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落枕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河湖闲人 2012-04-24

 “落枕”是怎么回事?

   中医所谓的“落枕”或“失枕”,原意是指睡眠时由于头离开了枕头引起的颈项疼痛或活动障碍。临床上确也有许多落枕病人是因为卧姿不良、枕关过高或过低,以及枕头软硬程度不当所引起,造成颈部一侧肌群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过度伸展状态,而致肌肉痉挛。但除此之外,也有一些落枕是由于头颈部活动不当造成的,如突然回头的扭伤、肩扛重物或睡觉时风寒侵袭、着凉等。因此,西医又将这些以颈部急性肌肉痉挛、强直、酸胀、疼痛所致的头颈部转动失灵、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称之为“斜方肌综合症”或“颈肩部急性纤维组织炎”等。

   一般患者落枕后有明显的脖子疼痛、僵硬的感觉,呈头部向患侧倾斜、下颌转向健侧的样子;颈部活动受限,向患侧转头时则疼痛加剧,有一种特殊的颈项牵强姿势,转头时,常和身体一同转动。严重时,可波及斜方肌和提肩胛肌等背部肌肉,造成肩背部肌肉痉挛,而使疼痛涉及上背部和上肢;局部皮肤外观无红肿,但触及患侧肌肉有紧张、发硬和明显的压痛;可在患部触摸到因肌肉痉挛而产生的索条状阳性物。

   本病起病较急,但因为是单纯的肌肉痉挛,故较易恢复,轻者可35天内逐渐自愈;重者则有可能延续数周不愈,有的甚至可反复发作,导致最后发展为颈椎病。因此中老年人若经常反复发作“落枕”,常为颈椎病的前驱症状,此时就需很好注意,及时就诊。为了避免反复发作,对枕头、睡眠姿势等要及时雨采取措施,加以调整,同时也应避免突然的扭伤等。

“落枕”以后如何治疗?

  “落枕”的治疗方法很多,一般与颈椎病的治疗方法相仿。因为“落枕”是急性起病,仅为单纯性肌肉痉挛,本身有自愈的趋向,所以,只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症状是可以很快消失的。

   对于“落枕”后是否用牵引疗法,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可以像颈椎病一样采用颌枕托牵引,且重量可适当加重,常用重量可为47公斤,牵引时间为2030分钟。但也有人认为“落枕”后牵引不仅无效,反而使疼痛加剧 ,因此,在与颈椎病颈型作鉴别诊断时,若用双手稍用力将患者头颈部向上牵引时,颈型颈椎病可症状消失或缓解,而“落枕”者则疼痛加剧。一般认为,因为“落枕”后肌肉处于痉挛状态,故牵引时的重量大小尤其要讲究,过轻往往效果差,过重往往易加重损伤,因此,可用其它方法进行治疗。当然,是否使用牵引疗法,也可以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探讨、研究。有些医疗单位应用牵引疗法治疗“落枕”已积累了不少经验,根据实践,也可使用牵引疗法。

   “落枕”的物理疗法主要为电兴奋疗法。将一电极置于痛点,另一极置于其周围,电极间距23厘米,治疗后嘱患者作头部运动数分钟,每日12次,数天即可痊愈。亦可用局部红光照射,局部旋磁疗法及局部冷疗法或湿热敷。

   此外,也可用针灸疗法,取患侧悬钟穴,强刺激手法,或局部取天柱、新设、肩中俞等穴,中、强刺激,针后加灸,每日1次,23次即可痊愈。用1﹪普鲁卡因5毫升作痛点封闭也可使症状消失或缓解。

 “落枕”患者的按摩疗法如何进行?

   治疗“落枕“具有许多疗法所达不到的优点,技术较高的按摩师有时可通过技巧性的手法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中医认为按摩治疗“落枕“以舒筋活血、温经通络为原则,使颈项部气血通畅,肌肉放松,这样即可使症状随之而解除。

   按摩基本方法为先在压痛点揉及用一指禅推法。手法开始可轻柔些,后可逐渐加重些,一边做手法,一边让患者作屈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等活动,数分钟后,症状可有所减轻。其次可点按患侧天宗穴、天髎穴、肩井穴等,手法由轻到稍重,然后可用拿法提拿颈项及肩井穴,或弹拨紧张的肌肉,使之逐渐放松。此外,也可选用远距离取穴法,在四肢远端取两扇门、合谷、外关、绝骨、内庭等穴,并让患者在掐、揉上述穴位时,活动头部,或对局部行擦法等手法,使患者有暖和的透热感。对于扳法,由于力度及扳的角度较为讲究,手法要求稳而快速,技巧要求熟练,故除了有经验的按摩师之外,最好不要采用,而且行扳法时,不可强求有弹响声。

   按摩也可配合其它物理疗法同时进行。但无论是那一种治疗方法,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都应采取主动的颈部医疗体育活动,即头部的屈伸、左右侧屈或旋转活动,尤其是患侧,虽然活动受限,但通过轻柔的逐渐加大活动幅度的动作练习,活动障碍也会慢慢消失。

该注意保健养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不要过度劳累,多注意休息,尽量睡硬板床;

2、注意腰椎保暖,防止风、寒、湿等外邪入侵;

3、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不要太晚休息;

4、放松心态,不急不躁,积极配合治疗;

5、饮食方面,多注意补钙、补肾,有助于加速康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