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田间

 浅行漫步 2012-04-21
在田间(《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402年的年初,朝廷在平息了孙恩的叛乱后,决定把野心很大的桓玄铲除掉。权臣司马元显就用刘牢之做前锋讨伐桓玄。刘牢之有私心,怕反过来清算自己,同时也想借桓玄的力量颠覆朝廷,再趁机夺权。于是临阵倒戈,不战而降。桓玄从而得以顺利东下,进入建康,并相继杀掉了司马元显和司马道子,自任太尉,总揽朝政,加紧了篡权的步伐。这个时候,陶渊明已经不在桓玄的手下做事了。
  还有件事不能不提。这年七月,时任柴桑县令的刘遗民与庐山僧人慧远等人结白莲社,作《誓愿文》,建斋立誓,共期西方。他日,陶渊明将在《形影神》一诗里对此发表异见。
  403年,三十九岁的陶渊明继续在家服丧。春天到了,他得出去种田。这样才能远离饥饿的生活。怀古田舍,就是回古田舍。此处也叫园田居。陶渊明的住宅大概有三处,上京(里),园田居(古田舍),以及南里(南村,栗里)。他现在住在上京。两三年后,他将彻底归隐这里,并写下《归去来兮辞》和《归园田居》。
  早春的南亩。没有电,没有电脑网络,没有手机,没有嘈杂的游人,没有轰隆的发动机声响,没有耸立的厂房,没有流出的工业废水。这里只有静谧的树林,柔软的微风,不断上升的植物,清澈的天空,一坛酒,几本书。他抵御着前所未有的孤独,畅游在这片自由的天地中。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你来到这里,就像找到失散多年的亲人一样,激动不已。拨开历史的云雾,你能看到他正坐在空旷大地包围下的田舍里写诗。
  他早就听说过南亩,只恨自己没尽早赶来,过这俯身躬耕的日子。“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他再次提到《论语》里“屡空”的颜回。陶渊明不怕贫穷,这正是他用以反抗世俗的安贫乐道。他更喜欢自给自足农耕的生活。
  他从村落清新的晨曦里一路走出来。“夙晨装吾驾,启途情已缅”,架好车马,下地干活,他的胸中饱胀着自然的情怀。鸟声婉转,风中送来弥漫的花草清香,凉爽,和善,绝不寒冷。“寒草被荒蹊,地为罕人远”,田地上的白雪潮水般褪去,荒草覆盖了冬后大地的无数小径。这偏远的、人迹罕至的地方叫人惊喜。他可以在这里找到自由。“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不需要繁华、光荣和热烈的事物,以及任何一个多余的人。他甚至觉得,汲汲于功名的人类是可笑的。他理解了植仗翁的遁世选择。植仗翁,就是《论语》里孔子口中有名的隐者,也就是说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荷蓧丈人。孔子对他进行过严厉的批评,说他“不仕无义”。写到这里,陶渊明忽然觉得很惭愧,“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这个隐居的道理应该为人生的通识感到惭愧。隐,还是不隐,一直是个问题。这个世界的通识就是不隐,要入世,功成名就,出人头地。陶渊明现在还不想归隐,时候还没到,他的愧对也只是暂时的不安。他终将心安理得地归去。
  陶渊明手拿古代的农具,从上午干到黄昏,进行了整整一天的劳作。农具在青草的气息里复活,深刻有力地向下挖土,刨坑,翻地,碾碎土坷垃,除去芜杂的野草。农人们依次来到此地开荒,有的还帮他种地。“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他笑着向农人们道谢。“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一个热爱生命的人,才会发现这风中的美丽原野。“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离秋天的收获还很远,但他青绿盎然的欣喜,超过了彼时金黄的渴望。日入西山,他跟农人们结伴而归。黄昏将他们的身影一路拉扯得很长。他不忍离去。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母体生活,就是最圆满、最完美的生命。不知不觉间,日月已万水千山,倏忽远去。吃晚饭时,他们一起喝起了酒。时光在他们的身边迅速流逝。
  陶渊明一向把孔子视为先师。孔子说过的“忧道不忧贫”,他记在心里。但他更喜欢这种“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的农耕生活。《论语》里记载过长沮和桀溺两个隐士,孔子曾派子路向他们寻问渡口,遭到拒绝。陶渊明的内心有挣扎,有焦虑,本想有所作为,世界却使他望而却步。他很失望,渐渐生出一颗叛逆之心,甘愿“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这将是他的生命归宿。
  他的骨子里有无尽的悲凉。他未尝不想改变那个黑暗的时代,但他做不到。孔子其实也做不到。陶渊明跟他精神上的导师唯一的区别是,他看穿了世间,看到了生命的尽头,随后折身而返,过他的理想生活,从此不再与世界较劲。他不再执著,走出了精神上的困境,比孔子活出了更多的人性。尽管归隐后的他也有过功名未成的人生痛苦,但他得到了身心的自由,以及灵魂的飘逸。他的精神早已走在归隐的路上,只待两年后的那次影响后世极为深远的身体实践。
  
  
  
  
  附录: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
  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
  夙晨装吾驾,启途情已缅。
  鸟哢欢新节,泠风送馀善。
  寒草被荒蹊,地为罕人远。
  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
  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患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作者:吕明光 回复日期:2010-11-01 21:38:18 
回复 
  插个图。沈心海。1893年作。《耦耕图》。
  


作者:吕明光 回复日期:2010-11-02 08:11:42 
回复 
  
  “长沮、桀溺是两个不知道真实姓名的山人。所谓“长沮”、“桀溺”都是对这两小我形象的归纳综合和形容。“长”指身体长, “沮”指沮洳,也就是泥沼。“桀”同“煤”,指身体魁梧,“溺”指身浸水中。题目的意思是一个长的人和一个魁梧的人一块在泥水中垦植。这虽然是子路来不及问其姓名的无奈描述,同时也暗示了他们隐居很彻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