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高效课堂

 佳宁图书馆605 2012-04-24
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高效课堂
江苏省泗阳中学     田敏
【摘要】教学过程中把启发诱导融于课堂上,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学得津津有味,并能使学生做到手脑并用,边听边思考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效果会更为显著。要搞好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启发诱导,就要注意做到精辟讲解,边讲边问;紧密联系实际;居高临下,深入浅出;重视学生练习活动。
【关键词】高效 启发 诱导
陶行知先生说:“并非一面教人,一面受教,就算了事。要使学生的精神意志和能力,渐渐的发育成长。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杜威先生也说,教学生的法子,先要使他发生疑问;查出他疑难的地方,使他想种种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从这些方法之中,选出顶有成效的法子,去试试看对不对;如其不对,就换个法子,如其对了,再去研究一下。照这方法来解释同类的问题和一切的问题”。笔者一直比较重视启发诱导教学理念的运用,把启发诱导贯穿高中化学教学始终,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边讲边问启发诱导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相互之间的衍变关系的自然学科。在试验课、概念课、总结课上都要作精辟的讲解,为了体现讲得精,应侧重讲背景、讲过程、讲道理。化学中每个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其背后都蕴藏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道理,并且同一主族元素的性质具有很强的类比性,掌握—个元素的性质就可以向同类物质进行推广和应用。笔者在讲课过程中,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还非常注意边讲边设问进行启发,利用演示试验的效果,使教学过程的发展有所起伏,而不是平铺直叙,使知识之间的联系一环紧绷一环,引导学生不断地思考问题,从而诱导学生把全部精力都用到课堂上。如教学“盐类水解”,在解影响铵根离子水解因素时,当把Mg加入氯化铵溶液中时发现有刺激性气体生成,而学生通过以前学过的化学知识可知Mg与 氯化铵不会发生反应,那么该刺激性气体是什么呢?一下激起学生的兴趣了。接下来可启发学生探究该刺激性气体是什么。
   二、联系生活实际启发诱导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实际生活是我们的指南针”。因为化学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高中化学教学不但要完成基本化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要尽量使化学知识存取于生活的背景中,达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结合,为此要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发学生的实习欲望,在讲课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他们最关心、最熟悉的地方讲起,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从而使他们感到在他们周围处处部是化学,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与化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化学中的很多现象就是对人们生活的高度概括,因此,学习化学应该从身边学起,但这还不够,应该对现实中的现象进行化学方面的研究,从而启发学生在认识这些现象的同时抽象出更一般的规律。这样既能使学生对化学的实践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又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产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强烈欲望。如教学“溶液的配制”时,学生在答容量瓶时老是记不住要说规格,此时提出这样一个生活情境:“我们到鞋店去买鞋,只说要买一双鞋不说尺码,那么营业员一定无法把鞋卖给我们。”这样让学生印象深刻,对说容量瓶时要说规格就记忆深刻了。
三、深入浅出启发诱导
 在讲解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师应注意充分揭示事物本质属性的内涵和与相关知识的联系,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有闭有开。有闭到开,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感到每一节课都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但同时又使他们感到还有与其相关的更多新的知识等待他们去学习、去研究,从而激发他们渴望学习的心理活动。如在物质的量这一核心概念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梯度的问题来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
①已知一个12C的质量为1.993×10一23,求12克12C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②你知道那些物理量?它们的单位是什么?单位的基准是什么?符号是什么?
③何为物质的量?它的单位是什么?符号是什么?
④摩尔的基准是多少?阿佛加德罗常数是多少?其近似值是多少?
⑤微粒数目、阿佛加得罗常数、物质的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⑥摩尔这个单位是否适用于宏观物体?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注意什么?
⑦何为摩尔质量?单位是什么?它在数值上等于什么?
⑧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显然这是逐层深入的一组问题,诱导学生从一个台阶走向另一个台阶,最终引出物质的量的相关问题。对所要讲的每一部分内容,教师应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用较高的观点去统领课堂,同时又要深入浅出地讲出来,并化难为易,把高的难的知识点寓于低的易的知识中,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在具体中见抽象,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高、深、难的知识。
四、在练习活动中启发诱导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事怎么做,就须怎样学。譬如游泳的事,应当到池塘里去学习,不应当在课堂上教授。”学生各种形式的练习活动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使他们学会知识、掌握方法、形成技能,并用来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学生要学会知识只凭听课是不够的,还要有一个记忆、思考、内化的过程;学生掌握方法、技能还要有—个训练、操作过程。
要形成学生自身的能力,还要有一个推理、抽象、概括、创造等高级的、复杂的思维过程,这更是只凭听课或看看书所能实现的。因此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的练习活动,具体的做法是:制订练习的目标要求,加强练习的目的性;搞好练习的分类,加强练习的针对性。根据教材内容把练习分为思考性练习、操作性练习、复习性练习和总结性练习四类。具体实施时,可以是口头练习,也可以是动手演示,也可以是动笔练习。编拟练习题。为了使每一次或每一种练习都能够落实,每次练习之前,都要拟出相应的练习题,并逐个落实到学生身上。 安排练习时间。每次练习可以穿插在讲解之中进行,也可以单独拿出一段时间进行,其长、短,可视练习的多少而定。检查练习的结果。因为练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练习的效果可以直接反映出教学的效果。因此,及时检查练习情况,了解反馈信息,对于及时调整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五、在实验活动中启发诱导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它教学方式无法替代的。美国有句谚语: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亲自做,我才会懂得。这说明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实验,自主探究,可以增强实验的观赏性、趣味性,也可以以实验现象展开问题讨论,或设计某一实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等。在新教材中,设计安排了很多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家庭小实验等,都可让学生在实验室里动手做一做。如:在高中化学中,学生学习掌握了实验室制氨气的方法,这时再启发学生思考快速制氨气的方法并实验。进而再启发学生思考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检查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再扩展为制氢气简易装置如何检查气密性,若将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又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这样逐步启发使学生不断获取知识。再如教学“SO2性质”,在演示SO2性质实验时,当把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时发现有沉淀生成,而学生通过预习可知BaCl2与 SO2不会发生反应,那么该沉淀是什么呢?一下激起学生的兴趣了。接下来可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该沉淀是什么。
总之,实验可在激起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不畏艰难的科学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研究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勤劳节俭的优良品质,最终培养成为一个“全面的化学人才”,应充分发挥其优势。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学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便是“教学合一”。总之,教学过程中把启发诱导融于课堂上,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学得津津有味,并能使学生做到手脑并用,边听边思考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效果会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方明.新教育[J] 陶行知教育名篇.2009年6月
[2]方明.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J] 陶行知教育名篇.2009年6月
[3]王红新.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年9月
[4]王春.概念图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年1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