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引用】【原创】忻州十月祭与思(纪实文学) 文/史国强

 黑老赵 2012-04-22

【引用】【原创】忻州十月祭与思(纪实文学) 文/史国强  

2011-09-26 20:44:30|  分类: 忻州之事 |字号 订阅

 

忻州十月祭与思(纪实文学)

 

史国强

 

题 记

有位哲人说:任何繁华的背后,都是一片废墟。

对此,我却不敢苟同,或者说他只是说对了一半。我倒觉得,废

墟的背后,也未必不是繁华。周而复始的道理,也许契合于斯。

650年前,有一位贤人,从京都大火的废墟中走来,选择了一块荒土安身立命。如今他的子孙瓜瓞绵绵,一片繁华。

600年前,有一个村庄,它在荒岗的废墟中崛起。如今街衢纵横,一片兴盛。

10年前,有一座祠堂,它在瓦砾堆的废墟中重建。如今香火旺盛,一片沸腾。

一、奇村之夜

10月,山西省忻州城外的原野一片金黄。萧瑟的风把树叶吹成红黄色,满山坡的野菊摇着金黄的花朵,从悬崖上伸出头来微笑着。路旁伸向天边的青草,叶尖儿上染了一段浅黄,像是翡翠簪上镶了一节金色的装饰。

在这诱人的季节,我和中华连姓企业家、“连府家酒”开发人连西川先生及其夫人王瑞华女士,受《中华连姓》主编连旭升先生邀请,参加在忻州市新路村召开的纪念连玉诞辰650周年、新路建村600周年暨新路连氏祠堂修复10周年庆典大会。

夜幕悄悄降临,热情好客的连旭升先生在高速路口迎接我们,他依旧是那么儒雅和干练。车子驰过远山怀抱的田畴和阡陌,绕过一座高大的抽象雕塑,便到了一个有温泉的地方——奇村。

村子不大,成堆的灯光,像是天上的星星倾落下来叠垒在一起。人们根据地形建造的房舍高低错落有致。一条南北向的大路把村子分成两半。路边多是柳树,柔丝轻拂,装点着成排的临街店铺。路西一座五层高的白色楼房,是忻州市的教育培训中心。今晚,我们将在这里下榻。

晚上,四楼会议室灯火通明,来自全国各地的连姓族人汇聚一堂,共议庆典活动的议程。会议开得热烈、认真而有条不紊。

连旭升先生从始至终主持这个会议。他带着浓厚的山西口音向大家介绍了各地的连氏宗亲、连氏的朋友以及新路村的领导和这次庆典活动的筹备人员。在热烈的掌声中,来宾相继发言。来自内蒙古的连占彪畅谈回家的感觉,流露出浓浓的游子之情,让人深为感动。山东省临沂的连氏宗亲、画家连欣等人的一曲曲高歌把会议推向高潮。

大家对新路连氏宗亲安排的庆典活动没有异议,鼓掌通过。

晚会结束后,我豪无倦意,就约了连西川先生到大街上散步。明亮的路灯下,一条笔直的大道通向远方,五彩缤纷的闪光处是那寓意崛起、腾飞的巨型雕塑。村边栽种了大片大片的辣椒,浓密而茂盛。深绿色的叶片中隐现着串串尖椒,有的深红,有的紫红,闪着火一般的光亮。田畦边树着一个不大的木牌子,我们瞅瞅上面的文字,知道这个村还是一个优质辣椒培育基地。

我们仰望着夜空,忘情地闲谈,谈到中华连姓的发展壮大,谈到连姓团结奋进的美好未来。由此说到忻州连氏为筹备这次庆典所付出的努力和周到细致的安排,深为他们缜密周详的工作,有条不紊的安排所折服。我们谈到了编辑部设在忻州的《中华连姓》杂志,自2006年创刊以来,坚持不懈,出版了近20期,期期有新意,有重点,已经成为连结天下连姓宗亲的纽带和桥梁。通过这个津渡,使海内外连姓的距离拉近了,感情加深了。一册在手,全国连氏文化研究、发展现状尽收眼底。

天上的繁星不眨着眼睛,把夜空装点成美妙的穹窿。我想到,古人曾把天上的星宿与地上的州县相对应,称为分野。我在空中寻觅,哪里是忻州呢?北斗七星绕着北极,已经到了偏下方,南斗六星依稀在方中隐现,福禄寿三星也到了正南方向,明灭着挂在天际。

