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2高考作文备考:让你的记叙文洋溢着睿智、深刻的思想光芒

 分享310 2012-04-25

2012高考作文备考

让你的记叙文洋溢着睿智、深刻的思想光芒

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  吴建刚  wujiangang908@sohu.com

 

训练目标:

    1、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生活的习惯,积淀思想。

    2、养成意在笔先的习惯,立意做到深刻、新颖、高远,读后让人感到你是位思想积极、情感健康、人格健全的青年人。

    3、善于感悟,修炼一颗文心,能在记叙文中写出自己的感悟。就记叙文而言,从两个方面培养自己的感悟能力:(1)情的触发;(2)理的思考。

作前指导:

一、立意的重要性

    在前面的写作中,部分同学拿起笔就写,不去考虑自己的写作目的!其实,写作记叙文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传达某些思想情感。其他的一切手段都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所以,动笔前必须首先明确;写作中更要紧紧地围绕!阅卷时都把立意作为衡量作文高低的第一要素;立意与众不同、立意深刻,文章方能脱颖而出。中心不明确、立意肤浅、甚至主旨存在问题都是考场作文的大忌。高三记叙文要在立意新颖、深刻上动脑筋,争取能让我们的记叙文洋溢着睿智、深刻的思想光芒!和议论文不同的是,议论文可以直接亮出观点,但记叙文只有用形象说话,只有把立意内化为“人”或“事”,因而,写作时应当让事件载着自己对生活的关注、认识与思考,展示自身思想成长、升华的过程,并且用恰当的抒情、议论表现出来。     

    主题是作者见解的体现,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是文章的聚光点。曹雪芹在他的不朽经典巨著《红楼梦》的第48回中,借林黛玉教香菱学写诗的情节,提出写诗作文“第一要紧的是立意”的观点,概括了前人写作的基本理念。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所以,也有人说:“千古文章意为高。”足见一篇文章的立意的重要性。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李渔《闲情偶寄》)立意又必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有人甚至提出三忌,即忌庸、忌陋、忌袭。这是很有见地的。试想,文章的意思平庸、浅薄,甚至因袭他人,有谁爱看?

 

    鲁迅:“选材要严,开掘要深。”大家学习过的课文《散步》,写一家三代之间的真挚、深沉的爱,借“散步”这日常常见的事,由浅入深,由尊老爱幼深化到人生责任。“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使得文章立意平中见奇。

二、考纲相关要求:

    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能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意境深远,文句有意蕴,见解新颖,材料新鲜。

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一般要着力于人物思想的发掘,探寻人物活动的思想动机,力求寻找到支配人物言行举止的思想亮点,因为它是人物全部活动的动力;再就是要揭示人物命运的根源。    

 

    以叙事为主的文章,一般要努力反映事件蕴含的思想意义。一件事思想意义是多方面的,因此,立意时要力求从事件所表现出的各种思想意义中,寻找出最主要、最典型、最深刻、最动人的那一种思想意义,因为它决定事件的主要性质,代表着事件的本质。除了要深刻地揭示事件的意义,另外还要挖掘事件的深刻原因。
    
以状物为主的文章,一般要注意揭示所状之物的审美价值或作者熔铸于事物中的某种感情或寓意;状物中也要显示人的精神、气质、情操。

    以抒情为主的文章,一般要披露其隐含、交织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

()要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1940年,在晋察冀边区,流传着一个“白毛仙姑”的故事。人们若根据这一故事进行文学创作,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
    

 

  一是表现破除迷信的主题,告诉人们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鬼神存在。二是表现妇女翻身解放的主题。三是表现“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
    

 

上述三种立意,哪一种最深刻、最能激发人的爱憎感情呢?对这一问题,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艺术家们为我们作出了最好的回答。1945年,鲁迅艺术学院的贺敬之、丁毅等根据这一传说创作民族新歌剧《白毛女》时,经过反复研究,深刻挖掘,最后选择了第三种立意。为什么第三种立意最深刻透彻呢?因为它揭示了白毛女悲剧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昭示人们:要使白毛女由鬼变成人,就必须推翻这一反动腐朽的社会制度,建设一个没有压迫、剥削的新社会。这一主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要求,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揭示了影响白毛女命运的根本原因之所在——社会制度。所以,该剧上演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对解放战争,对解放后的民主改革和其他政治斗争,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这是文章立意深刻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启发,就是指通过叙述、描写揭示了哲理、伦理、艺理,能引起读者联想,从而有所领悟。

那么,如何使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呢?

 

1、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认识事物的能力。王安石有句诗说得好:“不为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处。”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2、要做好哲理、伦理、艺理等方面的积累工作。“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厚积才能薄发。
    

 

3、要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善于变换角度,用辩证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去抓住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三、立意要求:

1、立意要正确,有积极意义,符合客观实际。

2、立意要集中,选择角度的切入口要小,只有一个中心意思。

3、立意要新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一是题旨新。有真知的灼见,有全新的主题。一是角度新。主旨并不新,但反映主题的角度是新的,同样能使人有新鲜感。一是感受新。。

4、立意要深刻,选择自己最有体会的人生感悟,挖掘生活底蕴。

四、立意常见失误:

大家在立意方面出现的失误常有以下几种:误以文题为主题、主题错位、主题不健康、主题过大、立意浅薄、就事论事、缺少开掘、立意陈旧、立意模糊、一事一旨、多个中心、牵强联系、主题朦胧、缺乏含蓄、不合时宜等,我们把它归结为立意不准确、立意不合时宜、立意不鲜明集中、立意不深刻、立意不新颖等五个方面。

