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积极成为一种心态

 阡陌躬耕 2012-04-18

如果积极成为一种心态

作者:单志艳 来源: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每个人都拥有追求幸福的理由,每个人都能寻得实现幸福的方式

如果积极成为一种心态

 

  有人问乐观者:“假如你正行走间,突然掉进一个泥坑,出来后你成了一个脏兮兮的泥人,你还会快乐吗?”

  “当然,我会高兴地想:幸亏掉进的是一个泥坑,而不是无底洞。”“假如你被人莫名其妙地打了一顿,你还会高兴吗?”

  “当然,我会高兴地想:幸亏我只是被打了一顿,而没有被他们杀害。”

  ……

  你对自己的态度,可以决定你的快乐与悲哀。只要你希望自己快乐,你就能得到快乐。在成功人士身上,这样的事例不可胜数。如果在中小学教育中,能够系统地开设这样的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积极心态的培养,那该有多好啊!《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一书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希望。

  一切从“积极”出发,用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读问题,用积极的思想浇灌心灵,用积极的态度塑造人生

  也许有人会说,在这个浮躁气息充斥、生活节奏渐快、工作压力增加、物价日益上涨的时代,我们还有谈论幸福的理由吗?当然有,追求人生幸福永远是我们生存的最好理由。《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追求幸福的理由,每个人都能寻得实现幸福的方式。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在于一切从“积极”出发,用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读问题,用积极的途径培养品质,用积极的思想浇灌心灵,用积极的过程提供情感体验,用积极的反馈强化效果,用积极的态度塑造人生。

  与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同的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个体的所有积极方面,以积极和发展为取向,加强人自身的积极因素和潜能的开发,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和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用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进行解读,诠释和解决当前的许多社会心理危机、矛盾、冲突和困惑,用积极的内容和方式激发人自身的积极品质,让个体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使自身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生命达到最佳状态,让个体永远充满快乐和希望。

  作者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现代心理学思想相融合,提出的积极心理健康思想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从《论语》中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我们看到了一个智者乐观的生活态度;《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则闪烁着自强不息的精神;《道德经》所言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显示的是一种自我效能感。

  在现代学者的论著中,也有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作注的至理之言。赵汀阳在《论可能生活》中说:“创造性的幸福不仅是激动人心的,而且同时是一种人生成就,一种贯穿一生的意义。”这就把创造与个体的价值感、成就感以及人生幸福联系了起来。哲学家叶秀山说:“对于做学问,首先应当是喜欢,这个最重要了。”做自己喜欢的事,即使不寐不食,也会有无比幸福的感觉。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把孩子们从沉重、单调和迷惘的泥潭里拉出来,给他们一双能够快乐飞翔的翅膀

  这个时代是需要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如果你看到了厌学孩子那双无助而渴求的双眼,注意到那些缺乏情绪调控力的孩子们怒目喷火的表情,体会到孩子们忙碌而压抑的童年,你就想伸出一双有力的大手,把孩子们从沉重、单调和迷惘的泥潭里拉出来,给他们一双能够快乐飞翔的翅膀。或许,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双能让孩子们飞向希望的五彩翅膀。

  请你再把目光投向学校及社会群体。许多心理课堂充斥着知识说教,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学习若即若离;很多电视台的心理节目只对个别心理问题进行解决与剖析。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会换一种思路与视角,教育者犹如拿着一只硕大无比的放大镜,找啊找,以发现“小捣蛋”的踢球才能、“小磨蹭”的善良本性为出发点,以鼓励其优点、进步为关键点,一点点还孩子以自信、自尊,让他们学会自爱、自立、自强,最终他们会说:我要做得更棒!这是不是一个很有诱惑力的想法?如果试着这样去教学生,也许在你的班上,就不会再有“后进生”拖大家的后腿了。

  也许你想知道,在学校教育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包含哪些具体内容呢?

  该书告诉我们:增进主观幸福感、提高生活满意度、开发心理潜能、强化多元智能、改善学习力、增强自我效能感、促进沉浸体验、培养创新能力、优化情绪智力、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保持乐观精神、树立自尊自信和完善积极人格等,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

  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课堂学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书中专门辟有一章,论述“改善学习力”,作者指出,“学习力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创新力的总和”。这一观点有助于改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学习各走各路的尴尬局面。

  随手翻来,书中翔实的教学策略随处可见。比如,对于社会大众特别关注的“优化情绪智力”内容,书中不仅对情绪智力的内涵进行了由低到高四个梯度的详细诠释,还分析了情绪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情绪智力的策略: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相互沟通以及帮助孩子发展情商。作者对每一个方面都作了具体的方法说明,操作性很强。

如果积极成为每个人心中最平常的心态,成为一种生活态度,那么,幸福,离我们还远吗?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动力,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创新能力要从小培养,因此,学校教育怎能对此等闲视之呢?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培养创新能力”被作为一章单独列出。其中“水池里有几桶水”的故事,道出了创造性思维缺失对人的束缚之深。

  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问题---一块砖有什么功能?这个问题不仅检测思维的变通性,也检测思维的流畅性,它要求学生摆脱定式,排除固着功能,从不同的视角给出尽可能多的回答。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心理学家奥斯本(A.F.Osborn)曾提出“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即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寻求解决办法,不必考虑答案的正确与否,教师也暂缓评价,一直到所有可能的答案都找出来为止。

  其实,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可以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语文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远距离联想、类比推理等方式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给定三四个看似毫不相干的概念(如小巷、二胡、水等),要求学生说出一段有意义的话或讲一个故事(必须包含每个概念);学习《愚公移山》时,在老师的引导下,“愚公”们除了提出移山、搬家、开发等方法,还想到了钻隧道、架索桥等具有现代意识的答案。

  类似的教学案例在书中并不少见。以“提醒幸福”为例,它是从欣赏诗人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引入主题的。我也被洋溢在其中的幸福感包围着:

  ……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相信,在课堂上,读着这样朴实清新的文字,孩子们一定能够在优美的意境中,体味到幸福的感觉,并知道应该如何去追求幸福。这种感觉是蒙眬的、朴素的,是没有任何浮华和伪装的心灵震颤。

  读着这样的文字,我脑中忽然想起了“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些文字也都关乎一种幸福。

  是啊,如果积极成为每个人心中最平常的心态,成为一种生活态度,那么,幸福,离我们还远吗?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孟万金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中国教育报》2008年7月24日第8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