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球板块示意图

 淄矿书屋 2012-04-24
 
 
地球板块示意图
六大板块相互作用示意图
印度板块向北移
diman duiliu
地幔对流
convection in the Earth's mantle

中,特别是地幔软流层中发生的热对流。地幔对流是一种自然对流,既是发生在地幔中的一种传热方式(通过物质运动传递热量),又是一种地幔物质的运动过程(由物质内部密度差或温度差所驱使的),是地球内部向地球表面输送能量、动量和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由于它被认为是地球演化的最可能的驱动因素,并且与大洋中脊裂谷和大陆裂谷的形成,地表热点的分布,和火山活动,以及某些矿物的生成密切相关而受到重视。
 地幔对流是人们根据对地球的认识而推断出来的一种假说。早在1881年,费希尔(O.Fisher)在《地壳物理学》一书中就提出了地幔中可能存在着对流的观点。20世纪30年代,英国地质学家霍姆斯(A.Holmes)曾企图以地幔对流来解释大陆漂移的驱动机理。60年代,地幔对流的思想则成为解释海底扩张和
的重要理论之一。板块学说认为,驱动板块运动的主要因素是某种形式的地幔对流。地幔对流是与的研究同时发展起来的。
 按流变性质划分,地球上层应分为岩石层(圈)和软流层(圈)。软流层中的地幔物质由于部分熔化具有类流体性质。在有限厚度流体层中由密度差(或温差)驱使的热对流一般呈蜂窝状结构,每个蜂窝中都有上升流、下降流和水平流动,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对流单元。二维问题中的对流单元称为对流环。完全流体层中的对流环一般呈长方形。根据深源地震资料以及地幔相变区和流变参数的估算,多数学者认为地幔对流层的最大深度为 700公里左右。因此在一个板块下面就要有几个甚至十几个对流环。相邻对流环中的流动方向相反,对浮于其上的岩石层板块的拖动力方向也相反,造成拖动力互相抵消(图1
[软流层(圈)对流示意图]软流层(圈)对流示意图),这就是地幔对流研究中的所谓“纵横比予盾”。
 有人认为把地幔对流限制在 700公里深的上地幔内的根据是不充分的,因而主张全地幔对流。由于对流层的深度扩展到核幔边界的2900公里深处(图2[全地幔对流示意图]全地幔对流示意图),板块水平尺度与对流层深度之比为1的量级,纵横比的矛盾就可以得到解决。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地幔对流研究十分活跃,包括探讨全地幔对流的特征及其与地表观测数据的联系,特别是已开始考虑三维效应。但是全地幔对流假说是否成立,还要由它能否解释各种地球物理观测资料来判定。
 岩石层板块在大洋中脊由热地幔物质产生,在海沟处返回地幔,因而水平运动的岩石层板块是地幔对流的组成部分。对流系统中应当同时包含具有不同流变性质的岩石层和软流层物质。初步计算结果表明,岩石层在对流系统中出现,也使对流环的纵横比更为合理。70年代末,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还在不断改进,以期得到与地表观测更符合的结果。
 地幔对流中的上升流动对地球物理学有重要意义。它是从地球内部向地表输送能量、动量和质量的主要途径,被称为地幔上涌流动或热柱(图3 [热柱示意图]热柱示意图)。柱状地幔上涌流有时也被称为地幔涌流。上涌流动与大洋中脊裂谷和大陆裂谷的形成,地表热点和火山现象密切相关,因而受到重视

地幔对流


2.5亿年后七大洲可能合并成一个大陆(组图)


2.5亿年后七大洲可能合并成一个大陆(组图)
2.5亿年后,七大洲将合并为一个超级大陆:“究极盘古”。

2.5亿年后七大洲可能合并成一个大陆(组图)
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示意图

  在今天获得广泛肯定。很多人相信,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个大陆,那就是“盘古大陆”。随着岩石圈板块的移动,“盘古大陆”分裂开来,形成了今天的各大洲。

英国科考队探秘大西洋“地球之窗” 寻遗失地壳

英国科考队探秘大西洋“地球之窗” 寻遗失地壳
示意图

  英科考队探秘大西洋“地球之窗”

  潜水艇还将取得地核样本,帮助科学家研究海底大陆是如何形成的。

  英国一支科考队5日出发,前往大西洋中部海域,准备探秘一个被誉为“地球之窗”的海底巨坑。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说,此次科考富有著名科幻小说家、《海底两万里》作者儒勒 凡尔纳的探险精神。

  耗资4000万英镑

  据《泰晤士报》报道,这支由12名科学家组成的科考队乘坐“RRS 詹姆斯 库克”号科考船从西班牙特内里费岛出发,其中包括3名女队员。他们将在大西洋海脊附近停留6个星期,对这个海底巨坑展开一系列细致的声纳测量。整个科考项目预计耗资4000万英镑。

  报道说,这条科考船上配备了多种学科的仪器和设备,可以使科考队员在世界上任何海域展开考察,为揭开一些海洋奥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会。此次科考负责人、来自英国卡迪夫大学地球、海洋和行星学院的海洋地理学家克里斯 麦克劳德说,“它可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考察船。”

  在19世纪科幻著作《海底两万里》中,尼莫船长和他的船员们在航行中经历了各种磨难,在大西洋勇斗巨乌贼,在地心之行中又遭到恐龙袭击。而“RRS 詹姆斯 库克”上的科考人员则希望他们此行有好运气,能逢凶化吉。

  神秘海底巨坑

  大西洋海底出现的这个巨坑令科学家大惑不解。

  报道说,这个巨坑在海底约有几百平方英里。海底其他地区都有大约6.4公里厚的地壳部分,而这个巨坑上层只有一层薄薄的地幔。

  科学家认为,依据板块构造理论,随着大西洋板块每年以2厘米的速度相互分离,板块之间的空隙应该渐渐被火山物质填充,并形成地壳,而这个巨坑却成为例外,由地幔覆盖。

  那么,原本应该填充在这个巨坑中的地壳部分到哪里去了?这就是此次科考活动要寻找的答案。

  寻找成因可能

  科考队打算使用遥控潜水艇,深入海平面以下5公里的地方提取地幔样本,并启用潜水艇上的摄像设备拍摄海底巨坑,揭开这一“地球之窗”的神秘面纱。麦克劳德认为,这样可以有助于科考人员探明巨坑长度及其形成原因。

  “地壳形成是地球(运动)的基本机制,”他说,“也影响着海洋化学。”麦克劳德还说,科学界对这一海底巨坑的成因有两种看法。其一,在地球板块分离过程中,地幔不是以液态岩浆而是固态形式产生;其二,由于某种力量作用,地壳向四周裂开,只剩下地幔覆盖着巨坑。

  麦克劳德则认为,这个海底巨坑的形成可能是两种成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