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莉: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趣学文言故事 《孙权劝学》

 清风空间 2012-04-23

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趣学文言故事

——简评05班—A组李美娇老师《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柳莉

《孙权劝学》文章短小精悍,尽管只是选取了一个片段,只有129个字,但是却涉及到了三个三国时期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孙权、鲁肃和吕蒙,文中孙权与鲁肃对吕蒙所说的三句话语就使得人物栩栩如生、特色鲜明,更是以吕蒙三次态度的变化,不仅表现了孙权“劝”之效果,更是突出了吕蒙“学”之成就,而且使得小文平起波澜。应该说作为文言经典故事,这篇小文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都有较大的鉴赏空间。 但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这样的文言文该怎样“趣”教?这样的短文该怎样“深”教?恐怕是我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李老师的教学设计,我觉得最大的亮点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疏通文意的环节中,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自渎课文,对不懂得字词进行质疑。这个环节看似简单,但是却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了自主学习的理念,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了学生手中,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并且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我没有教过这篇课文,不了解课下注释的详细情况,学生能提出怎样的问题,或者说有哪些阅读障碍,如果老师相机进行文言知识的讲解,落实“文”的知识,那我觉得教学更有针对性与时效性。二是我最欣赏的一个环节,就是分角色朗读与当堂即兴的表演。这篇文言短文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人物的对话,表现人物的个性,这个情境的设置是非常符合文本特点的,而且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张三同学今天可以扮演一回三国大英雄东吴主公,李四同学更是成了虎威将军吕蒙,王五是得意谋臣鲁肃,该多过瘾啊!而且,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的特点,他们一定会认真揣摩人物的性格与心理,尽可能表演到位,在实践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获得思想的启迪、审美乐趣。作为观众的其他同学该是用怎样激动与期待的心情关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用调动了。美中不足的是李老师设计了一个非常好的“趣”学文言故事的情境,但是遗憾的是却没有将这个情境用实、用足、用深。对此有几点与李老师商榷。

第一,没有“用实”,是因为这个教学情境的设计目的何在?我想是通过学生的朗读或者表演来体验人物心理和性格,如果加上老师的指导与评价,将第二课时有些问题融汇其中,比如以孙权的身份是怎样劝勉吕蒙读书学习的?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再比如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为什么要“拜蒙母”等,用这样一个情境的设计,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岂不更省时有效。

第二,没有“用足”,如果能够让表演者谈感受,让其他同学来做点评, 再多几个小组表演,有比较就会有竞争,参与的同学会更多,学习效果会更好!

第三,没有“用深”,在这个环节中,让“演员”和“观众”一起体会文中劝者的言行、神态、情态、心理等,挖掘文中的空白,比如说,吕蒙会以什么来“辞”呢?吕蒙是如何“就学”的呢?可适当提及萤囊映雪、闻鸡起舞、半部《论语》等,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或说或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加鲜活,引导学生触摸审美空间,填充审美空间,纵向走进浅文深处,领略文言文的精炼典雅之美。

如果将这一环节“用实”、“用足”、“用深”,课时可压缩为一课时。

以上是本人拙见,供进一步研讨,不妥之处请多多见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