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2011山东教师远程研修简报六:和谐筑就好课

 天雷教育 2012-04-18

和谐筑就好课
朱明光

怎样搞好思想品德课教学?看到这个讨论题,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们要探讨这样的话题呢?我想,这应该是缘于所有美好的教育理想,都需要在具体的教学中落实;任何优质的教学过程,都必须以一堂好课为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于是,“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如何上好思想政治课”就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这一论题虽不新颖,但却有着永恒的生命力。因为,经常思索这一问题,会让我们从暂时的困惑中走出来,从已有的成功中超脱出来,追求更加完善、更加美好和更加理想的教育。

好课无标准,好课有共性。关于“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专家们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解读。
     叶澜教授提出“五个实”:有意义的课,扎实的课;有效率的课,充实的课;有生成的课,丰实的课;常态下的课,平实的课;有待完善的课,真实的课。
    郑金洲教授将好课的标准概括为“十个化”: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学生学习的主动化、师生互动的有效化、学科教学的整合化、教学过程的动态化、教学资源的优化、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教学策略的综合化、教学对象的个别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崔允郭教授把好课标准归纳为十二字: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
    文喆先生提出评价好课的五项标准:学习内容要适切,学习环境应力求宽松,学习形式应多样,学习组织过程要科学,学习活动评价应有较强的包容性。
    从专家们的论述中不难看到,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好的思想品德课往往会有一些基本的特性。

上好思想品德课,一定要防止“五化”:一是防止教学目标的虚化,二是防止教材功能的淡化,三是防止教师作用的弱化,四是防止课件音像资源的使用泛化,五是防止教材过程的模式化。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该出手就出手”。引用胡云琬老师的一句话:要讲在学生认识肤浅时,讲在学生争论不休时,讲在学生呈现亮点时,讲在需要夯实观点时,讲在需要提升情感时,讲在需要建构教材时。

上好思想品德课,应强调情境的建构、演习、内化,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也就是说,通过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并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政治变得生动形象、富于情趣。

上好思想品德课,教师宜巧妙运有辨点。我们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辨点,但并不等于所有的辨点都具有意义与价值。我们强调问题要根植于学生的生活,但是,现实生活毕竟存在着知识零碎、条件隐蔽、科学性缺失等不足。强调生活化,要根据生活世界和学生成长的需要,科学利用和适度引用生活世界的内容,从而使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有机融合,而不能简单地回归生活。这一点,希望引起老师们的注意。

上好思想品德课,要善于反思。
常常听演艺界的人士感叹:电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即使是预设巧夺天工,生成丰富翔实,看似完美无暇,也不可能没有提升的空间。善于反思,勇于自剖,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能愈发精彩。

上好思想品德课,应该切实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老师们都知道,作为思想品德课,本身就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了教学目标的首位,知识目标、能力目标都是服从和服务于这个目标。问题在于,课堂上怎样实现?新课程的理念为什么是关注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什么要求我们在课堂上不能一味地讲授,而是要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辩论,就是要通过这样一些教学方式的变革,达成三维目标的实现。例如,我们经常会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对某些问题的见解,这里就内含着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的实现,同时,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过程中也存在着情感态度的转变。

让我们共同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