撑连成一体,形成整体框架体系。当需单根支模时,柱宽大于500mm应每边在同一标高上不得少于两根斜支撑或水平撑。斜撑与地面的夹角为45°~60°,下端尚应有防滑移的措施。

⑤角柱模板的支撑,除满足一般柱模要求外,还应于外边对应的里面设置既能承拉又能承压的斜撑。

3.2.5.2梁模板安装

(1)钢模板梁模

先复核梁底标高,检查校正轴线位置,无误后,即搭设临时固定支架立柱。单块钢模安装,应在支架立柱上连接模板楞或梁夹,并在横楞上铺放梁的底模,将其用钩头螺栓与钢楞拉结固定在一起,在底模两边拼上连接角模,然后绑扎钢筋,安装梁侧模,插入对拉螺栓,套上套管,安装对面侧模,按规定打紧立柱下楔形垫脚进行起拱,安装钢楞,拧紧对拉螺栓,调整梁口平直。

独立梁则用梁夹具将梁夹紧,扣上梁口卡,复核检查梁模尺寸。框架梁模板安装时,则加设斜撑或与相邻模板连接固定,有楼板模板时,在梁上连上阴角模板与板模拼装。

(2)木模板梁模

梁模侧板可用厚25mm的长条板加木挡拼制,梁底一般用厚4050mm的长条板加木挡拼制。安装时检查标高轴线无误后,安装梁底模并与柱或墙固定,按规定间距于梁底模下支设立柱顶撑,用夹木于梁侧模的底部将侧模与底模夹紧,并与立柱帽木固定。次梁模板还需根据搁栅标高,在梁的侧模外边钉上托木,在次梁与主梁接头处,应在主梁侧板上留次梁口,钉上衬口挡,将次梁底板和侧模板钉在衬口挡上。

(3)梁模板安装要求

①安装独立梁模板时应设安全操作平台,并严禁操作人员站在独立梁底模或柱模支架上操作及上下通行。

②底模与横楞应拉结好,横楞与支架、立柱应连接牢固。

③安装梁侧模时,应边安装边与底模连接,侧模多于两块高时应有临时固定措施。

④起拱应在侧模内外楞连接固定前进行。

⑤单片预组合梁模,钢楞与板面的拉结应按设计规定制作,并按设计吊点试吊无误后方可正式吊运安装,待侧模与支架支撑稳定后方准摘钩。

⑥梁高大于700mm时,对拉螺栓将两侧模板拉紧,防止模板下口向外爆裂及中部膨胀。

3.2.5.3楼板模板安装

(1)楼板模板安装方法

楼板模板安装时,先在肋形楼盖次梁侧模的外面弹好钉安托木枋的线,线的水平标高为楼板底标高减去楼板模板的厚度及小楞的高度,托木枋的上口与所弹线平齐并钉牢,摆上靠梁侧模边上的小楞,然后按小楞规定间距等分摆上中间的全部小楞,最后在小楞上将楼板模板钉平。楼板模板安装完毕后,检查其标高,并调整到符合规定要求。

(2)安装楼板或模板要求

1)当预组合模板采用桁架支模时,桁架与支点连接应固定牢靠,架支承应采用平直通长的型钢或木方。

2)当预组合模板块较大时,应加钢楞后方允许吊运。当组合模板为错缝拼配时,板下横楞应均匀布置,并应在模板端穿插销。

3)单块模就位安装,必须待支架搭设稳固,板下横楞与支架连接牢固后进行。

4)U型卡应按设计规定安装。

5)悬挑结构模板安装:

①多层悬挑结构模板的上下立柱应保持在同一条垂直线上。多层悬挑结构模板的立柱应连续支撑,并不得少于三层。

②安装阳台、雨篷及挑檐等模板时,其支撑应独立设置,不得支搭在施工脚手架上。

③安装悬挑结构模板时,应搭设脚手架或悬挑工作台,并应设置防护栏杆和安全网。

④作业处的下方不得有人通行或停留。

3.3 模板拆除

3.3.1模板拆除的一般要求

(1)拆除模板前,必须有模板工程拆除的专项施工方案。拆模前施工单位要提出拆模申请报告单,经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拆模作业。

(2)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所需的时间与所用水泥品种、混凝土配合比、养护条件等因素有关。拆模时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非承重的侧模板,包括梁、柱、墙的侧模板,只要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混凝土强度≥1N/mm2),方可拆除;

②承重模板,包括梁、板等水平结构件的底模,应根据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块强度达到书中表3-9的规定,方可拆除;

③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或构件模板的拆除,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其混凝土强度达到侧模拆除条件即可,底模必须在预应力张拉完毕时方能拆除。

(3)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或已达到设计规定强度,需提前拆模或承受部分超设计荷载时,必须经过计算和技术主管确认其强度能足够承受此荷载后,方可拆除。

(4)承重焊接钢筋骨架作配筋的结构中,承受混凝土重量的模板,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25%后方可拆除承重模板。当在已拆除模板的结构上加置荷载时,应另行核算。

(5)大体积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除应满足混凝土强度要求外,还应使混凝土内外温差降低到25°以下时方可拆模。否则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产生温度裂缝。

(6)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侧模宜在施加预应力前拆除,底模应在施加预应力后拆除。当设计有规定时,应按规定执行。

