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桥许家(56)

 许树人 2012-04-25





 
 56、参加编选的同志

56、友情

2012425日)

  许树人

一别包头后,

来呼更有情;

人生常恋旧,

老朽似仍倾。

 

同学

           古往今来,有多少的人和事啊,而名字能够真正刻在人们心灵上的,确实没有多少!这真正的永存,是要为人民付出许许多多的血汗的。人的一生,重要的是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说及此事,我忽然记起1968年在师院图书馆参加编选《毛主席论农民运动语录》的同事们:前排右一的女老师是农牧学院的,右234的男老师,好像是内蒙古党校的,右5的女同志,是郊区的。后排右1,是我中文系的同班同学郭兆兴。我俩同时参加了这项工作。右23,记不得是哪个院校的老师了。左1,是师院图书馆的老师,左2,是当时的我。

过去了几十年的样子,如今当时的人都不认识了。看来,要想记住尘封的往事和交往的同志,难啊!

相比较而言,多年的寒窗,有些给人的印象还是深刻的!有诗说,一辈同学三辈亲, 同窗友情别样深。 声声祝福发心底, 事事如意皆顺心。 

由此,让我又想起了刚入学的日子……

        人的生存环境的改变,固然是一种新鲜;但短时间里,许多人对旧的关系还特别留恋!刚进大学的时日,周围大都是陌生的面孔,所以星期天的时候,常愿意找找其他大学里原来包头铁路中学的老同学玩玩。细细想来,这也是常情;况且,市里的几个大学——农牧学院、林学院、内蒙古大学、医学院、工学院,都离得并不太远,相聚也极方便。中学时代的校友,毕竟有几年的交往,熟情悦性,相知多多。所以,每周在不同院校一起聚聚,聊聊,重温往日的温馨,憧憬美好的未来,也显得格外亲切。同学,毕竟是同学,和一般的成年人还不大一样。单纯、真挚、重情、义气……如此说来,同学可以说就是知己——虽说所学专业或有不同,但还没有职业的区分;虽说干群有所差别,但尚无职位高低的顾忌——如今想来,同学,可以说是一生中最好的朋友了:在茫茫的人海中,实在难得有几个真正的朋友啊!

现在还记得医学院的赫桂春、司松筠,内蒙古大学的张金兰、张庆伟、史龙安,林学院的孙广福,农牧学院的张怡荪,工学院的左少珍、周林珠,还有师院化学系的董淑珍,数学系的王铁锤、王孟秋,外语系的佟亚丽、刘世文……都是包头铁中来的,又在呼市的新环境里再见面之后,显得格外的亲切——大家,还都暂时留恋着过去的生活和情谊……

赫桂春是关外人,说话是清晰的东北口音;她,瓜子脸上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显得十分灵动、精神;她,常穿一件红底白花的夹衣,配着蓝裤子,似乎格外有些光彩,显得出众……几十年后的2014年金秋,从佟亚莉同学那里得到了她的信息,通话时知道她定居在丹东。变化多多,但对同窗时的情景都还记忆犹新……

司松筠,是班上的团支部书记,人端庄、严谨,做事泼辣干练,但说话也很家常。她是我的入团介绍人,19589月,铁中组织参观北京十大建筑的时候,我俩同去了首都。耿文浩我们三个的家又都在山西原平,和一般同学相较,显然更熟悉一些……2014年联系上以后,听她说文化大革命时,曾徒步串联到过遵义,亦足见其坚强。现在,在北京开了一家公司,日理诸事,从照片看,精神依然矍铄……

医学院的同学虽多,但能够记起的也只有这两个。

内蒙古大学,在师院的北边,相距不过一站地。

生物系的张金兰,原比我们高一个年级,复习后终于如愿以偿。她稳重、和善,人比较老诚,在同学中有大姐姐的风范。她也是我入团的介绍人,所以至今记得。

物理系的张庆伟,安阳人,算是河南老乡。他中等个子,身体微胖,说话时脸上总是笑眯眯的。我原也喜欢理科,所以经常向他问询物理方面的知识。他,可以说是我业余学习无线电的老师。他送给我的一本收音机方面的启蒙读物,是我后来自学无线电的基础。这本书,现在我还保存着;看到它,我就想起了和他再呼市的一段交往。毕业后,他分到了哪里,如今情况若何,常在我的思念之中……

内大的史龙安和工学院的左少珍,都是我中学时代的同学。他们青梅竹马的恋情最终在呼市结成了连理。这是在2014年金秋的通话中才得知的信息。看来,人们说有情人终成眷属是颇有道理的。我得知后,真为他们高兴。左少珍,个子不太高,脸色有些黝黑,但是人很机灵;史龙安,在中学时就文采出众……

工学院的周林珠,中学时代大炼钢铁时,我们曾一起抬过焦炭,最近才知道她定居在鄂尔多斯,丈夫已经去世;有个儿子,已很出息……

工学院,在京包铁路的北边,离师院算最远的了。

离师院最近的是农牧学院,在东边,和师院仅一路之隔。

张怡荪,是我唯一记得的老同学。他个子高高的,言谈满脸堆笑,做事有大哥哥的样子……至于更多的,怎麽也记不起来了!

