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听课与评课之我感

 劳动者2010 2012-04-19

听 课 与 评 课 之 我感

广州七中  王艳

    听课、评课过程,是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提高的过程。听课、评课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水平提高等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它为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对教师而言,可借以挖掘潜力,激励进取,纳新扶旧,培养良好的教学风气,从而提高教师的技能技巧,激励和完善老师的创造性课堂形式。因此,听课、评课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业务能力最直接、最具体、最经常也是最有效的途径。记得学校给与我机会,让我步入高中的教学行列的时候,我已从教10年有余,对已初步形成一定教学定势的老师而言,一切都从新开始,不可谓不艰难。同时我也知道要想快速成长起来,惟一的途径就是多听课,多反思,多学习,多积累。因此,我请求我所认识的同行或教研员,允许我去听课。不管是否同科,只要时间允许,我都想方设法去听课、并认真地记录,其后必定认真地反思,以达到我的目的。现在回想起来,这一过程对我而言,得益非浅。我在这里,仅介绍其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关于听课

   (一)听课者的准备

    盲目性是效率的大敌,听课也是如此,教师盲目进行听课与有所准备去听课,效果大不一样,那么,听课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包括思想准备和听课内容准备两方面。

    ① 思想准备 

    首先要有良好的学习心态,做好向同行业教师甚至新老师学习的心态,耐心听完整堂课的思想准备。在课堂中要把自己视为不能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身份听课。再次是理论准备,尽量了解本学科教研现状和常规知识,并熟悉新的教育理念和理论。

    ② 听课内容准备  

    明确听课的性质与课型。课的性质有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成果展示课,以及普通课堂等。如果有可能尽量了解授课者的教学风格,授课对象的层次与程度(年龄,基础,年级等),并对教学内容有清晰了解,上什么内容,那一单元内容,前后相连接的内容,单元教学要求及重点是什么。本册教学内容结构状况如何?因此要先预习,并自己思考。若我讲该如何去讲,准备怎样的流程与教法,以便听课有个对比。如果不准备,其效果就很小了,再次要带着疑问去听课,如:本单元重点难点的确定及突破的方法,与学生的交流方面,自己是否与授课者一致等。努力使自己在自主比较中,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提高鉴赏能力和教学水平。

 

   (二)听课的过程——听、看、记、思

    听课者要做到听、看、记、思协调并进。

    1、听   听什么?怎么听?

    ⑴听上课教师是怎样复习知识,怎样引入新知识。

    ⑵怎样授新课,启发学生思维,进行学法指导,内容上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还要听取教师的承前启后、循循善诱等教学语言运用的基本技能。

    ⑶教师是怎样训练以巩固新知识,怎样检验及结尾的,以及最后的作业布置。

    ⑷学生的表现与配合情况,是怎样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或讨论中表现的行为变化,即听学生的如何讨论和答题。

    2、看   听课者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

    ⑴看教师。看教师精神状态、感受师生交流情况,教学气氛是否民主和谐。看教师使用道具和教学手段是否熟练。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教学时间分配是否合理。训练、游戏是如何操作的?教师的应变能力,对学生出现问题的处理是否巧妙。板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科学,重难点的标注,颜色搭配是否恰当等……一句话,看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

    ⑵看学生。看整个课堂气氛,是静坐呆听,死记硬背,还是情绪饱满,精神振奋;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看学生对教材的感知;看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看学生的练习、板演、作业情况;看学生举手发言、思考问题情况;看学生活动的时间是否得当;看各类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看学生与教师情感是否交融;看学生自学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是否养成;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如何……一句话,看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

    3、记

    听课记录指的是听课者在听课过程中,及时、真实地将所听课教学过程先后顺序各主要环节记录下来,将教学内容的重点记录下来,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方式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式记录下来。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研讨资料,是教学指导与评价的依据,它应该反映课堂教学的原貌,使听课者依据听课记录,通过合理想像与弥补,在头脑中再现教学实况。也只有这样做才能对课堂教学做出有效的评价,提高评价的可信度,为教师的教学做出正确的指导,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通常我把课堂记录分三部分(听课本每页都分为三栏,反面留空):

    第一部分是课堂纲要,也就是记录课堂的板书。可根据课堂教学的进程来开较大距离来记录。对在听课过程中出现的关键性问题要做出标记或评断。同时标注某教学环节所用的时间,提问学生的人次等等。