我浮想联翩。大约,今夜无眠。

二、新路之祭

奇村的早晨稍有些凉意。当太阳从东边的小山梁上爬出来的时候,那五彩的阳光便照上了层叠的楼房和摇曳着的村树,天气也渐渐暖和起来。

我们离开奇村,乘车去新路村参加庆典。窗外,大片大片的玉米地已经收获,空空的庄稼杆儿如释重责般立着,在秋风中摇摆着衣襟裙带,看着不远处阳光下金灿灿的玉米穗儿,不住的点头,像是一群饱经沧桑的老人,望着自己的儿孙在惬意地笑着,相互祝福着。

新路村,在忻州城西郊。汽车在大运高速公路出入口处转弯,行不多时即进入通往新路村的大道。

显然,路是经过打扫的,还洒了水,清洁无尘。

车队还未进村,就听到一阵阵锣鼓声响起来。我下意识地透过车窗向外张望,只见路两旁秧歌队,踏着欢快的锣鼓节奏亦蹈亦舞,彩绸、鲜花和身着各色服装的人群,编织成欢乐的海洋。整个村庄沉浸在节目的氛围之中。

这一天是10月5日,恰逢集贸日,街道两旁都在买卖互市。我好奇地搜索着集市上的农副产品,想努力发现和中原地区的明显差异。但除了土特产的不同外,习俗风情大至相似。看起来,晋北文化与豫北文化还是有不少相类之处的。

车子穿过人群,在秧歌队的引领下缓缓停在新路村的大街上。我们按次序进入连氏宗祠。

新路村的连氏宗祠坐北向南。一座牌楼式的大门古朴而庄重,正中檐下镶有一块匾额,上面有“国子师表”4个大字。相传这是乾隆皇帝御笔题写。宗祠院落不大,布局却十分严谨。三间正殿庄严肃穆,“玉公堂”巨幅匾额悬挂在正面檐下。大殿中供奉着新路连氏的开山始祖连玉及其夫人王氏的坐像,像前烟雾缭绕。正殿两侧各有一间配殿,东西厢房陈列着各地连氏宗亲的书画作品、连姓文化书籍,展示连姓的历史、变迁、发展及研究现状。

9点30分,祠堂内再次跳起欢快的秧歌舞来。铿锵的锣鼓敲打出节奏分明的音律,引领着翩翩跳跃者的舞步。彩折扇和红绸带上下翻飞,在披红挂绿的舞者手中挥洒自如,犹如飘逸的长袖舞。这大概就是传承下来数千年之久“娱神”祭祖活动的遗蜕吧!

10时,纪念连玉诞辰650年、新路建村600周年暨连氏宗祠修复10周年庆典活动开始。冲天礼炮爆开的烟雾在阳光的照耀下色彩斑斓,随着秋风的吹动幻化成不同形状的瑞霭,漂浮在连氏宗祠的上空,在“玉公堂”上萦绕。主祭人引领大家向连玉老夫子行三鞠躬礼,来自内蒙、山西、河南、山东、海南、福建等地的连氏宗亲依次敬献花篮,上香奠酒。在连旭升介绍连玉生平事迹及新路建村历史、宗祠修复的情况之后,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企业家连伟捷先生等做了精彩发言。

整个庆典活动庄严有序,大家认真致祭,把虔诚、祝福和期待留在了忻州大地。

这一祭,表达了人们对连玉公的景仰与缅怀;表达了对新路村各项事业发展的期盼;表达了对十年来为修复宗祠付出努力的连氏宗亲的尊敬。

这一祭,显示了人们决心对连玉公至仁至孝美德的继承与弘扬;显示了对新路村改革开放以来巨大变化的欣喜;显示了对连氏宗祠作为连结天下连氏津梁的认可。

这一祭,将把连玉公的美德带到全国各地,在五湖四海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将把新路的名字镌刻在心扉,牢记三晋大地上这个重要的连氏聚居地;将把连氏宗祠的管理理念发扬光大,从而助推各地连氏宗祠的兴起,促进全国乃至海内外连氏家族的大团结、大发展。

在祥光瑞气的荡漾之中,我被邀请代表连姓的朋友发言。我虔诚地向连玉老夫子金身塑像深深鞠躬,然后阐述对永乐年间的国子助教连玉的仰慕,对新路村连氏举行如此规模的庆典活动的敬佩和对连氏宗祠十年来香火不断,众望所归的叹服。

主祭人宣布庆典结束后,大家相继拜谒连玉夫子夫妇,参观东西厢房连氏文化成果。恰在此时,我遇到了《遗山文苑》杂志的主编岳美莲女士,这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和我有相类同的的感受,那就是对中华连姓群英荟萃人才辈出的惊叹和敬重,认为连姓是中国“小姓中的大姓,大姓中的小姓”。论人数,连姓在全国仅有五六十万人,可谓小姓;论人才,贤哲递兴,代不乏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企业家各类贤达具备,可谓赫赫大姓。这一现实,新路连氏“几十世而士类相继,历百载而黉序多人”的记述,或者正是中华连氏的缩影。

