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不让梨”就该判错

 江山携手 2015-12-26

  《新闻晚报》载:上海某小学一年级出了道语文阅读题,素材是“孔融让梨”的故事,题目问:“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一学生答:“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了X号。对此,孩子父亲想不通,因为孩子说的是真话。
  无论是“言之有理就算对”,还是“说出心里话不算错”,这其实都是偷换概念。因为说到底,这是一道德育题,也因此,于高尚还是低下之间,只能是一个答案。

  “融四岁,能让梨”的故事千古流传,一代代人都接受着这样的启蒙教育长大,从小懂得谦让于人。虽然如今是竞争年代,但这样的传统美德并非已经过时。正因为千百年来奉传统道德为立生之本,五千年的文明才得以延续、传承、发展。也因此,绝对不能以所谓的说真话来颠覆“孔融让梨”的经典。

  实际上,现在学校的道德教育中,也一直要求学生关心他人,互助互爱。尤其是现在弘扬国学,倡导重读传统经典,就是要让孩子自小受到优秀民族文化的熏陶,懂得敬畏道德。而“让梨”之类的谦让,不过是道德常识。

  而且,“孔融让梨”对如今孩子的教育,更有着现实的针对性。因为家长一味迁就、顺从,许多孩子养成了霸道、骄横和自私的习性。他们习惯于索取,只能自己有负于人,而绝不能别人有负于他。于他们,学会做人,实在应该从“让梨”做起。

  可见,对于“我不会让梨”的回答,我们实在应该告诉孩子,这样的答案是不对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