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聆听与回答

 tuzididie 2012-04-18
“威尔德定理”原出自英国管理学家L·威尔德的一句经典名言——“人际沟通始于聆听,终于回答。”在威尔德眼里,沟通仿佛是一个兴衰起落的有机生命,能焕发出奇妙的生命力与光彩。

  显然,聆听是一切沟通的前提,倘若没有聆听,不能了解事情的是非曲直和来龙去脉,自然就没有发言权,也就无从沟通。一个聋人,自小失聪,导致他对外界各种声音无法聆听和分辨,不能学习发音和说话,他只会哇哇乱叫,又多了一道“哑人”的残障。其实,他并不哑,只是耳聋剥夺了他的聆听权,切断了他与外界沟通的输入信息,才造成他的“哑”。可见,沟通若是没有“聆听”的输入信息,沟通就会如聋哑人般的随之中止。

  一个听力正常的健全人,如果不用心聆听,对别人的话充耳不闻,同样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聋人”,也是难以与人沟通的。一个政府,如果不善于听取来自平民百姓的声音,几乎与聋人无异,将会沦为无作为、形同虚设的官僚机构。

  “不用心聆听”是种常见病,也往往成为某些领导者的通病,他们自闭、自以为是、目空一切,甚至容不得别人的批评和不同意见,就像一个聋人一样令人感到遗憾和悲哀。

  聆听,意味着谦虚好学和尊重别人。对有优点长处的强者,能以聆听的耳朵去领会,就容易学到很多东西;对有缺点短处的弱者,能放下架子,聆听他们的苦衷、困惑和诉求,伸出援助之手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德呢。

  威尔德定理接着又告诉人们沟通“终于回答”,因为,在沟通中总会提出不少问题并且希望得到满意回答,光听不答的沟通不完整,也没有完成。尊重并回答别人的提问,这是聆听的必然后续。当然,要回答问题除了需要认真聆听之外,还需知识、智慧和真诚,才能作出令人满意的回答。

  语言是一种重要的回答,但不是唯一的回答,默认、暗示、微笑、手势等等也可以作为回答的辅助形式,这  里举个例:

  某公司,有个员工站在四楼底下,朝上大声喊一位同事。一会儿四楼的窗口出现一个女人,对着他直摇手,他以为那是告诉他:那个同事不在,就走了。次日才知道,昨天同事就在楼上,那位摇手的女人是在擦玻璃。某公司,有个大男想找对象。工间小憩时,大家一道聊天,某女工说话爱笑,热情、活泼而大方,该大男误以为女工对自己有意思。周六休假,他就会买了鲜花送到那女工住宿处,插在门上。送了几次花,那个女工却一点没什么回示。后来,他才发现自己“迟到”了,人家鲜花早已有主,且正处于热恋之中。

  这两个普通的例子都告诉人们:以手势、笑脸和献花作为回答有缺陷,可能造成误会而语言的回答则来得准确明朗,可大大提高沟通的效率,尤其是书面的语言回答更有效力,还可以当作依据为法律提供佐证。老百姓为了福利待遇或民事纠纷案件常递交书面报告或申请给主管领导进行信访,遗憾的是有的信访却得不到书面回复,或者只是得到一张千篇一律的打印单子,这种没有回答或回答含糊的沟通,将会影响到党和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和威望,也说明某些领导者没有负起沟通的责任,不敢直面问题,有躲避法律追究和搪塞之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