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典雅厚重方法之一:运用文化元素

 雪地里的泥鳅 2012-04-21

作文典雅厚重方法之一:运用文化元素

(2011-10-09 09:49:50)

作文典雅厚重方法之一

运用文化元素

     文化元素法是一种极容易学且极具力量的写作方法,一旦你使用这种方法,你的作文将达到比较高的档次。先看下面这个例子:

    无意中想起海子,那个传言中始终愤世嫉俗的人。当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成为希腊神话般的虚幻时,海子无言了,在他的眼里,整个世界,远看是伊甸园中盛开的花朵,近观才见是那样的龌龊让他失望。大海留不住他,春天等不了他,诗歌的翅膀折断了,当山海关的铁轮隆隆而过,海子的灵魂伴随伸向远方的铁轨上了天堂。有人问,是什么伤害了他,伤害了这个有着无数“明天”构想的诗人,人们也许不明白,这个诗人本来只应该生长在神话中。文人与世俗的距离永远是矛盾的,只因这样,文人才把手中笔当作刀斧,砍向他有愿看到的一切。是距离造成了海子永远不可能笑脸走向喧闹的人群,海子的结局是悲剧还幸福,也许好多人还没有透。(2008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

    一、人物文化元素

     就连鲁迅经过了坟前的彷徨和铁屋子里的呐喊之后,也会在柔柔的灯光下,点上一支烟,轻轻地朝花夕拾,让自己早已干涸的心田,在童年水乡的润泽中,在金黄圆月下的西瓜地里,在百草园,在社戏台,静静地安睡。——节选自冯泽立《漫游的心》

    这段文字充满鲁迅的气息和味道。这气息和味道从哪儿散发出来的呢?便是从一些暗示着鲁迅信息的词语中散发出来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坟”,这是鲁迅先生小说集或散文集或杂文集的名字。“铁屋子”、“水乡”、“金黄圆月下的西瓜地”、“百草园”、“社戏台”,分别是鲁迅先生《〈呐喊〉自序》《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里的物象。正是这些物象的组合为读者构筑了一个鲁迅的世界。

    文化元素从何而来?文化元素其实是文化的沉淀物。譬如有关“李白”的文化信息,我们在熟悉了的生平李白诗文后,便可概括提炼出以下文化元素:

   骑驴高歌、遍访青山绿水、烟花三月下扬州、高力士脱靴磨墨、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光中)

    这些文化元素点缀在语言之中,那么,我们的文章就能营造出一种文化意境。不妨读读下面这段文字: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高考优秀作文《独上高楼》)

    再看高考优秀作文《秋雨悄悄来了》一文中关于李商隐的文字:

    巴山的秋雨又悄悄来了。夜幕深,雨帘重。

    苔痕青湿的石板上,商隐脚步匆匆。窄窄的油伞难避风雨,衣衫早已湿了大半,但他却浑然不觉,什么也顾不得,只有那磕磕撞撞的脚步声仿佛在细说着蜀道的艰难。

    再如:

    读书是跨越时空的邂逅。在书中,你可以和李白一起攀登天姥山,采摘白云红霞;你可以和李清照共赏绿肥红瘦、梅子时语,和她在荷花丛中争渡;你可以和徐志摩在康桥上信步徜徉,共同采摘桥下河中的水草;你可以和海明威帮助老渔夫桑地亚哥抗拒鲨鱼的肆虐,感受“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这一伟大崇高的精神境界;你还可以和孔子、司马迁、曹雪芹、莎士比亚、雨果、托尔斯泰成为知心朋友,你的腰板也会挺得特别地直。                                           

 
     二、地域文化元素

    首先来看看朱自清先生的《绿》中的一段文字:

    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指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

    由于“北京什刹海”、“杭州虎跑寺”、“西湖”、“秦淮河”等地域元素的引入,激发了读者丰富的联想,开拓了文章的意境: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不能说不可爱;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不能说不俊美;西湖的波,不能说不明丽;秦淮河的水,不能说不旖旎。但是在作者的眼中,作者的笔下,它们不是太浓,就是太淡,不是太明,就是太暗,都无法与梅雨潭那明暗适度,浓淡相宜的绿相比美!