五、立意技巧:

      1、独辟蹊径法   

 

改变传统的习惯的写作视觉,单独开辟出一条新途径,使文章的内容产生一种超凡脱俗新意,这就是独辟蹊径法。它有两种形式:一是扩展式,就是在通常立意上加以扩展,老中求新,是一种多角度的思维方式。二是反常式,也就是与传统的立意对立,正中见反,异中求反,是一种逆向思维的结果。

在作文中,很多同学苦于作文写不出新意,其实如果在写作中善于运用逆向思维,那么文章就会产生全新的思想和观点,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反其意而为之,可以出好文章,但是,不假思索,一味反做,势必求新不成,反堕入谬误。

    2、小中见大法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

    如果切入口太大势必会出现空洞、肤浅、杂乱。这就需要在原话题下找出适宜自己写作的子话题,把写作角度尽量缩小,只有角度选得小些,才有利于在所选的这一“点”上进行比较深入的挖掘。把意思表达透彻,使内容更集中、具体,中心更明确。
   
“一滴水可折射整个世界”,从小事、小物中确立中心、主旨,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这些细小的事物,包括那些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发展情节,表达主题的细节在内,有时看似微小,却给人深刻印象。平中见奇的做法:(1)把平凡小事与重大意义结合起来。不要就事论事去写平凡小事,例如,关门窗这件事,如孤立去写,就会“平中见平”,如果对比去写或放在爱护集体财产,也就出新意。(2)平凡的生活与时代热点、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写。

  3、首句标目、卒章显志

    首句就是作文的开头,“标”是标明,“目”是题目。首句标目就是平时说的开头点题,入手扣题。这样做不宜跑题。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劈头第一句便点题,有的在第一自然段的末尾点题,有的是将原句原封不动的重复,有的则是取题目词语的意思,而又另换表达方式。

   “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之为之义也。”这种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结尾点题。往往能够把中心思想表现的显豁,突出能给人流下深刻的印象。方法很多,如题目就是中心思想的,便再扣题;有的在结尾处将中心思想升华一步;有的直截了当的揭示中心思想,有的含蓄的暗示中心思想。

    4、虚题实作、化旧为新

作文所给的话题有时是比较空泛的,而据此进行构思立意,就一定要把它落实到具体实在的事物之中,使抽象的意有了依托。实化后文章的立意就凸现了出来。“新”与“旧”是相对的,新题材时间一长,写的人一多,也就变成了旧题材。总写旧的题材,不加以变化,就缺乏新意,就没有人愿意看了。

5、在记叙、描写中巧妙地加上一点议论抒情语句,昭示哲理。叙述中渗透感悟,用议论来画龙点睛,抒情中渗透理性。如《尝试》,写一个同学进行了一番追星的尝试后,结果引来了同学们的躲避和家长的担心,但追星尝试的失败却给了她一种哲理性的启示,即人的气质风度是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自然形成的,一味模仿,势必发展到东施效颦的程度。

6、炼句深化、升华主题。可参考下面的佛家偈语。

7、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来看问题。辩证的观点包括一分为二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等。对于同一个问题,常常是可以正面立意,也可以反面立意。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既要看到问题的这一方面,也要看到问题的另一方面,要把二者综合起来谈,

当堂训练:

 

一、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他哀怜地叫喊求救,期待主人把它救出去。驴子的主人召集了数位亲邻出谋划策,确实想不出的办法搭救驴子。大家倒是认定,反正驴子已经老了,“人道毁灭”也不为过,况且这口枯井迟早总要填上的。于是,人们拿起铲子开始填井。当第一铲泥土落到枯井里时,驴子叫得更恐怖了——它显然明白了主人的意图。又一铲泥土落到枯井里,驴子出乎意料地安静下了。人们发现,此后,每一铲泥土打在它背上的时候,驴子都在做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他努力地抖落背上的泥土,踩在脚下,把自己垫高一点。人们不断把泥土往枯井里铲,驴子也就不停地抖落那些打在背上的泥土,使自己再升高一些。就这样驴子慢慢地升到枯井口,在人们惊奇的目光中,潇潇洒洒,溜溜达达地走出枯井。
    请以“绝境与希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1、人的绝境不在于客观环境的恶劣,而在于“心死”,在于缺乏希望。可以说,有希望才有可能有光明,才可能走出绝境;没有希望只能一片黑暗,只能被绝境吞噬。

2、毅力和智慧是希望成为现实的桥梁。如果驴子光有求生的希望,却不善于开动脑筋,或者它想出了走出去绝境的方法,却没有毅力去实践,恐怕也只能死在枯井之中了。

3. 人要走出绝境战胜困难,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或外界因素上,首先要依靠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和智慧;等靠要只会错失良机,使希望成为绝望。

二、一位父亲在冬天砍掉了一棵枯树,但到了春天却惊奇地发现树桩上又萌发了一圈绿绿的嫩芽。于是,父亲对孩子说:“当时,我真的以为这棵树已经死了,现在才知道,它确实还活着。孩子,千万不要忘了这个教训:别在冬天砍树。”
请以“别在冬天砍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寓意 :这里的“树”可以指人的信心、信念,“冬天”可以指人所处的逆境或人生事业的低谷。
    1. 从自身角度立意,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高潮,就会有低谷,有坦途,就会有坎坷。在最困难的时候,切不可丧失信心,黑暗过去就是光明。
    2. 从他人角度立意,不能轻易否定一个人,尤其是在他最困难的时候,要相信他,肯定他,鼓励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