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生气 相信每个人或许都曾体现过生气的滋味:被欺骗,被偷盗,莫名其妙地挨骂、甚至挨打等等,哪一样都会让我们内心不舒服,而生气。 然而,随着年岁的递增、传统文化的学习,渐渐地想开了许多,想想新加坡许哲女士(1898-2011)说的真有道理:生气害自己,害别人,害很多人。她自己从来就没有发过脾气,因为她认为如果发脾气,那要三天才能平静下来,那就很浪费时间,很浪费脑筋,不如把时间省下来做帮助人的事情;她认为发脾气伤害自己,伤害了生气的人,假如你告诉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很坏很坏,那第三个人也会受你的影响,这非常不好。 东西方都提倡忍让,不发脾气。耶稣基督教导人们,当人们打你的左耳光时,你应把右脸也送给他打。而东方劝人不生气、不发脾气的话语则举不胜举: 生气,是拿对方的错误来打击自己; 怀恨,是那对方的错误来折磨自己。 忍耐好,忍耐是奇宝。 一朝之忿不能忍,斗强争胜祸不小。 忍气不下心病生,终生将你苦缠绕。 让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无烦恼。 人与你斤斤计较,则人不如你。 你与人斤斤计较,则你不如人。
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
寒山问拾得: 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贱我、骗我,如何治乎? 拾得曰: 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佛教则认为心有欲则气生,世人就是因为有太多的欲望,才会整日被一些烦恼所牵扯。如果我们能够对世间万物看得淡一些,心中无物,心灵自然会变得净化,生活中也会处处充满快乐。 不管怎样,最后以《莫生气》,与大家分享共勉: 莫生气 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 相聚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 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 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我若气死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 邻居亲朋不要比,儿孙琐事由他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