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2年2月15日 重 要 信 息 威海市创新完善五大机制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新突破。一是注重探索技能人才分类培训机制。对青年失业人员,鼓励其参加中高级职业资格培训和新职业培训;对大龄就业困难群体,组织其参加岗位适应性培训;对女性失业人员,结合全市发展第三产业和开发社区服务业岗位,鼓励其参加实用技能培训;对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鼓励和支持他们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对农村劳动力,重点开展以“短、平、快”为主的实用技术培训。二是注重健全多元化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了材料审查、实地考察、技能考核、专家评审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评审机制;健全职业技能竞赛长效机制,涌现出一大批技术技能拔尖人才;逐步完善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技能人才评价、院校职业资格认证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办法;引导企业制定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计划,构建培训体系和激励机制。三是注重提升技能人才项目培训机制。结合企业转方式调结构对职业(工种)的培训需求,对培训基地进行调整,将部分不开展或无力开展技能培训的基地予以撤销,将近年来开展培训成果较好的企业单位纳入到金蓝领培训基地中来。2011年共对30多个工种5515人进行了培训。四是注重技能人才培养校企共建机制。加快发展技工教育,实施高端学校带动战略,提高技工院校办学层次;坚持市场化办学方向,适应本地市场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强化重点专业,改造传统专业,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定岗实习,完善校企共建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延伸校企合作外延。五是注重技能人才培养联动保障机制。各级人社部门加强与财政部门联动配合,积极筹措资金,为技能人才培养、选拔、使用等提供资金保障。统一、规范全市培训补贴范围和标准,建立了市首席技师“第一管理期每月500元、第二管理期每月700元、第三管理期每月1000元”的逐期提高补贴标准的激励机制和技术能手一次性奖励机制。加大技工院校学生资助工作力度,在继续扩大农村贫困学生资助数量的基础上,将城市贫困学生纳入免学费政策。 (威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济宁市人社局六项举措服务企业发展。一是开展人才服务进园区活动。与14个省级经济园区签订人力资源服务合作协议,在人力资源招聘、员工技能培训、人事档案代理等方面加强合作,实现人力资源服务与工业园区有效对接。二是组织企业赴名校招聘人才。建立企业人才需求资源库。继续实施走进名校系列人才招聘活动,年内组织100家重点、支柱和战略新兴企业,赴西安、武汉、济南等地知名高校开展校园招聘,引进500名以上硕士以上急需高层次人才。三是深化校地企人才智力合作。加强清华大学研究生济宁实践基地建设,建立“清华博士+导师+科研项目”校地企人才合作模式,突出项目课题开发和人才引进。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手创办高层次研发机构,年内引入5个高水平创新团队。四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出国培训项目,用5年时间,从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中层以上职务人员中择优选拔100人,到国外知名高校或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今年培训20人。实施企业人力资源部长领导力提升工程,用3年时间选派300家重点、支柱和战略新兴企业人力资源部长,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进行培训,今年培训120人。五是建立人社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实行每名局领导、每个科室单位分别联系一个企业。组织开展“人才调研进百企”活动。与30家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部长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沟通企业情况,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六是推行劳动监察适度执法。研究制定劳动监察人社部门各工作机构“一体执法”实施办法,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的问题。针对劳动监察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空间过大的问题,研究制定具体使用办法和标准,规范行政处罚行为,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济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德州市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2012年,按照“规范管理、优化服务、完善制度、健全体系”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全面推动实现“全民社保”。一是规范经办工作流程。完善财政补助资金划拨机制,创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融服务方式,加强与公安、民政等部门协调沟通,实现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健全社保经办部门、财政和金融机构三方对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明确乡镇(街道)平台、社区(村)协管员责任。每月25日前将养老金发放到个人账户。加强基金监督。严格实行财政专户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事前、过程、结果三公开制度,在业务经办中推行参保资格、保费收缴明细、待遇领取资格、待遇发放变动、养老金发放明细“五公示”制度。二是提升经办服务水平。健全经办网络,按照机构、场地、人员、经费、制度、工作、软件、网络“八统一”标准,年内在全市建成市县乡村四位一体、平台到村、联系到户、服务到人的社保服务网。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网上查询业务。与金融机构协商,通过银行代扣或设立专门缴费窗口,方便群众缴费。强化经办人员培训,建立起一支业务精通、服务规范的基层经办队伍。借助电视、广播、网络大众舆论渠道,通过组装宣传车、发放明白纸、发放政策宣传彩画,广泛宣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及试点重要意义,提高城乡居民参保积极性。三是转变工作重点。在巩固参保率的基础上,从重视参保率和覆盖率转移到重视续保率上来。深入未及时续保居民家庭,开展政策宣传,分析未续保原因,完善相关手续,巩固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成果。 (德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烟台市完善制度加强监管切实维护社保基金安全。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注重发挥市、县两级社保基金监督委员会、人社部门和社保经办机构内部风险控制机构三个层面的监督体系作用,形成了以人社部门行政监督为主体,财政、审计、监察、金融监管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为实现基金管理“零违规”目标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完善监督体系。建立社会保险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告社保基金收入、支出、结余和收益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实行社保基金要情报告制度,确保基金风险及时发现和化解。加强社保基金日常监督检查、现场监督检查和专项监督检查,及时制止和纠正基金管理、运行过程中的违规行为。三是加大清欠力度。