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下人

 浅行漫步 2012-04-21
三.月下人(《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途口》)
  
  这一年,辛丑岁,晋安帝隆安5年,公元401年。陶渊明仍在桓玄的幕府里供职。之前,他请假回家休息了一段时间。7月,再次返回江陵的官府。江陵就是今天的湖北荆州。路经涂口时,他写下这首诗。涂口,在今天的武昌附近。陶渊明的生命经过那里。
  现在,他正坐在船上,陷入刚刚过去的那幕场景。高处的夜色缓缓上升,他的人生通往苍茫的前方。生命是无常的,陶渊明必须再次出发,去寻找终极理想的灵魂家园。他得把自己的灵魂先扔掉,随后才能找到。分离,是为了确认回归的重量。他的灵魂不在别处,就在这即将离开的、世事之外的故乡。他明白这一切,但他必须得接受远方。他不拒绝世俗。不过,等经历过了,看过了,他就会回来的。人们相信,他的骨子里潜伏着一种叛逆的精神。
  出发的时候,是在这样一个月夜。他被朋友们簇拥着登船离去。这个月光照彻的夜晚,有着哀艳欲绝的美。秋月明亮,忧伤。船桨在月光里叩响时间。风从月色深处吹过来。“叩枻新秋月,临流别友生”,江水日夜流淌,人们在流动的水边轻声话别。他们从时间的河底涌上江岸,从稳若泥胎的历史里走出来为陶渊明送行,如同一场排练了很久的神圣仪式,注定要在这个时刻去往那里,不曾离开。你凝视着这首诗,突然觉得时光绵长得叫人晕眩。
  陶渊明在自言自语。一张口,仍然是他以往的语气。“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园林里没有琐事,不会被打扰,闲居多年,整日以诗书为乐,与尘事日渐疏远。“如何舍此去,遥遥至南荆”,无数个相同的问题,在他的诗文里出现:为何舍弃和谐的自然,去那激烈冲突的世间?夜景澄澈清明。凉风吹动着他的衣襟。天空很高,很亮,很开阔。月光照耀着大地的梦境,颠覆了江水内部的黑暗。“昭昭天宇阔,皛皛川上平”,天水一色,犹如辉煌的白色闪电,不会轻易逝去。这样至美的场景,属于陶渊明那颗敏感、浪漫的柔软心灵。
  夜半时,这个孤独者目光如炬,穿透迷茫朦胧的月色,灼烧着这个冷清的夜晚。“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他的心里有官场上的事情,这令他备尝孤独,睡不好觉。“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他想说,唱商歌不是我所擅长的,能像长沮、桀溺那样结伴种田才是我的本事。商歌,秋天的声音。春秋时,卫人宁戚欲向齐桓公自荐而不能,便在夜半时唱起歌来,桓公被他的歌声所动,就让他做了官。一直以来,陶渊明对当官兴趣不大。他不想受拘束,所以甘愿扔掉官帽归去。他为的只是“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养的是单纯、天真的本性,而不是虚伪的、做作的情感。他的精神不能被摧毁,被玷污。他不能像大多数人那样心安理得地、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这个世界。无论好坏。缺乏勇气的人,给自己找到的借口无非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们担心,若被世俗抛弃,将会无路可走。面对这个世界,很少有人能像陶渊明这么勇敢。
  在涂口,辗转官场的陶渊明心力交瘁。他发现自己追求的生活,就在他身后不远处的家园。他对前方的路途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所以有一天,他宁可去当个隐者,也不愿去做官。这不奇怪。你活在那时,会理解他。现在,魏晋文人洒脱的性情,自由的精神,在我们的基因里早已统统丧失。他找到了自己的快乐,你找到了吗?活在今天的你,同样地疲惫不堪。你是否已准备好了归隐的姿势?不必去种地,这个时代,种地都已成为奢望。有心灵的归隐就好。你要知道,等你真的老了,你想回也回不去了。
  
  
  
  附录: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
  
  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
  诗书敦夙好,林园无世情。
  如何舍此去,遥遥至南荆!
  叩枻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
  昭昭天宇阔,皛皛川上平。
  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
  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
  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