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琵琶行》创作背景

 张颖的心拔凉 2012-04-23
《琵琶行》的背景资料
1、关于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中唐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青山居士,祖籍太原,后迁居下封(guī)(今陕西渭南东北),出生于新郑(今属河南)。贞元十六年中进士,十九年拔萃科,先后任校书郎、周至县尉、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这时他积极参与政治。但终因得罪权贵,四十四岁被贬为江州司马。后虽起用,但他走明哲保身的道路,思想上趋于消极。
  作为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的诗歌理论强调诗歌要为现实服务,要“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署,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与元九书》),对于诗歌继承现实主义传统起到了促进作用。

2、关于“行”
  “行”又叫“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歌”和“行”虽名称不同,但在形式上并无严格区别,故合称“歌行”,一般为五言、七言或杂言诗,形式比较自由,不求对仗,音节、韵律亦无固定格式。


特殊句式

①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漂沦:漂泊沦落。江湖:泛指四方各地。“转徙于江湖间”为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江湖间转徙”。全句翻译为“如今漂泊沦落,在各地间流离转徙。”

难解句子

①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直译为: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
  解释为: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元和,唐宪宗年号。予:我。左迁:贬官、降职。古代尊崇右,以右为比较尊贵的地位,而将贬官、降职多称为“左迁”。九江郡:本为隋代郡名,唐代暂改为浔阳郡。江州,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司马:州刺史的佐官,实际为闲职。
  这句话交代了时间、地点及诗人的贬官身份。
②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直译为:我离开京城调到外地做官已经两年,心境平静,安于现状,却被这个歌女的话所触动,这天晚上才觉得有被贬谪的意味。
  解释为:出官:京官外调。此处有被贬谪的意思。恬然:安然的样子。斯人:指琵琶女。迁谪:贬谪放逐。
  琵琶女的话触动了诗人的情绪,“情动于中必发之于外”,诗人因此有了创作的冲动。
③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直译为:我和主人一同下了马然后上船,举起酒杯想畅饮却没有音乐相伴助兴。
  解释为:“主人下马客在船”此句为互文手法,意为,我和客人一同下马,然后上船。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为管乐。琴、瑟、琵琶之类为弦乐。
  诗人写临别饮酒无音乐的遗憾,由此引出琵琶女的出场。
④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直译为:那声音一会儿像黄莺在花下啼鸣婉转流利,一会儿似泉水在冰下流动滞涩不畅,解释为:间关:鸟声婉转。花底:花下,花里。滑:流畅。幽咽:形容遇塞不畅的水流声。
  诗人把难以捉摸,难以用语言表现的音乐给形象化、具体化了。
⑤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直译为:一曲弹罢曾让琵琶师们佩服,梳妆好了常被同行歌伎嫉妒。
  解释为:善才:又作“善财”。唐代段安节《琵琶录》记载,唐元和年间,曹保的儿子曹善才精通琵琶,后人用“善才”称技艺高明的琵琶师。服:佩服。秋娘:唐代歌伎常用的名字。这里用作善歌貌美的歌伎的通称。
  诗人在这里表现了琵琶女年轻时候的色艺双全,与后面的琵琶女悲惨的命运进行对照,更能引发人们的同情。
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直译为:同样是沦落天涯遭遇不幸的人,今天既然相逢在一起,何必要曾经互相认识呢!
  解释为:天涯:天边,这里泛指各地。
  琵琶女凄悲的音乐和悲惨的身世强烈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那根寂寞、伤感的神经,同情琵琶女的同时也自伤身世并与其有了心灵的共鸣。
⑦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直译为:在座的谁的眼泪流得最多?我这个江州司马的青衫已被泪水湿透了。
  解释为:青衫:诗人所穿之衣。唐时八九品文官穿青衣,是官职低的服色。
  诗人在此已超出了对琵琶女的同情,更有自伤身世的悲凉。
段篇含义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诗前简短的序言中,作者就将创作过程作了交代,让读者大概了解了人物。

  诗的正文依情节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主人忘归客不发”)写江上送客时,忽听到琵琶声,为琵琶女出场作好准备。开到简明扼要的十四个字即交代清楚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季节。
  第二部分(从“寻声暗问弹者谁”到“唯见江心秋月白”)写琵琶女及其演奏的琵琶曲。前六句写琵琶女,羞涩的神态中寓有她坎坷的身世。从“转轴拨弦”到“无限事”这六句诗,既写她演奏的动作,又写她演奏时所流露出的感情。后十八句,描写琵琶女弹奏两支曲子的情况,描写细腻。
  第三部分(从“沉吟放拨播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写琵琶女自述身世。通过前后对比描写,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艺高貌美的歌伎形象得到了体现。
  第四部分(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为君翻作《琵琶行》”)写诗人的感慨,“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表现 诗人与琵琶女在感情上的共鸣。
  第五部分(从“感我此言良久立”到结尾)写琵琶女重新弹奏,因乐曲凄凉感伤,加之先前述说,更引得满座人皆落泪。
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天,我送客到湓浦口,听到船中有夜琵琶的,听那乐音,铮铮的竟有京城流行的乐曲声韵。询问那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跟穆、曹两位名师学弹琵琶,后来年岁增长,容貌衰老,就嫁给一个商人做妻子。我于是叫人摆上酒席,让她尽情地弹几支曲子。曲子弹完后,她显得十分忧郁,自己叙述了年轻时欢乐的往事,可如今漂泊流落,面容憔悴,辗转于各地。我离开京城调到外地做官已经两年,心境平静,安于现状,却被这个歌女的话所触动,这天晚上才觉得有了被贬谪的意味。因此写了这首七言古诗,吟咏并赠送给她,一共六百一十六字,取名叫《琵琶行》。

  夜晚来临,我来到浔阳江边为客人送行,枫叶和荻花在秋风中瑟瑟作响。我和客人一同下了马来到船上,举起酒杯想畅饮却没有音乐相伴助兴。喝醉了,心情却并不愉快,我怀着悲伤的心情要与朋友分别,其时月影沉浸在茫茫的江水之中。这时,忽视听到水面上传来琵琶声,我忘记了回家,客人也忘记了开船出发。
  我追寻着声音悄悄问弹琵琶的是谁?琵琶声停了下来,琵琶女想要答话却又有些迟疑。我移近船只请她过来见面,添上酒把灯光拨亮些,再一次摆开酒宴。千呼万唤琵琶女才走出船舱来,还怀抱着琵琶羞涩地遮住半边脸庞。她拧转琴轴,拨动丝弦,试弹了三两声,还没有奏出曲调就先有了情意。声声弦音低沉抑郁,充满愁思,好像在诉说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她低着眉头随手连续地弹,说尽了心中无限伤心的往事。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先奏《霓裳》后奏《六幺》。大弦声音浊杂粗重犹如暴雨,小弦声音轻细好似窃窃私语。粗重轻细的声音交错弹奏,如同大珠小珠散落在玉盘里发出清脆圆润的声音。那音一会儿像黄莺在花下啼鸣婉转流利,一会儿似泉水在冰下流动滞涩不畅。像正在凝成冰的泉水又冷又涩不能畅流,弦似乎凝结不动,弦凝结不动声音暂时停歇了下来。停歇中另有一种幽愁暗恨在产生,此时无声却胜过有声。突然如同银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