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晚春时节气候由温暖逐渐转为炎热,预示着夏季的临近。所以在饮食搭配方面应该遵循着气温的变化,适当的偏向低盐、低脂、低糖、低胆固醇和低刺激。伴随着一年一度的“五一”小长假,餐桌上吃点啥,才能既不失节日气氛又确保健康营养?这一问题,常常困扰着既重健康又要美味的现代人。 一、选材搭配,学会“看人上菜” 不少国宴名菜,正逐渐步入百姓家庭。这样的趋势,满足了普通百姓对国宴仰慕、尝鲜之情;而国宴注重细节、健康的内在品质,也受到越来越多关注饮食健康人士的推崇。近些年我们发现:传统佳节国人奢靡繁琐的宴客习俗、大鱼大肉的搭配习惯、香味浓郁的调味方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那么,从国宴中借鉴什么?我们先来看看选料和搭配步骤。 如今原料市场的供应,几乎已经达到无季节、无过渡的境界,可这也带来一个“副作用”:面对琳琅满目的食材,家庭主妇们常常会觉得无从着手。其实,选料要选“好料”,这并不局限在贵、奇、鲜,“好料”更讲究的是合适。也就是说,节日饮食要“看人上菜”。国宴如此,家宴或聚餐时也同样如此。 我国生活水平的普遍提升,膳食结构不合理导致营养失衡,由此引发一系列代谢性的健康问题,如超重、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这样的代谢性疾病,都需要通过日常膳食来调整。至于节假日暴饮暴食不节制的行为,也常常是上述疾病复发、加重的主要原因。 那么如何才算“看人上菜”?除了事先了解就餐者因不同文化、宗教、民族信仰等饮食背景可能导致的饮食禁忌外,还应根据年龄、健康状况、消化能力等巧做安排。这一点,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居民膳食指南就是很好的参照标准。大家可以发现,按类别采购、按人份配菜,既能满足食物多样、荤素均衡的营养需求,也可避免浪费、偏食或饮食过量的状况。 二、中西烹饪,不妨各取所长 国宴中不少名菜都是中西合璧之作,色香味俱全,令宾客们大饱眼福和口福。在西式饮食正逐步走入中国家庭餐桌的今日,我们学习国宴,融中西饮食为一体并各取所长,不失为一种既讨巧又创新的做法。 以“翠汁鸡豆花汤”为例,这道菜原本是川帮名菜,但因为形如豆花而得名“鸡豆花”。它的主料是中西兼用的食材——鸡肉,不过在汤中食客们却看不到一丝鸡肉。“豆花”是传统的中国风格,“翠汁增色”则是西方常用的方法。这道工艺讲究、口味独特的汤品,所选三样食材——鸡肉、鸡蛋清、豆粉都为低脂食物,颇符合奥巴马一贯低脂膳食的生活习惯。 至于国宴的另外三道主菜,也多有健康饮食方面的考虑。“中式牛排”是“西菜中做”的典型代表。将传统西餐富含饱和脂肪的黄油改成植物油,又因挂糊使得牛排色泽诱人,更避免了高温油炸可能造成的蛋白质、脂肪劣变。“清炒茭白芦笋”:白配绿的清爽,糯而脆的口感,此道菜富含膳食纤维、钾及多种植物化合物。至于“烤红星石斑鱼”,采用西式烤制的烹调方法,取代了中式常用的清蒸,其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保健作用。 三、节日正餐,饭菜比例须有方 介绍了国宴的可借鉴之处,那就让我们来“练练兵”,尝试编排一份10人份的节日正餐食谱。(以成年人为例,老人、孩子可按日常进食量占成人的比例折算。) 主食——100至150克/人份,建议选2至3种/餐。 蔬菜——150至200克/人份,建议做主菜1至2种/餐,辅菜3至5种/餐,可按色彩或根、茎、叶、瓜、豆等亚类选择,注意富含膳食纤维的叶茎类及深色蔬菜应占足够比例,此外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特点的菌藻类也是很好的选择。 水果——100至200克/人份,建议1至2种/餐,新鲜完整则营养价值最高。 豆及豆制品——25至50g/人份,建议选1至2种/餐,多与鱼、禽、肉搭配,增香添彩。 鱼、禽、蛋、肉——50至100g/人份,建议3至4种/餐,其中畜肉类不宜过半。 需要提醒的是,合理烹调也是健康的保障。国宴烹制工艺非常精细,炖、烧、煮、蒸、炸、熘、焖、爆、扒一应俱全。如今百姓当家不输名厨,许多私房菜、当家菜都贵在加工方式的独特。因此以上10人份的正餐,唯有采用不同烹调方式,才可能有效控制油盐的总量。 四、饮食节制、劳逸结合也是健康的必要条件 在吃好喝好之时,不妨结合个人爱好,踏青,打球,郊游……身体动起来,重返职场才能够更加精神抖擞。 节日饮食要三少 如今,所谓的“节日”就是一个饭局接着一个饭局。在外吃饭,面对美食许多人难免眼阔肚窄,点了一桌子的美食,最后都是撑到吃不下为止。专家强调,为了肠道健康,节日饮食一定要做到少肉、少油和少酒。“吃饭只要七八分饱”,吃到要松裤带的做法只会加重肠胃负担。 笔者(微博)认为,一般来说,食物在胃里3~4小时就会排空,如果吃得过饱胃蠕动减慢甚至临时罢工,食物就无法及时消化,“沤”在胃里引起腹胀、腹痛、呕吐等症状,甚至会引起细菌感染,特别是原本就有胃病的患者很可能会诱发急性胃炎发作。同时,大量喝酒往往是导致急性胰腺炎发作的明显诱因。专家表示,如果大量饮酒之后腹痛的特别厉害,此时,很有可能就是急性胰腺炎发作,千万不能随便吃点胃药,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另外,如果一不小心吃到撑,出现腹胀、腹痛的现象时,专家认为,可以停一两顿,让肠胃休息一下,或者吃一些白粥、面条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果胃胀不适,在家也可以适当用一些保济丸和保和丸帮助消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