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在发展等级中对“深刻”列出了三条内容: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3. 由实到虚,发掘本质。 这是指选取材料时不能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上,而应该揭示它蕴含的精神实质。比如有一篇文章写到两名记者想测一下“文明国度”新加坡的法规意识,故意在交通中闯红灯。结果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所有汽车司机都停下来给他们让路,有的甚至招手致意。后来了解到,在新加坡,一旦你闯红灯,说明你一定有什么紧急的事要办,因而司机们都让你先行,这不是一种规定,而是新加坡人长久以来形成的一种习惯。作者选取了在新加坡“闯红灯”这样一件“实事”,但并非就事论事,而是充分发掘这一事实背后的精神实质。所有汽车司机的让路行为,实际上是“人文素养的约束”,体现了新加坡高度的人文精神和先进的人本理念。这样文章就由实到虚,发掘到了本质意义,令人深思。 二、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这种联系的普遍性包含两重意义:一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不是孤立地存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现象和过程这样或那样地联系着,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二是指任何事物、现象、过程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由于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十分复杂,各种各样的,所以,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应该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一方面要掌握充分的、可靠的材料,另一方面,必须懂得正确的方法。 1.探因问果,追本溯源。 探因问果,追本溯源的因果推论,是引导思路不断向纵深发展,引导说理不断深入的主要方法。单从作文过程看,先要会“疑”,就是要能对题目所涉及的事物、提出的观点提出疑问。一“疑”,就想得深入了。具体地说,有“进一步想”,“换角度想”,“合起来想”。“进一步想”就是在已有的认识的基础上再往前想,想得再广阔一点,再深入一点。“换角度想”就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同一事物、同一观点。还有“合起来想”,就是把前面想到的要素加以综合,更为全面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和评价。 3.运用反推,假设论证。 就是运用逆向思维、朝着既定命题相反的方向想。反面假设是假定在不利条件下会产生负面结果,从而论述正面条件和结果的正确。如:科学事业上的伟大成就,无不是经过艰苦努力,目标专一而取得的。居里夫妇在研究镭的过程中,要在上百吨的废铀沥青矿石中提炼一点点镭,这是一项极其艰苦的劳动。中途,居里曾动摇过,然而居里夫人却坚定地鼓励他干下去,他们终于取得了成功。试想,如果他们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没有目标专一的毅力,镭的发现不知要推迟到什么时候。 4.比较分析,类比求异。 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往往很多,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找到根本点和主要点,或探寻不同结果的不同原因,或探寻不同结果的相同原因,或探寻相同结果的不同原因,然后作出较为准确地判断。同时,类比方法有助于以彼证此,间接推导原因或结果;求异方法能够随情就境,把某一事物的原因找到,把道理说透说好。 1. 要有超越一般的眼光。 作为一篇立意深邃、高远的作文,其观点具有启发作用,首先必须有超越于一般的眼光。要在常识、定论的基础上超越,形成自家观点。集天下精华,成一家之言。博采众长,又能超越众人。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之所以一直为人称道,是因为诗人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那份豪迈与高远,使诗散发着远比前人同题作品更为亮丽的光芒。北京有一年高考卷要求以“规则”为话题作文,当大部分考生都在围绕“规则”而苦思冥想时,一位考生却一语惊人:“青春没有规则!”这是反规则的立意,也是超越一般见解的立意,观点非常具有启发性。 2.要有高尚健康的情感、思想。 高尚健康的情感、思想,常给人以心灵的启发和鼓舞,它直接决定着作文的立意与境界。人的感情是有社会性的,我们所抒发的情感,一方面应该是个人的真挚自然的感情;另一方面,又要自觉地与整个社会协调。凡是能体现真善美的喜怒哀乐,都可以作为文章的主题。而高尚健康的思想可以从人生态度和社会观点两个方面来表现,包括正确评价他人、正确看待自己、与别人融洽相处、继承传统美德、提高个人修养、培养意志品德、关心人类社会等。 3.要有强烈的时代责任感。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关注自然和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就是将一颗审美之心轻轻放入大自然中,抒写人与自然相知相融的和谐之境,如《我的空中楼阁》。当然也应该忧患自然,为自然而悲、而泣、而呼。这是有时代责任感的表现,也是文章立意高远、深刻透彻的表现之一。关注社会,就要关注生活中、社会里大大小小的热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在作文中加以体现,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