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政府应给个体户卸掉制度性“枷锁”

 zengps 2012-04-26
政府应给个体户卸掉制度性“枷锁”
江德斌
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共有个体户从业人员7千余万人,如果算上“非法”的存在,中国的“个体户”问题关系到上亿人的生计。而在我国,涉及工商登记的前置行政许可(审批)起码有100多项,这意味在相当多的行业,拿到营业执照之前,总要碰上一两项前置许可的坎儿要过。往往店还没开,就被审批给审死了!个体户问题已从改革问题转变为社会公平公正问题。
“个体户”,这个曾经被誉为“光彩事业”的职业,一度吸引了无数渴望财富的创业者,现在有许多如日中天、呼风唤雨的富豪大老板,当初就是靠游街摆摊从一个小个体户起家。但如今,个体户恰似拔了毛的凤凰,不再受世人欣羡,反而沦为主要容纳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收入微薄、风险高、政策歧视等负面因素,均困扰着个体户的发展。
改革开放赋予个体户一个特殊的历史标签,以实验性质的小心翼翼起步,打开了民众参与经济发展的大门,追逐财富、渴望自由、摆脱体制内束缚等具有象征意义的词汇,将个体户包裹成那个时代的弄潮儿。可是,个体户的黄金时代已如烟云般消散,现在,个体户已经被无数条制度性锁链套住,很难有施展的空间。而伺候好各路惹不起的“神仙”,则成为个体户最为头疼的事,随便拉上一位个体户,都能道出一大堆的苦水。
有一段时间,全国个体户总数曾大幅下降趋势。1999年全国即有个体工商户3160万户,然而到2004年则下降为2350万户,六年间整整净“缩水”810万户。2008年取消个体工商户工商管理费后,这种情况有了显著改观,个体户的数量开始迅速猛增反弹。但是,困扰个体经济发展的各种制度性“枷锁”,并未就此消失,地方政府部门依然视个体户为“唐僧肉”,随时都有可能找个理由咬上一口。各种花样繁多的杂费、规费,以及大量处于灰色地带的费用层出不穷,致使个体户身上背负着沉重负担,难以跨越向上发展的台阶。
“一个城市的繁荣,绝对不只是富人的繁荣。”国家工商总局个体私营经济监管司张道阳副处长的这句话,点破了要想摆脱城市经营困境,就要尊重每位市民的利益,容忍他们自主选择就业方式,甚至需要提供条件维护小商贩的生存空间。正所谓参差多态才是美,城市生活也是如此,众多个体户的存在,不仅满足了大量底层民众的就业需求,亦给广大市民带来便利的交易和服务。
个体户用自己的双手养家糊口,给社会减轻了保障负担,创造了亿万个就业岗位,亦对维护社会稳定局面起到重要作用。“什么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的第一位不是满足每个老百姓的生存需要吗?”或许,这句发自底层民众的心声,能够更好的诠释个体户的存在意义,也希翼能警醒执政者,给个体户卸下制度性“枷锁”,让他们轻装上阵吧!

2012.4.25
新闻链接:http://news.qq.com/a/20120425/000041.ht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