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沙江鱼类简介——墨头鱼 和 短须裂腹鱼

 榆杨 2012-04-21

 金沙江鱼类简介——墨头鱼
【发稿时间:2012-3-30 15:02:47】 【作 者:赵振寰】 【主 题 词:】
【责任编辑:大理州渔业工作站-赵振寰】 【稿件来源:大理州渔业工作站】 【审核发布:李 婵】

 

  地方名  棒棒鱼、黑鱼、猪嘴鱼
  拉丁学名:Garra pingi pingi(Tchang)
墨头鱼为鲤形目、鲤科、野鲮亚科、墨头鱼属鱼类。体延长,前部略呈圆筒状,腹面在腹鳍前平坦,背鳍以后渐侧扁。头部稍纵扁,头长大于头宽。吻钝圆,鼻孔前无凹陷,不形成吻突,前端具许多白色角质珠星,稀密不一。口大,下位,呈一弧形横裂。口吸盘大,宽度几乎与该处头宽相等。成鱼无须。眼中等大,侧上位,眼间距宽,略平。眼后头长等于或稍小于吻长之半。
  背鳍无硬刺,起点位于腹鳍起点的前上方。背鳍外缘深凹。臀鳍外缘也凹,末端不达尾鳍基。尾鳍深分叉,末端尖。胸腹部鳞片微小,腮峡以后熊鳍基部内侧的小鳞片埋于皮下。体呈浓黑褐色,背部颜色较深,腹部灰白,各鳍灰黑色。体侧鳞片基部具一黑点,连成黑褐色不连续的直条纹,显著程度随个体而有差异。
  分布金沙江、元江、澜沧江等水系。喜栖息于水流湍急、水底多石的环境中,常以吸盘吸着在石块上,主要刮食着生藻类,也食植物碎屑和水生昆虫的幼虫。体肥厚,肉嫩味美。根据大理州渔业工作站2010-2011年在中江至桃园江段龙开口电站捕捞过坝项目实施结果,捕捞最大个体0.85公斤,朵美村渔民历史捕捞最大个体2-2.5公斤。该江段墨头鱼有一定种群分布,但种群数量较小。

 

 金沙江鱼类简介——短须裂腹鱼
【发稿时间:2012-3-28 10:39:28】 【作 者:赵振寰】 【主 题 词:】
【责任编辑:大理州渔业工作站】 【稿件来源:大理州渔业工作站】 【审核发布:李 婵】

 

  拉丁学名:Schizothorax(Schizothorax) wangchiachii(Fang)
  地方名  缅鱼、沙肚
  短须裂腹鱼为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裂腹鱼亚属鱼类。体延长,侧扁或略侧扁,背、腹缘均隆起,腹部圆。吻钝圆。头锥形。鼻孔距眼前缘较距吻端为近。口下位,横裂,口裂前端远在眼下缘水平线之下。前颌骨后端位于眼前缘之下方。下颌前部有发达的角质,前缘锐利,呈弧形或近横直。下唇发达,在下颌角质部分之后呈连续横带,中部略较两端为窄,表面被发达的乳突,唇后沟连续。须2对,约等长,口角须后伸达到或略过眼前缘的下方,吻须后伸达眼前缘的下方。
  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下半段为硬刺,后侧缘具18-22枚锯齿;背鳍起点位于腹鳍起点之前的上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略近。臀鳍后伸达到或几乎达到尾鳍下缘的基部。腹鳍起点位于体之中点或稍后。尾鳍叉形,叶端略尖。身体背部及侧部被明显细鳞,除腮峡处的很小区域外,整个胸腹面被明显或埋于皮下的细鳞。
  身体背部青蓝色或暗灰色,腹侧银白色,身体背大多有明显的不规则深色斑点。鳍多带红色;分布于金沙江及其所属支流,为产区主要经济鱼类之一。
  2005年经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大理州渔业工作站、鹤庆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协作攻关,短须裂腹鱼人工繁殖试验获得成功,目前大理州渔业工作站正积极开展短须裂腹鱼人工繁育中期试验,主要进行大批量制种技术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