    再看下面一段文字:

    蒙古包、轱轳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风情孕育一方乐器的生长,只是我们不知那当初的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这样的选择费思量,难端详。——节选自陈荣力《流浪的二胡》

    这段文字分别用几个物象写出旷远的草原风情、苍凉的黄土文明以及柔媚的江南情调。

    再如高考满分作文《谁唱江南断肠句》的开头和尾:

    是谁,踏飞三月的柳絮,将达达的马蹄送入春帷,化为美丽的错误?

    是谁,在霜风凄紧,关河冷落,红衰翠减的残照楼头,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是谁,荡开了西湖的涟漪,将不朽的传奇渐渐融入雾霭,却唱江南断肠句,将江南的小雨染成青泪?

    ……

    于是,在东风三月跫音响起的时候,不再掀起春帷,只心头保留美那一份永恒的祝福就好。

    在苒苒物华休的秋日,不再拟把疏狂图一醉,只将游子的心牵在风筝的线上,那一头绕着永远的故乡就好。

    在悠悠的歌唱响起时,不再去踏破江南的小巷,去访那亘古忧愁的歌者,只心头添一份惆怅,持一份祝福,何必知谁唱江南断肠句?。

    “马蹄送入春帷”、“残照楼头”、“潇潇暮雨洒江天”、“西湖的涟漪”、“江南的小巷”,这些地域文化元素让读者浮想联翩,也让文章神采飞扬。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营造文化意境的方法,那就是在文章中巧妙组合能传达一种文化气息和味道的词语。如果给这种词语命名,可以称之为文化元素。说语言的丰厚沉重是因为语言能传达大量的文化信息,而文化信息最终是以文化元素为载体的。为此,只要我们掌握一定量的包孕着文化信息的词语,也就是文化元素,并能娴熟的将其和谐地组合在文章中,我们的文章也就会有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定能受阅卷教师青睐的。

    明白了文化元素的来源,我们再谈谈文化元素的组合。其实,从前面的例子中,你可能已经领悟了组合的策略。组合策略的本质不过是用词语造句罢了。当然,文化元素的组合应符合情理,倘若只求堆砌,反倒会弄巧成拙。