林学院,在东边更远的地方,因为孙广福,是我中学时代最要好的朋友之一,所以,曾到那里玩玩;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也多次来师院,还用我的借书证在师院图书馆里借小说阅读……2014年联系上以后,他回短信说很怀念中学时期的生活;我再给他去电话的时候,听说他在北京住院,准备做手术……据老同学讲,他在鄂尔多斯的军区里退休,住院前还在呼市忙些工作。

相比较而言,在师院的老同学更多些。

化学系的董淑珍,父亲好像是个工程师。她中等个子,四方排脸,满脸堆笑的时候微显着一对虎牙。虽说她头形有些扁扁的,但梳着两条长长的大辫子,也是典型的淑女形象。

数学系的王铁锤,个子和我差不多高,也是我中学时代很要好的朋友之一……2014年打通了他在太原某学校的电话,交谈中知道他有两个女儿,均已成家;后来,他的外孙给连通了视频,看样子还有年轻时候的影子,觉得只是老了些……

数学系的王孟秋,2014年,听说她在西安的某个大学工作,但几次都没有接通电话。我记得在校时候,她脸白白胖胖的,戴着一副眼镜,举止显得有些高雅。因为她,我曾见过其同寝室的贾雁雄、孙慧麟。当时,孙同学人才出众,因为家庭成分较高,好像要嫁给一个长得不太好的讲师,知道的人都为此事遗憾。记得我班的巴国强就有“巧妇常伴拙夫眠”的感叹……

数学系的佟亚丽和外语系的刘世文,也是我们包头铁中的同学。在师院,好像是唯一的中学里成就的一对儿……2014年,因为她和我中文系的同学刘立熟悉,才有幸联系到睽隔50多年的中学老同窗。在呼市聚会时,回忆青春的旋律 ,曾让我们牵手共舞 ;野炊的篝火, 
曾令我们春心萌动 ;运动场上, 我们曾协力拼搏 ;登山途中, 我们曾相携相扶……真是少时音容依旧在,恩师教诲伴耳眠。 以后,她发来了不少电话,但有些已经没了印象……

       在大学里,和家乡的一个姓宋的小学同学也有过一段联系。

起初,听说她头年高考没被录取,我挺同情,就鼓励她复习再考;后来,还把我们学校用过的复习提纲和各种资料全部寄给了她……

书信的一来一往,感情慢慢地近了。64年的暑假,我回老家的时候还去见过她。人长高了,见面的时候有些陌生 ,也没有书信中那么多的话。她在院子里凉着衣服,她的母亲在西屋忙着烧锅做饭,她的大伯从东屋过来陪着我说说话。奶奶在堂屋的东厢房,已卧病在床……后来知道,她的父亲是解放前夕就去了台湾。

见面那时候,看来升学已无望,本来商量着到我山西原平的家那里找个工作;后来,终究因为舍不了奶奶,才没有成行……

649月,我在内蒙古临河的黄洋木头参加四清的时候还联系着,65年以后,只是因为文化大革命,阶级斗争十分激烈,乱乱的,被迫中断了联系……

后来听说,她的父亲在两岸关系正常化之后,曾回乡探过亲……

我原想以此为题材写点东西,但想来想去,总觉得不妥,况且一些很宝贵的资料也在部队锻炼时化为了乌有,所以只好作罢。

这真是,初见倾心,再见已难,“岁岁春风来赴约,难逢旧人倚柴门。”如今多少尘封的情景,还时时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心中……为此,20111122日,我写了一首《五绝.怀念》——沉思观尔走,梦里未逢人;江海几时涸,春蚕结茧辛。2012223日按律修改)

时至今日,但愿彼此能记住那初见时的微笑吧!不过,这也只是一厢情愿了。

几十年之后,想起来这段不寻常的往事,陡然觉得真有些“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的意味……

     在网上看到一张照片,有些印象中的影子,就把她留在这里吧。

    有一首诗中写道:岁月带走了金的年华,却积淀了无数友的玉液琼浆,同窗的子,总是在梦里浮现,清纯的样子,或清晰或朦胧,总是在眼前晶莹闪亮,看看那些发黄缺角的老照片,听听熟悉的老歌,总是涌出无数的感慨在心房……

    是啊,聚散离别,人生无常!几夜月波凉,梦魂随月到兰房。残睡觉来人又远,难忘。便是无情也断肠。在暮年这段珍贵的岁月里,让我们且行且珍惜吧!

 56(2)、网上照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