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答:“我不会让梨。”这个回答出自上海一名小朋友的语文考卷。然而,这个反映了孩子真实想法的答案被老师批了一个大大的红叉。“这道题也没固定答案啊,凭什么说真话就错了呢?”这位小朋友的家长“一怒之下”把考题晒上微博,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随着各大网站和平面媒体的大量转载,对这则微博的讨论不断发酵,赞成者和批评者各执一词、立场坚定,内容也早已超越了语文试卷本身。焦点主要集中两个方面,一是孩子为获得分数该不该讲假话,二是孔融让梨倡导的核心价值该不该成为标准答案。
乍一看,这确实是一个两难问题,让人难以选择。但仔细推敲,却大可不必如此纠结,因为答案只有一个,鼓励孩子说真话毫无疑问应该放在首位,因为这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这是做人的底线。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试卷本身。其实,试卷所要倡导的谦虚礼让的社会道德,这个小朋友并没有反对,甚至还非常认同,因为在该道题的第二小题“孔融 的美德值得我们学习”,该小朋友的选择是“谦逊敬让”。从记者对孩子家长的事后采访中也证实,他的孩子并不自私,懂得分享。小朋友在做第四小题“如是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只是认为“只有4岁的孔融不会这样做的,才回答不会让梨。”可见,孩子这样回答,只不过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而已,并不表示自己反对“谦逊敬让”的美德。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订正试卷可能产生的情况。试卷错了当然要订正,而订正的正确答案显然是“我也会让梨”,而这并不是孩子的真实想法。换句话说,正确答案是在逼迫孩子说谎,试卷所要倡导的谦虚礼让的社会道德是建立在孩子必须说谎的基础上,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当今社会,由于诚信缺失带给我们的伤害已经太多太多,三聚氰胺的奶粉、染色馒头、工业明胶做的胶囊……不断发生的事件一次一次地刺痛公众的神经,一遍一遍地呼唤道德与诚信的回归。
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我想,讲真话应该是其中最基本的内涵,也是最宝贵的品德。教育应该是一方净土,只有这样,孩子在那里才可以得到健康成长。如果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那带给我们的伤害绝对不是一盒奶粉、一个馒头所能比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