第二部分是课堂笔录,尽可能地记录下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课堂教学过程随着时间的流动而进展。在一节课中,过去的不可能再“回放”;有些细节转瞬即逝,忽略某些细节,感知就会出现断裂,影响对整个教学环节的整体认知。因此,记录上课的思路和有选择地记录精彩的教学片段,取其精华;可根据听课者自己之前的重难点判断记下有价值的互动过程或突破方式,汲取好的教法。

    第三部分是教学随想,精彩的教学灵感,并非时时出现,而活跃的课堂往往触发灵感,激活思维,使你产生联想与想象,所以记课时也要记下当时的感想,感悟与收获。不要太依靠脑袋记忆,这不仅利于评课,交流,更有利为自主反思提供鲜活的素材,同时也为日后教学备课积累资料。

    还有就是关于记录的一些细节问题:

    ①对不同章节的内容要分开记录。避免课听完了,留下密密麻麻的记录,千头万绪但头脑一片空白,不知就里。

    ②在笔记本上留下足够的空间,以便于你课后整理。例如,你可以将笔记本上的每一页对折,记录时只使用左半页;或者你可以只使用每一页纸的正面,而让其反面空着。

    ③使用自己熟悉的速记方法提高记笔记的效率,而不至于影响听讲。

    ④保证你笔记的精确性,避免记错。

    4、思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听课不思考等于没有听,有时如果光看课堂上的表面现象而不弄清教者的设计意图,而进行机械的模仿,可能会带来负面效应。因此,听课时或听课后要及时进行综合评价,前文提到的教学随想就是一种思考,直接在听课的同时就记录下来了,或者写一篇简短的教学感悟记录在听课记录之后,当然,如果有话可说也可以写长一些。而教学随想就可作为课后教学感悟的一种重要素材。思考的办法有很多,或翻翻听课记录,或与执教者交谈,或将几节“互相牵连”的课做比较,或写一篇“听课体会”,或干脆将他人执教的内容拿到自己班上试试等。在分析总结他人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我通常从以下几方面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思考:

    ⑴浏览听课笔记,初步思考执教者的教学得失。从自己角度出发,对授课者的整体教学情况、过程及效果进行思考并在心里对之予以评价。如:老师进行教学活动时,他的流程和你的是否一致?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换个角度行不行;如果是自己来上这节课,应该怎样上,进行换位思考;他如何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新知?新课程的理念、方法、要求到底如何体现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并内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等。你感觉该如何去做?教学漏洞之处,你感觉该如何做?这样教学的效果如何,如果我是学生,我是否掌握和理解了教学内容?你认为如何做才更好?

    ⑵聆听执教者教学设计思路陈述及对教学实际效果的自评(在课后与执教者简短的询问、交流)。把自己的教学设计与授课者进行比较,把自己思考的评价和他的自评相比较,看看有什么差异和差距,并把感想记录下来。

    ⑶如果是公开课、示范课的,在课后必然有课后的点评,可以聆听评课教师的评价。把他们的评价与你的评价及授课者自己的评价对照比较,找出差异或差距并记录。

    ⑷最后,根据以上的观点和收获、启发,整理后写成教学感悟。

听课结束不等于对课思考的结束,不仅要将所听的课作为案例进行反思研究,而且对好的教法进行创造性的模仿运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习与研究有机结合。

 

    二、评课

   (一)了解授课者的目标、意图

    在评课之前,不妨先听取开课教师对本堂课的设计思路,以便有个整体的把握。

   (二)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1.好课有德。我认为,每位学科教师首先要树立育人意识,全面了解并亲近学生,让学生喜欢你,有德的教学才是踏实的教学。这里的“有德”是指,关注学生学习的心情、态度、习惯,关注学生之间的友好交流、愉快合作、合理评价,让他们会倾听、观察、尊重、欣赏、助人、共享、讲文明、讲道理……一些学科教学的问题是:学科教师在课堂评价时更多关注知识,关注解答的对错,考试是优还是良。其实,还有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每一节课中都要细心地去关注孩子们的精神世界,让孩子们的精神生命在每节课的感悟中得以成长。我记得某次与一位台湾学者进行交流的时候,他说的一段话,让我感促良多:“广州的硬件已经很好了,就是软件还有待提高。所谓的软件就是人的素质、各种意识。而这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而在学校的课堂中这一点是潜移默化的,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见成效的。所以一个学校的教学成效,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往往是若干年甚至20-30年后某一次的事件的集中反映。”而他的这段话却极快在我身上兑现了。有一天我为一个师范学校上示范课,课后一个女同学跑过来叫了我“老师好!您还认得我吗?”因为我教的学生实在太多了,我摇了摇头。她告诉我他的名字后说:“我现在也准备当一位生物老师,因为您当年讲的这节课我听了感到很奇妙,我想把我从您这学到东西告诉更多的人。”在那一霎那,我感觉我这节课成功了。