对用人单位欠缴社会保险费问题,要求市县两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生产经营正常或基本正常的欠费企业,逐个排出时间计划表,依法加大催缴力度,解决历史拖欠和前清后欠的问题;对停产半停产企业,在安排欠费企业重组、改制、破产清偿等时,把清欠社会保险费作为先决条件。截至去年底,大部分问题在规定的时限内得到纠正。四是严防“跑冒滴漏”。在征缴环节,严格落实企业缴费基数公示制度和个人帐户“对帐单”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实行农民投保公示制度。在发放环节,通过查访、函询、指纹采集识别等措施,加强离退休人员领取待遇资格核查工作。市级财政和人社部门统筹管理市级财政专户及各县市区的分户,保证了结余基金保值增值最大化。 ( 烟台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滨州市规范企业特殊工种管理。一是准确界定特殊工种。经原国家劳动、人事部门和一定时期内各各行业主管部门批准的特殊工种目录范围内的工种岗位。包括高空及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岗位,井下、高(低)温工作岗位和其他有毒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岗位,以及常年在海拔3500米以上高山、高原地区等工作的岗位。二是实施特殊工种备案。企业每年对特殊工种岗位设置和从事特殊工种职工,按照申请、审核、公示、备案的程序分别进行备案,并建立数据库。企业生产经营或生产工艺、设备发生变化,对特殊工种作业产生影响的,应及时报告;企业特殊工种设置或定员数妇生变化的,应重新备案登记;从事特殊工种的职工,因各种原因离开企业的,在离职离岗前,企业应为其办理特殊工种终止登记并存入本人档案。三是加强监督管理。定期对企业特殊工种实际变动和申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在特殊工种管理中弄虚作假、撤换档案材料和涂改、伪造职工档案的,一经发现,暂停该单位特殊工种登记备案和办理特殊工种退休等工作;已办理特殊工种备案或退休的人员清退回原单位,追回冒领的养老金。 (滨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淄博市博山区多举措解决春季用工荒和招工难问题。一是强化就业服务管理。健全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四级就业服务网络建设,在区级人力资源市场和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广泛开展“微笑服务、和谐就业”活动,利用覆盖城乡的劳动力市场和信息网络,及时发布就业信息,逐步实现劳动力供求信息共享。二是搭建企业用工平台。提前着手准备,春节前制定了“春风行动”实施方案,利用春节时间在区电视台进行宣传,抓住农民工返乡过年的大好时机,鼓励返乡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节后举办“春风行动”启动仪式暨大型用工招聘会,发放“春风卡”和调查问卷千余份,举办机电泵业人才专场招聘会,在较大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用工荒。三是加强劳动监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开展“十大就业服务进企业”活动,搭建对接平台,解决本地企业招工难问题。引导企业改善劳动者就业环境,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制度,规范用工行为,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健全各种劳动保护措施,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淄博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蓬莱市灵活引才引智打破县级市高层次人才引进瓶颈。一是外设研发机构,就地吸引和使用高层次人才。针对一些高层次人才因生活条件、工作环境等原因不愿到县级城市安家落户的实际情况,引导一些有实力的企业把科技研发机构外设在条件较好、人才资源丰富的大中城市,直接吸引和使用当地高层次人才。近年来,已有北大高科、诺康药业等9家企业,在北京、沈阳等城市设立了研发机构,直接从当地聘用硕士以上学历人才110多名。二是产学研联姻,直接转化高层次人才的研究成果。从地方税收、设备折旧等方面入手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当地的行业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充分利用科研院校的人才智力优势,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实现企业与高层次人才的双赢。目前,渤海造船等11家企业,通过与清华大学、华中理工大学等20多所高等院校联姻,先后建立试验室及中试基地15个,合作项目累计达36个,并为企业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骨干。三是“租赁”高端人才,发挥领军人才及其团队的优势。先后从天津大学、中科院等单位选聘9名专家担任科技副市长,利用他们的专业特长和所带领的团队,帮助企业搞好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聘请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15名行业知名专家,组成蓬莱市人民政府科技顾问团,围绕临港工业、汽车及零部件、旅游、葡萄及葡萄酒等四大主导产业发展问题,为市政府和各级企业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与19家企业达成科研攻关、新产品开发合作协议,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 (蓬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简讯】 省厅部署开展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规范建设年”活动。要求各级仲裁机构要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为依据,以优化调解仲裁工作质量、提升仲裁办案效能为重心,全面推进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调解仲裁社会公信力。要通过活动的开展,推进基层调解组织规范化,健全基层调解组织和调解工作制度,促进基层调解组织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推进仲裁组织建设规范化,实现县以上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整合组建全覆盖;推进仲裁办案规范化,围绕开标准庭、办标准案要求,加强办案质量管理,使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在法定期限内得到妥善处理;推进仲裁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化,提升调解仲裁基础保障能力;推进调解仲裁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化,使调解仲裁人员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转变,调解仲裁机构服务社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调解仲裁管理处) 东营市开展“夯实基础、创新思路、转变作风、打造品牌”大讨论活动。此次大讨论活动以千分制考核为手段,以组织学习讨论为载体,实现全局上下基础建设进一步完善、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作作风进一步好转、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活动重点围绕学习、考核、查摆问题、谋划工作四个环节开展,预期实现五个成果:一是找出在基础建设方面的差距,列出单子,建立台账,尽快补齐短板;二是制定出各科室的工作计划,确立创新项目,形成全市人社工作要点;三是查摆单位和个人在作风建设方面问题,尽快研究解决;四是讨论思考东营今后要着力打造的品牌,形成特色品牌名称;五是完成千分制考核任务,评先树优,奖优罚劣。 (东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发: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领导,各处室、直属单位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政策研究处印发 本期编辑:周佳晓 电话:86101062 E-mail:sdrszyc @126.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