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之三十六:要爱惜和发展青少年的记忆力 欣赏: 死记硬背会造成一种幼稚病——他会是成年人停留在幼稚阶段,使他们智力迟钝、阻碍才能和爱好的形成。死记硬背的产儿,它的最不吉利的产物之一,就是书呆子气。 产生这一重大祸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少年和男女青年使用着跟小孩子同样的方法来获取知识:他们把教科书里的教材一块一块地背诵下来,为的是以后又把自己的知识一块一块地“倒出来”给教师看,得到一个分数。这种随意识记的“肥大症”,简直要把人变成傻瓜。 可以采取的只有一条唯一的途径:确定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之间的合理比例。 多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如果有意的、随意的识记是建立在不随意识记、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的,那么少年们在学习教科书的过程中就会产生许多疑问。他知道得越多,他不理解的地方也就越多,而不理解的地方越多,他学习教科书的正课就越容易。 要建立不随意识记和随意识记之间的合理比例,这件事首先取决于教师。作为科学基础学科的教师,你不应当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你还应当是青年的思想的主宰者。通过你的讲述和对新教材的说明,就应当用火花去点燃青少年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渴望知识的火药。少年听完你的讲课时,应当怀着强烈的愿望,想去读一读你顺便提到的某一本书。他应当念念不忘这本书,无论如何都要找到它。 少年和青年的记忆力的发展,取决于中年级和高年级的教学和教育过程的一般智力文明的水平。 笔记: 大家可能看不懂这一句:确定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之间的合理比例。 随意识记是指有意识的记忆背诵教材的观点;不随意识记是指不是有目的的记忆某些观点。这二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苏氏大师指出,学生在学习教材的相关内容之前,通过教师的介绍,阅读了一些相关的课外书籍,在阅读的过程中,并没有有意识的记忆,但是就因为有趣,其中许多东西会被记住,这就是不随意识记,它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思考和读的入迷的基础上”。“这种不随意识记(阅读有趣书籍)有助于使人的思想活跃起来,人的思想活动越积极,他的随意记忆就越发达,他保持和再现大量材料的能力就越强。”“如果一个人思考过的材料比教科书里要记住的材料多好几倍,那么再照教科书去识记,就不会死记硬背了”。 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之间的比例为1
:3。 看来发展少年和青年的记忆力,还是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教师阅读能力的提高。 阅读,读什么,怎样读,谁去读,都值得我们思考。良好的阅读能成就一个人,造就一所名校,提升一个民族的灵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