    三、运用文化元素的方法

    1、名句运用写作法。
  文化作文意蕴丰沛,妙语连珠,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古典诗词名句的运用。五千年文化积淀,诗词已经灿然成古代文化最亮丽的珍珠,而那些经历千年而不朽的名句,更如珍珠的光芒一样,熠熠生辉,抢夺着读者的眼球。如何巧妙而准确的运用名句,一是直接引用,如:我们要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事方式。二是化用,如:我喜欢“暗香盈袖”的“黄昏”,“ 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 命运是辛弃疾在高楼上拍遍阑干的一声声的扣问”。又如:“雨天最是读诗的日子。鉴开半亩方塘,拉上雨做的窗帘,便弥漫起一派古典的诗意。于是有相思泪,点点滴滴,湿了芭蕉;有故乡情,迷迷蒙蒙,笼上阡陌;有丝竹韵,淋淋漓漓,洒向驿路。于是有客色有柳色有溪桥有鸣蛙;有杏花村有酒旗风有巴山夜有西窗烛;有水村山郭有天街皇都有野径黑云有江船明火;……”
    2、人物评价法。
  古代伟大的人物是在历史特定的时期有着特殊贡献的,我们对他们需要敬仰学习,我们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的评价与描述,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人物点评,论文专述、甚至是给他们写颁奖词。如我们让同学们给孔子写颁奖词:他没有什么万卷巨著,万余字的语录是他一生思想的浓缩;他没有什么惊天事迹,极平凡的言行却给后人树立了万世楷模。九州四海因他而一统,寰球世界也必将因他而和谐;华夏文明因他而灿烂,未来明天也必将因他而美好。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他,一个老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又如:诸葛孔明,我想握住你的手!“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新”,是你一生忙碌的昭示。你有感恩之心,刘备三顾茅庐,委自枉屈,你为了报恩竭忠尽智,鞠躬尽瘁,事无巨细,一概任之。
    3、意境写作法。
  意境,一说情景交融,二说境生“象外”,三说哲学意蕴。意境不仅是一种写作追求,也体现出一种人文内涵与精神素养,是以个有生命力、哲学味、审美情趣的诗意空间。文化作文的意境写作主要是情景再现法、诗词意境融入法、虚实转换构境法、情景交融抒情法。如:“巴山的秋雨又悄悄来了。夜幕深,雨帘重。苔痕青湿的石板上,商隐脚步匆匆。窄窄的油伞难避风雨,衣衫早已湿了大半,但他却浑然不觉,什么也顾不得,只有那磕磕撞撞的脚步声仿佛在细说着蜀道的艰难。”
    4、文采写作法。
  文采写作法也叫“词句立骨吟咏法”,是指写作时围绕以个中心词或中心句来组织材料,一唱三叹,反复吟咏,缀连成篇。这样写出来的文章音韵和谐,语言华美,语势强烈,感情浓郁。如:“春天是一缕轻轻吟唱的和风,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春天是婉转清脆的鸟语,片片馥郁醉人的花香;春天是青青草尖上的一颗露珠,红红花朵上的一抹粉霞;春天使种子破土而出的拱动力,树木拔节时喧响的节奏;春天是孩子脸蛋上的天真无邪,姑娘脸颊上的秀美羞涩;春天是我们用汗水、勤劳和智慧栽种的桩桩希望、梦幻和理想……”
    5、文章诗词仿写法。
    中国的古代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学生在读这些诗文的过程中,仿写了很多诗文。如:风雨渐离去,酷暑亦别离,又是怡人好时节,举国喜庆到……   
   6、融入艺术写作法。 
    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古朴或高雅、自然或精致、平和或浓烈……都给人以文化的感染与熏陶。在作文中注入艺术的血液,会使文章充满生机与活力,拓宽阅读者想象的空间,增加文章的广度与厚度,提升文章的品位。如:让文学插上音乐的翅膀,正如情歌中有“情歌王子”张信哲《爱如潮水》般的缠绵,也有“苏式情歌”经典苏永康《爱一个人好难》的悲凉;有“歌圣”张学友《饿狼传说》般的火热,也有“浪子歌手”齐秦《大约在冬季》的隽永。没有思想的棱角,便没有个性的纷呈,没有个性的纷呈,便没有了自我,艺术也便没有了生命力。
  虽然运用文化元素写作的方法很多,但需在作文中充分的实践和运用,在不断的探索中会总结出更多更好的方法。虽然写出一手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文章来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坚持,肯定会有所收获。
    四、高考佳作赏析

