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元、英镑、日元俱成套息货币全球流动性涌向新兴经济体

 文海睿得 2012-04-25

美元、英镑、日元俱成套息货币全球流动性涌向新兴经济体

2011年06月02日 来源: 作者: 浏览: 12 我要评论 字号: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第 188 10 版“经济学”文章之一。

  
  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各国央行都大幅度调降基准利率。美联储联邦基准利率降到了0—0.25%,日本央行基准利率(隔夜拆借利率)只有0.1%,而英国央行基准利率也已降低至0.5%,为1694年英国央行建立以来的最低水平。目前,包括中国、俄罗斯、巴西、匈牙利、印尼、南非、土耳其、墨西哥在内的8个新兴经济体货币利率水平均在5%—13%之间,明显利差优势可能促使套息交易再次活跃。

  目前,全球股市呈现明显的反弹。随着风险偏好的增添,套息交易也在迅速复苏,而且很可能成为市场短期进一步上攻的外围推动力。全球套息交易很可能卷土重来,而且此次英镑、美元、日元都可能成为套息交易货币,从这个角度看,目前H股和A股市场仍然可能受到套息交易的冲击。

  标普VIX指数自1991年由高于30下降到20左右之后便一直维持在20或20以下,市场波动性较低;直到1996年标普波动率指数开始缓慢上升,1997—2002年间在16—50之间上下波动,波动性较高;2003—2006年,波动率指数一直维持在16—20左右的低位,波动性较低,全球套息交易比较活跃;2007年开始波动上升,2008年下半年波动率指数达到近80的高位,市场波动性强,套息交易逐渐冷淡;2008年12月中旬开始波动率指数降到50以下,套息交易开始启动复苏过程,波动率指数进入稳步下降通道,外来金融市场波动性有望进一步降低,波动率指数若再次下探至10—16低位区间,将为套息交易提供进一步支持。

  目前,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性已经进一步下降。从2008年12月中旬开始,波动率指数就开始降到50以下,自此开始套息交易,也启动复苏过程。总体来说,套息交易还处于较低的水平,2002—2006年全球套息比较活跃的时期,波动率指数一直保持在10—16左右。目前,波动率指数进入下降通道,外来金融市场波动性有望进一步降低,波动率指数有可能再次下探至10—16区间,这将为套息交易提供进一步支持。

  从趋势上看,全球资金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即Libor利率,反映全球银行互相间拆借资金的最新情况,大体可以反映银行对资金的最新渴求程度。美国3个月Libor利率继续下行,自前期0.2753%跌至0.2725%的水平,显示美元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表征市场流动性情况的TED息差(TED spread)是业内最常用的一个指标,已经从最紧张时期的450个基点,下降到目前20个基点,目前TED 息差已经接近2002—2006年套息交易比较活跃时的水平,银行间充裕的流动性有望进一步推升套息交易规模。

  1986年起,TED息差波动上升到1988年的300个基点,此后除1991年出现过近200个基点的高位之外,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并在1994—1998年间保持在50—100左右比较平稳的水平,显示市场信用风险较低;1999—2001年间TED息差波动较大,显示市场不稳定、信用风险较大,借贷意向较低,银行间资本流动性较差;而在2002—2006年间,TED息差维持在低于100个基点的较低水平,市场信用风险较低,银行间资本流动性充裕,此期间套息交易比较活跃;2007年TED息差一度上升到250个基点并在2008年前后大幅波动,2008年底更是上升到非常紧张的450个基点,银行间资本流动性一度较差,而2009年大幅下降到20个基点,市场借贷需求较高,利于银行间资本流动,将可能进一步为套息交易规模扩大提供条件。

  新兴市场率先退出“零利率俱乐部”,给套息交易提供了大环境。无风险套息交易重要的是依据各国利率水平来赚取利差。利率的绝对水平对套息交易并不是最主要的,更为重要的是利率水平的走向。现在澳大利亚提前于美国开始加息,正式进入了加息周期。从趋势来看,整个新兴市场和大宗商品出口国可能先于发达市场进入加息周期,整个大环境有利于套息交易活跃。

  美国金融政策改革,严格监管可能促使资金加速逃离美国。美国在金融危机后认识到监管的缺失是严重的制度缺陷,金融监管框架正面临一次史无前例的改革。2010年11月10日,美国国会银行委员提出一份全面金融改革草案,是目前最为彻底的改革方案,力度远超过美国政府预期。美国金融监管正面临着权力大洗牌,主要是将设立金融稳定局、金融机构监管局等,负责系统性风险监管,有权对大型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等提出监管要求,有权对其拆分、解散。无论如何,美国的金融监管会越来越严厉,这将促使越来越多的资金选择到美国之外从事高风险的套利活动。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高海伟 刘洋? 单位:中国航天勘查设计研究院;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