(7)拆模前应检查所使用的工具有效和可靠,扳手等工具必须装入工具袋或系挂在身上,并应检查拆模场所范围内的安全措施。

(8)拆模的顺序和方法。应按照后支先拆、先支后拆的顺序;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的模板及支撑;拆除小钢模板支撑的顶板模板时,严禁将支柱全部拆除后一次性拉拽拆除。

(9)拆模如遇中途停歇,应将已拆松动、悬空、浮吊的模板或支架进行临时支撑牢固或相互连接稳固。对活动部件必须一次拆除。

(10)已拆除了模板的结构,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值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若在未达到设计强度以前,需在结构上加置施工荷载时,应另行核算,强度不足时,应加设临时支撑。

(11)6级或6级以上大风时,应暂停室外的高处作业。雨、雪、霜后应先清扫施工现场,方可进行工作。

(12)拆模时应使构件在拆模过程中的受力情况与将来使用时的受力情况相近。

(13)拆模作业时,必须设警戒区,严禁下方有人进入。作业人员必须站在平稳牢固可靠的地方,保持自身平衡,不得猛撬,以防失稳坠落。

(14)除电梯井及大型孔洞模板时,下层必须支搭安全网等可靠防坠落措施。

(15)高处拆除模板时,严禁使用大锤和撬棍,操作层上临时拆下的模板堆放不能超过3层。拆模高处作业,应配置登高用具或搭设支架,必要时应戴安全带。

(16)拆模间歇时,应将已活动的模板、牵杠、支撑等运走或妥善堆放,防止因踏空、扶空而坠落。

(17)拆模必须一次拆清,不得留下无撑模板。拆下的模板要及时清理,堆放整齐。混凝土板上的预留孔,应在制订施工方案时就做好技术交底(预设钢筋网架);以免操作人员从空中坠落。

(18)安全梯不得缺档,不得垫高。安全梯上端应绑牢,下端应有防滑措施,人字梯底脚必须拉牢。严禁两名以上作业人员在同一梯上作业。

(19)使用吊装机械拆模时,必须服从信号工统一指挥,必须待吊具挂牢后方可拆支撑。模板、支架落地放稳后方可摘钩。

3.3.2支架立柱拆除

(1)当拆除钢楞、木楞、钢桁架时,应在其下面临时搭设防护支架,使所拆楞梁及桁架先落在临时防护支架上。

(2)当立柱的水平拉杆超出2层时,应首先拆除2层以上的拉杆。当拆除最后一道水平拉杆时,应和拆除立柱同时进行。

(3)当拆除48m跨度的梁下立柱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对称地分别向两端拆除。拆除时,严禁采用连梁底板向旁侧一片拉倒的拆除方法。

(4)对于多层楼板模板的立柱,当上层及以上楼板正在浇筑混凝土时,下层楼板立柱的拆除,应根据下层楼板结构混凝土强度的实际情况,经过计算确定。

(5)拆除平台、楼板下的立柱时,作业人员应站在安全处。

(6)柱模板拆除顺序:先拆除斜撑或立杆(或钢拉条)或横楞,其次,自上而下拆除柱箍,然后拆除竖楞并由上向下拆除模板连接件和模板面。

3.3.3现浇楼现浇楼盖及框架结构模板拆除

(1)现浇楼盖及框架结构的模板应先拆除柱模斜支撑、柱箍、柱侧模;然后拆楼板底模、梁侧模;最后拆除梁底膜。

(2)楼板小钢板的拆除,应设置供拆模人员站立的平台或架子,还必须将洞口和临边进行封闭后再作业,用木锤或带胶皮垫的铁锤轻击钢模板,把第一块钢模板拆下,然后将钢模逐块拆除,不得采取猛快拆除,以致大片塌落的方法拆除。已经活动的模板,必须一次连续拆除完毕方可停歇,以免落下伤人。

(3)模板立柱有多道水平拉杆时,按由上而下的顺序拆除,拆除最后一道连杆应与拆除立柱同时进行,以免立柱倾倒伤人。

3.3.4柱模板拆除

柱模板拆除顺序一般是:先拆除斜撑或立杆(或钢拉条)或横楞,其次,自上而下拆除柱箍,然后拆除竖楞并由上向下拆除模板连接件和模板面。

3.3.5组合钢模板拆除

(1)模板拆除的顺序和方法,应按照配板设计的规定进行,遵循先支后拆,先非承重部位,后承重部位以及自上而下的原则。

(2)先拆除侧面模板,再拆除承重模板。

(3)组合大模板宜大块整体拆除。

(4)支承件和连接件应逐件拆卸,模板应逐块拆卸传递,拆除时不得损伤模板和混凝土。

(5)拆下的模板和配件均应分类堆放整齐,附件应放在工具箱内。

(6)拆模板时,上下应有人接应,随拆随运转,并应把活动部件固定牢靠,严禁堆放在脚手板上和抛掷。

(7)拆模板时,必须采用稳固的登高工具,高度超过3.5m时,必须搭设脚手架,施工时,除操作人员外,下面不得站人。高处作业时,操作人员应挂上安全带。

(8)预拼装模板应整体拆除。拆除时,先挂好吊索,然后拆除支撑及拼接两片模板的配件,待模板离开结构表面后再起吊。

(9)拆除承重模板时,必要时应设立临时支撑,防止突然整块塌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