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产“良心药”才能让公众吃上“放心药”

 红瓦屋图书馆 2012-04-21
生产“良心药”才能让公众吃上“放心药”

近日,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用工业明胶制售药用胶囊的药品安全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社会各界反响剧烈。震惊,失望,气愤,可恶……

胶囊你很“毒”!胶囊被不法分子用工业明胶制成,工业明胶是用废弃的皮革下脚料制成的,工业明胶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是禁止食用的,但就是这些具有致癌物质的明胶却制成了我们日常服用药品,胶囊是拿来治病的,今天的胶囊却变成了危害我们健康的杀手,胶囊你很“毒”!

企业算你“狠”!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为了巨大的利益诱惑,不顾公众的健康,顶风作案,用巨毒的明胶制成治病的胶囊,试想这些企业就不生病了吗?难道就不吃药了吗?或许他们真的不敢吃自己制成的毒胶囊吧!企业为了掩人耳目,用“白带子”掩盖有毒的明胶;在被曝光后,试图用大火毁掉一切,但事实就是事实,纸包不住火,火也烧不了一切,也改变不了假象!企业制售“毒胶囊”的行为是制假、是投毒、是危害社会公共安全?企业算你“狠”!

近几年,食品药品安全越来越来被社会关注。毒奶粉(三氯氰胺)、毒豆芽、毒米粉、有色馒头、瘦肉精(火腿肠)、皮鞋牛奶……触目惊心!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能用到的东西,今天拿在手里我们都在怀疑,怀疑手中的,不敢相信其他的,我们真的“伤不起”!

面对“毒”品日益成灾,我们该怎么办,是学习“孔乙己”,还是学“祥林嫂”呢?

笔者认为应从胶囊本身、企业管理、社会监管等三个方面进行大力整改,下猛药,给药品食品安全问题致命一击!

加强胶囊本身科技投入。胶囊是制药事业的一项重要发展,它具有汤剂、丸剂、片剂无法比拟的优势,因空壳胶囊的制作工艺简单,造假的难度很低,于是导致了“毒”胶囊的泛滥。科研单位应在不提高药用成本的同时,加强对药剂型的研究,提高药剂型科技含量,保密胶囊制作方法,让有资历的企业进行生产。通过高科技的投入,过滤掉那些制售假药的企业。

加强企业自身道德建设。我国现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虽然国家不断加强市场宏观调控,不断给力市场监管,但这都是外在市场建设。市场要和谐发展,最终要靠务实诚信的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企业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要通过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增强抵制制假售假的决心和信息。

加强政府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完善医药卫生管理法律法规,提高企业市场准入高度,遏制非法企业渗透市场;加强食品药品流动监督力度,对产品生产、运输、仓储、交易的各个环节进行动态监管,保证产品的各个环节都是“放心产品”;严厉查处制假售假企业,对一经查处违法违规生产的企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从严从重处理,对相关责任人要追究刑事责任,绝不姑息!

“毒”药止于科技投入、止于企业责任、止于政府监管!只有生产出良心药、安全药,公众才会“安心”用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