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融的后代不让“梨”

 花仙莲子 2012-04-22

孔融的后代不让“梨”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融四岁,能让梨”这原本是世世代代祖宗的教化名言,在今天这个唯物欲至上的年代,却被普遍认为“不可能实现的谎话”。具体讲,是针对一名小学生的答题反应出的社会普遍价值观。

其实这位小学生和所有的孩子一样,来到这个世界是一张纯洁的白纸,早期在周围各种人物环境的影响下,可以是一位尊长礼让的文明者,也可能成为蛮横争抢的自私者。童言无欺,教化使然。

正是因为我们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长期以来放弃了对传统美德的承传,导致社会公德意识薄弱,人际关系中唯利益至上,家庭关系中唯独生子女至上。被扭曲了的人性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没有了做人应有的信仰和道德规范。所以说,今天孔融的后代已经不让梨了。那么结果是什么呢?

我们看到了20多岁的男子可以因为母亲没有及时给生活费而当众拔刀刺伤;45岁的小女孩因为妈妈没有给买所要的食品,在超市内撕抓妈妈的头发;成家的儿女们可以毫无顾忌的将自己年迈的父母赶出家门沿街乞讨……

我们亲身体验到了,我们的孩子妈妈不敢买自己国家的奶粉、用激素饲养家禽、用生长素种植的蔬菜,用有毒致癌物制作食品或药用胶囊..

我们更看到了,昔日的青山碧水变成了矿坑污流;清新的空气被污染异味取代;块块农田变成了水泥建筑……

等等,不胜枚举。有谁能为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子孙后代着想呢。

这就是我们丢弃传统与信仰的代价。

 

附:

孔融(153208),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能诗善文。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郡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建安元年(196),征还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大中大夫。

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为曹操所杀。

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表》。六言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