                                        1、昭君的选择

                                       湖北考生

深深的庭院,明眸的宫女,沉寂的粉蝶,慵懒的梳妆,犹如宫廷的车轮在昭君心里缓缓辗过。① 

进宫有些时日了,却迟迟不见皇帝的踪影。珠钗玉饰金步摇,散落一地,铜镜前再也不是少女明丽的笑靥了,一腔愁绪,两弯娥眉。 

迷茫的灯光下,一只单薄的幼蛾一头栽在作响的灯焰上,发出“噼里啪啦”的爆鸣声。昭君拔下玉钗,挑弄灯芯,试图将蛾儿救出来。③ 

就在这时,传来和亲的消息。像春日里的第一声惊雷,在死一般的后宫炸开了。 

“啪”,玉钗落地,断为两截,昭君的手剧烈地颤抖着。处于生死之交的蛾儿在飘转的火焰中狂乱地挣扎着,终于,像离弦的箭一般,冲出火海。 

烈焰吞噬了她粉嫩的外衣,却没有压垮她不屈的心灵。在生之涯,死之角,幼小的心灵发出对生的呼唤,爆发出无穷的力量,让她从压迫、死亡中振翅飞出。 

昭君震惊了,若有所思地看着蛾儿,看着她越飞越远,飞出围墙,飞出重重封锁,飞向遥远的自己的天地。 

这一夜,昭君无眠。④ 

她想到了宫廷的阴森,想到了和亲的艰险,还想到了异域的清冷,两国永久的安宁。宫廷的猜忌、冷落、倾轧、空虚像阴影死死揪住她的心,让她颤抖;异域的寂寞、无助、排挤、思乡却又像寒流时时侵袭她的心,让她惊骇。和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待嫁的少女举目无亲,戍边的将士浴血奋战,无辜的父兄沙场喋血,一幕幕,在昭君脑海里,频频跳动…… 

天明时,有人奉旨来挑选宫女。一遍遍地述说着皇帝的封赏、嫁妆的豪华、国家的边患、战事的紧张。宫女一个个双眉紧锁,一想到遥远的异域他邦,就舌底打颤。官员失望了,哀叹着准备离去,却迎面遇上一位淡妆素衣少女,浅浅地笑着,一如当年的明丽…… 

昭君出塞,留给后人一座青冢和无尽的遐思…… 

可是,诗人们都错了。“分明怨恨曲中论”,“公主琵琶幽怨多”,多情的诗人怜惜只身出塞的少女,却错解了昭君当年心灵的选择。 

生命,不一定濒临死亡才显示深刻,用心去做,用心去选择,谱一曲美丽的生命之歌。

含英咀华:高考作文是对思维、语言文学水平的综合考察,文学是语言的精华,只有具有文学性的文章,才能最为充分展示作者的语言能力,也才能抢眼脱颖而出。除了语言清新,还能从历史材料中汲取智慧,以自己的心灵去复苏“昭君”的情感世界,实属创新。作者很善于描写,昭君的故事本身本不很新,但作者细腻而传神的描写,使得那一夜的选择如在眼前。在众多的“故事新编”的文章中,本文是佼佼者,充分显示出作者的语文功底。

点评:

①本文话题:心灵的选择。文章以四个并列短语开篇,写景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②细致传神的描写,显示出作者的文字工力。

③细节描写,飞蛾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暗示下文内容。

④文字多以短句,急促,切合主人公情绪变化的心态。

⑤选择,让昭君更美。

                                       2、独上高楼

重庆一考生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题记

    曾经以为,古代文人的生命会简单而明了,时代赋予他们简明的期望:入相出将,封妻荫子。然而,是谁?偏偏要抛开那些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为自己的人生另择一条路?

一、李白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二、苏东坡

    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

    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

    而我只看见你青青的竹枝,脚上的芒鞋,被雨淋湿的脊背,你的笑容从容洒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

    你坚守着自我,从而达到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                                 

                                            三、辛弃疾

    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么?是恨古人不知你为狂人么?是不啼清泪长啼血的悲鸟么?

    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要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一边是“斜阳正在,烟雨断肠处”,另一边却是“宝马雕车香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

    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你彷徨,“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我多想跨越千年时空,共你醉明月。

    在菊花开篇的南山西畴,临清流而赋诗;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抚琴而长吟;在明月下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世俗的期许,在青山绿水间吟哦着流水般轻扬的诗句。

    着一袭单薄的长衫,略揖一揖,便昂然走进了历史,从远古走来,从发黄的线装书里走来。是你们,因为独上高楼,坚守了自我,也就在黑夜中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

    在那些“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时代,是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了世俗的期许,守护了自我,于是守护了历史的期许。

    【评析】

    这是某年重庆市高考满分作文。本文以散文诗的笔调讴歌文学史上三位大师抛开人们世俗的期望,守护永恒的精神家园的伟大人格,几个片断都结合诗人的经历、联系诗人的作品来想像、来评说,放中有收,不枝不蔓,有机统一于一体。文章语言形象含蓄,诗意浓郁,文采斐然,其中,引用或化用诗作名句这些人物文化元素的功夫特别值得称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