我仰望玉公堂,心中若有所思。

三、古祠之思

新路连氏宗祠始建于清代嘉庆八年(1803年),距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不可谓不古。把它称之为古祠,也似无不当。

古祠的后面不远处是关帝庙。关帝庙对面有一座戏楼,东西两厢悬挂着“出将”“入相”的牌匾。有一位老人倚在戏台旁抽烟,我走过去和老人家闲谈。我们扯了一通三晋风情之后,自然说道新路村连姓始祖连玉老夫子来。老人多次翘起大拇指,赞颂连玉的孝行与仁德。

我伫立在关帝庙前高高的月台上,仰望连氏宗祠,眼前浮现出600多年前,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南下,发起“靖难之役”的惨烈场景。那次几乎类同于屠城的厮杀,造成了建文皇帝是火中自焚,还是暗道逃遁,至今都说不清道不明,恐怕未来也未必能理得清楚的疑案。“靖难之役”后,大凡和建文皇帝亲近的官僚胥吏都遭到杀戮,几乎无一幸免。我想到作为建文皇帝的老师,连玉先生竟然能够毫发无损的回到故乡,选择在九龙岗上过起了安闲菽水的日子。这,由不得你不佩服连老夫子的睿智和急流勇退的精神。对连老夫子倍加赞赏的大名士方孝孺死得很惨,而连玉竟得完身而退。这是一个奇迹。

我在思索,假如当时连玉仍然一味追求名利,和方孝孺一样死心塌地的效忠建文皇帝;假如他不是急流勇退,而是选择了急流勇进;假如他不是有胆有识,毅然回到故乡,而是胆小怯懦,选择在其他地方隐逸埋名等等。那么,或许新路连氏的历史将会重写。人,急流勇进容易,急流勇退难!

我在思索,连玉回到故乡坡头村,能把祖上留下来的产业统统留给他的弟弟连澄,自己移居忻州城西九龙岗的荒原上,另建新村。为了和原居住地路村相区别,改名新路村。这是一个重大的举措。其中有无“不足为外人道哉”的隐忧,我们无法知道。但是可以肯定,连玉是极为聪敏、极具远见卓识的知识分子,他不会轻举妄动,他的所有举措必然是经过深思熟虑了的。这一举措,或者决定着他的全身而退。人,聪明一时容易,聪明一世难!

我在思索,连玉老夫子真正可以称为古今完人了。他认真解惑授业,为帝王之师,然后相机急流勇退,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忠”;他在国子监做官,一直想接父亲到京城进行赡养,父亲去世后,他哀毁骨立,说“百死不能赎”,可称为至“孝”;他一臣不事二主,在建文帝失踪后,他“知时势之不可挽”,但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谋得官场生计,但他一心只在林泉,不思仕途,又可以称之为“节”;他把祖上产业留给兄弟,自己裸身而退又避而远之,这又是真正的“悌”;他饱读诗书,知礼知义;他一生授书,为人师表,清廉知耻。如果我分析总结不错的话,连玉夫子可以说是人之八德“忠孝节悌礼义廉耻”全都具备了,是600年来难得的完人。人生,有某一德行容易,而八德具备最难!

我仍在思索,我的思绪在“玉公堂”前萦绕迂回。

 

并非尾声

艳阳西流,转眼绕过关帝庙前的戏楼,把一缕秋日的斜阳洒满“玉公堂”的黛色屋顶。

我们就要离开新路村了,我和内蒙古的连氏朋友道别,感谢今年初春北疆之行,得到他们的热情款待。我和连旭升先生相揖,感谢他的盛意邀请。

大家争相和连西川握手,称赞“连府家酒”口味纯正,清香袭人,祝愿他把“连府家酒”做大做强,真正铸造出中华连氏叫得响的品牌。连西川笑着,表示一定会努力做好“连府家酒”,共振连氏宗族。

我们深情地望着新路村,望着连氏宗祠,望着送行的人群,慢慢跨上缓缓启动的汽车,踏上返乡的归程。

我在低吟:

惟玉公兮功德厚,名与实兮具不朽。

惟新路村兮六百冬,居城之西兮繁且兴。

惟古祠庄严兮势崔巍,祀先贤以虔诚兮众望归。

 

                                                                                                                                   2010年11月9日于豫北小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