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易解读:三问“问题胶囊”

 弟朱三千 2012-04-21

又见国标之争。在数次产品质量问题中都出现国标之辩,像思念水饺葡萄球菌事件、苏泊尔锅具事件等等,这次被曝光铬超标药企也祭出了国标大旗来自辩。

被曝光企业中的大型药企修正药业回应称,央视送检的批号生产日期在新国标实施之前,此前铬元素含量并未纳入检测范围,即是说若按老国标判定应该是合格产品。

修正所说的新国标即现行2010年版《中国药典》,由卫生部于当年3月22日颁布实施,老国标是此前实施的2000版《中国药典》,二者一项重要区别就是2010版比2000版多了铬检查,限度为2mg/kg。

国标只是“最低标准”,行业新规早已出台

一直以来民众往往对国标有所误解,所谓“国家级”标准并不代表着最权威、最严格,相反,因为它是一种全国范围内强制要求的标准,因而是一种最低标准,是进入这个行业的最基本的准入门槛和法律规制。而行业协会制定的行业标准、企业内部制定的企业标准都会高于国标。

新药典虽然是2010年时才正式颁布,但是行业标准则是2007年就已推出。2007年9月时,中国医药包装协会制定了药用明胶空心胶囊新标准,其中对金属铬的限制与目前实行的新国标是一致的。

一个对公众负责任的、执着于提供高质量产品的企业不会只傍着国标不放。空心胶囊保质期一般为三年,修正药业强调其被曝光产品是在2010年新药典实施前生产的,其实也就透露出了该企业并未实施2007年时制定的行业标准。一家大型药企,在出现问题时只拿最低标准自辩,难道不是在自打耳光?

新旧国标衔接问题亟待解决

新旧国标之争在各种产品质量问题中屡次出现,说明这已经是一项普遍性问题。中国目前的国家级标准就有近两万四千项,多数标准老化严重,平均标龄已超过10年,近两年来正在陆续修订中,可以预见以后会有更多的新国标取代旧国标,因此有关部门有必要出台措施解决新旧标准衔接的问题。

对于新旧国标衔接,究竟是新产品新标准、旧产品旧标准,还是所有在售产品统一按照新标准重新抽检、重新颁发合格证?当然,如果从产品质量与消费者权益角度说,后者是更可取的。如果新药典实施后采取此种办法,胶囊问题会更早被发现,消费者权益也能少受些损害。

在数次产品质量问题中都出现国标之辩,这次被曝光铬超标药企也祭出了国标大旗来自辩。

药企、胶囊厂和明胶厂,谁更负有责任?

药企将责任推卸给上游供货商的说辞,是不可信的

即便不存在新国标的问题,工业明胶被用于胶囊也是一直被命令禁止的,这一点上不存在新旧规定衔接的问题。在被曝光的产品中有部分铬超标90倍,若非在原料上以次充好,又如何能超标如此之多?

在9家药企被曝光胶囊铬超标后,部分药企回应称问题胶囊是供应商生产的,只要其采购的产品都有相关批准文件和注册证,药企就没有责任。言外之意,责任在上游供货商,下游药企也是被动受害者。

而事实并非如此,药企在采购时不可能毫无察觉。《中国药典》规定,生产药用胶囊所用原料明胶至少应达到食用明胶标准。而食用明胶制成的空心胶囊和工业明胶制成的胶囊价格相差悬殊:用骨胶原等优质材料制作的食用明胶,空心胶囊的售价可高至200元/万粒乃至300元/万粒;使用下脚料等制成的工业明胶,则胶囊的售价可低至不到优质胶囊价格的仅十分之一。甚至可以说,药企采购时通过价格即能了解到胶囊的材料质量如何。

制药企业在选择药包材供应商时,有义务选择质量达标的产品,即便有些供货商骗过了国家安全监察拿到了合格证,药企在通过价格明知道胶囊有问题的情况下还进货,则是明知故犯,责任不可推卸。

明胶厂和胶囊厂,谁负有责任?

药企的上游供货商是胶囊生产者,而胶囊厂又需要从它的上游——明胶厂进货,那么胶囊厂和明胶厂谁是问题胶囊的罪魁祸首?是明胶厂用工业明胶冒充食用明胶出售,还是胶囊厂明知是工业明胶,还是应用于胶囊制作?

据媒体曝光,江西省弋阳县龟峰明胶有限公司是浙江西昌地区诸多胶囊厂的明胶供货商之一,这家公司要求每一个买家都要签署一种特殊的供销合同,合同称,厂方提供的明胶为“蓝矾皮”加工的工业明胶,不得用于食用和药用,购买方如违反则承担完全责任,提供产品的厂方不负任何责任。

如此来看,似乎是该明胶厂已经明确告知购买者产品属性,并非以工业明胶冒充食用明胶期满购买者,胶囊厂仍要采购则是其自身的问题。但是这家公司生产的工业明胶均用一种无任何字样的白色袋子包装(被曝光的胶囊厂中食用这种白袋子明胶非常普遍),则有为胶囊厂“行方便”的嫌疑。

可以说,整个产业链中使用工业明胶制药用胶囊已经形成一种潜规则,药企、胶囊厂、明胶厂三者之间已经形成“默契”。

食用明胶制成的空心胶囊和工业明胶制成的胶囊价格相差悬殊。

胶囊问题会不会扩大化乃至波及其他行业?

问题明胶厂残留账本牵出更多行业,胶囊事件可能扩大

此次问题胶囊的根源是明胶,明胶是一种很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它不仅应用于药品、保健品,还应用于乳制品、糕点、糖果、粉丝等食品,因此不排除胶囊铬超标事件会波及食品行业。

事实上,从目前媒体掌握的证据看,已经有这方面的迹象。在央视节目播出后不久,4月15日下午河北相关机构执法人员赶到被曝光的学洋明胶蛋白厂执法时发现,该厂不明原因起火,有销毁证据之嫌。

而经媒体于失火地点探查后,发现了遗留下来的账本,供货记录显示,该厂供货企业包括多家生产冷饮、乳制品和饮料的企业,其中出现多家国内知名乳品企业名字,不少供货单上明确标注为“白袋”(被曝光企业供给胶囊厂的工业名叫皆是用无任何产品标识的白色袋子包装)。

监管部门应扩大检查范围,不能只局限于被曝光品牌和批次

问题胶囊的源头是作为添加剂的上游生产原料,那么同样使用了这种添加剂的其它食用物也有可能存在铬超标问题,既然如此,就监管部门就应该扩大检查范围。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被曝光的企业,还是各地政府部门抽查,大多是局限于被曝光的产品种类,甚至局限于被曝光的个别批次(一个批次一般只是一天的生产量)。涉事药企修正药业4月19日宣布召回,但也只是召回了被央视曝光的一个批次产品,供给199件。修正曾对外宣布对旗下产品进行抽检,但结果如何一直未对外公布。

已有迹象表明问题明胶有可能用于其它食用产品,监管部门检测不能只局限于被曝光产品的被曝光批次。

新国标不是药企自我辩白的理由,药企、胶囊厂和明胶厂这一整条产业链中,对工业明胶的非法应用已经形成某种默契,皆应负有责任。已有迹象表明问题明胶有可能用于其它食用产品,监管部门检测不能只局限于被曝光产品的被曝光批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