    2.好课有效。好课就应是“让学生得到实惠”的课,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怡情广识,受益匪浅。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不仅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得益多少,也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受益面的大小。一堂课对授课班级的学生来说是否有收获,对多少学生有收获,对这些学生有多少收获,是评价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基本依据。

    3.好课民主。民主不是学生说到哪里,教师就跟到哪里。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与我们教师的预设是有差距的,学生随时会暴发出很多出乎意料的问题和点子,这就要求教师抛开预设教案,从学生的动态变化中去动态生成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少教师有这样的体验,课堂上学生之间经常由于认识发生分歧而产生争论。有些学生的发现甚至是教师始料未及的,有时学生活动太专注于自己而难以静下心来……每一节课总有课堂教学目标,此时教师应在尊重学生、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同时,要始终明确预定的目标,正确把握方向,即知道学习什么、怎么学习及怎样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当学生认识发生偏差时怎样匡正,学习到什么程度才算完成了本次的学习任务,等等,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实质——这就是教师的一种权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增强目标意识。

    4.好课求真。一个班级中的学生良莠不齐。在课堂教学中,要时时关注每一个学生,要注意从他们的反馈中及时发现问题,予以补救。学生的想法有深刻的、符合逻辑的,也有肤浅的、违背常规甚至是错误的。一堂课留有些许“缺憾”,几多“瑕疵”,不是任课教师追求的结果,而是事物的必然。真实的课才是好课。课堂对教师的驾驭能力、应变能力都是一种挑战,应对这样的挑战,疏漏、欠缺在所难免,而教师也正是在应对挑战、不断反思与修正失误之中才有了自己的专业成长与教学智慧的生成。

 

   (三)一些小技巧

    实事求是的讲,我们分析授课教师的心理也好,倾听教师本人的自评也好,其目的不是为了迎合教师,而是或激励、或督促、或帮助,因此,点评时应注意以下技巧:

    1.对课不对人,对人分阶段

    实事求是,就是以课堂的真实情况为基础,针对课的优点和不足两方面,就课说课,对事不对人,并且要做好调查工作,要根据课堂教学特点和班级学生实际,尽可能较全面了解教师和学生情况,实事求是的公开评价一节课。

    根据业务水平的高低,教师至少可分为教学尖子、能胜任的教师、教学有困难的教师和新教师。对这几类教师,评课的标准和要求应该有所区别。哪怕是同一个老师,不同的课处于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评法。例如可以分为生长期(指刚毕业——工作3年);成长期(指不断进步中);成熟期(指已形成特色),对于其不同时期的课应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评价。同时对同一位老师上不同课型的课,也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例如:讲读课、自渎课、复习课、讲评课都各有其标准,我们必须根据其不同标准,给予不同的评价。

    2.关注特色,点评到位

    就是对一堂课中的某些与众不同、新颖独特的好做法与新创举进行评析。如在新课引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启发引导、培养能力、指导学法、创设情境、分层要求、分类推进等方面许多课堂教学都非常有特色,值得评课者认真地评析。评课关注特色,首先,要求评课者能够发现授课者的特色所在,哪些方面与众不同,哪些方面有创新;其次,要分析这些“特色”是否对教学起到积极作用,是否符合现代教学要求,是否符合教与学规律,是否摆花架子。

    还有,评课语一般分为“特色”和“建议”两部分。评课时对于其“特色”和“建议”,最好三六开,即六分特色,三分建议(缺点)。一般情况是“特色”多于“建议”,除了极个别较差的课。对于评语的使用最好选老师们易于接受的、较为以人为本的,例如,提建议时多用:如果能、还可以、最好能、……就更好、可适当的……、……须加强等词语,相信老师们会更爱听。

    3.注意使用概括性的评语和专项性的评语相结合的评价语言

    评价语言可以分为概括性语言和专项性语言。一般概括性语言多用于写“特色”,而专项性语言一般用于提“建议”。

    所谓概括性语言指对课进行全面的评价。这节课能否体现新课程理念,较好地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课堂定位准确,为发展性评价如何操作做一个成功的示范。

    听一堂好课,是一种享受,评好一节课,同样是一种享受。但是,只有会听,会评,才能得到这种享受。要做到会听,会评,有两个基础:一个是要有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基础;二是要有多听、多评、多实践的基础。有了这两个基础,就会有听课、评课水平的飞跃,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