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章 孟德尔遗传

 深山林 2012-04-19

第三章 孟德尔遗传

名词解释

  1.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 相对性状:指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3. 单位性状:个体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之后的性状。
  4. 质量性状:表现不连续变异的性状;它的杂种后代的分离群体中,对于各个所具有相对性状的差异,可以明确的分组,求出不同组之间的比例。
  5. 数量性状: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杂交后的分离世代不能明确分组,只能用一定的度量单位进行测量,采用统计学方法加以分析;它一般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异,这种变异一般是不遗传的。
  6. 杂交:指通过不同个体之间的交配而产生后代的过程。
  7. 异交:亲缘关系较远的个体间随机相互交配。
  8. 近交:亲缘关系相近个体间杂交,亦称近亲交配。
  9. 自交:指同一植株上的自花授粉或同株上的异花授粉。
  10. 测交:是把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亲本杂交,以验证被测个体的基因型。
  11. 回交:是指将杂种后代与亲本之一的再次交配。
  12. 显性:F1表现出来的性状。
  13. 不完全显性:F1表现的性状为双亲的中间型。
  14. 假显性:如果缺失的区段较小,不严重损害个体的生活力时,则存活下来的含缺失染色体的个体,不免表现各种形式的遗传上的反常。当含缺失显性基因染色体的杂合个体表现其缺失染色体相对的隐性性状。
  15. 共显性:F1同时表现双亲性状,而不是表现单一的中间型。
  16. 超显性:杂合体的性状表现超过纯合显性的现象称为超显性。
  17. 相引组:甲乙两个显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而甲乙两个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
  18. 相斥组:甲显性性状和乙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与乙显性性状和甲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
  19. 显性性状: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后,能在F1表现出来的那个性状。
  20. 隐性性状: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后,不能在F1表现出来的那个性状。
  21. 基因型:个体的基因组合。
  22. 表现型:植株所表现出的单位性状,是可以观测的。如红花,白花。
  23. 基因型:个体的基因组合即遗传组成,如花色基因型 CCCccc
  24. 纯合基因型:成对的基因型相同,如CCcc。或称纯合体,纯质结合。
  25. 杂合基因型:成对的基因不同,如Cc。或称杂合体,为杂质结合。
  26.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对等位点上的成对基因。
  27. 复等位基因:指一个群体中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可能存在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等位基因的总称。
  28. 主基因:是指控制质量性状、对表现型影响较大的基因;
  29. 微效基因:是指控制数量性状、每个基因对表现型影响较小的基因。
  30. 修饰基因:是指能够增强或削弱主基因对表现型的作用、但每个基因对表现型影响微小的基因。
  31. 一因多效:指一个基因控制多种不同性状表现的现象。
  32. 多因一效:指多个基因控制一种性状表现的现象。
  33. 基因互作:不同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性状的表现。
  34. 互补作用: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分别处于纯合显性或杂合显性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F2产生9:7的比例。
  35. 积加作用: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示相似的性状,两种基因均为隐性时又表现为另一种性状,F2产生9:6:1的比例。
  36. 重叠作用:两对或多对独立基因对表现型能产生相同影响,F2产生15:1的比例。重叠作用也称重复作用,只要有一个显性重叠基因存在,该性状就能表现。
  37. 显性上位作用: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对一对性状发生作用,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起遮盖作用的基因是显性基因,F2的分离比例为12:3:1
  38. 隐性上位作用: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对一对性状发生作用,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在两对互作的基因中,其中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上位性作用,F2的分离比例为9:3:4
  39. 抑制作用:在两对独立基因中.其中一对显性基因,本身并不控制性状的表现,但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作用,这对基因称显性抑制基因.F2的分离比例为13:3
  40. 基因内互作:指同一位点上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为显性或不完全显性和隐性;
  41. 基因间互作:指不同位点非等位基因相互作用共同控制一个性状,如上位性和下位性或抑制等。
  42. 上位效应:某种等位基因的表现,受到另一对非等位基因的影响,随着后者的不同而不同,这种现象为上位效应。
  43. 自选择压力:自然选择在若干世代中使群体内遗传组成发生改变的效能。
  44. 显性假说:显性假说是关于杂种优势的遗传解释,布鲁斯(A.B.Bruce)等人于1910年首先提出显性基因互补假说;1917年,琼斯(D. F. Jones)又进一步补充为显性连锁基因假说。该假说简称为显性假说,它认为杂种优势是由于双亲的显性基因全部聚集在杂种中所引起的互补作用引起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