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要和同伴一起玩——合群友爱克服孤僻

 tuzididie 2012-04-26

小学生们除了假期,每天都要上学,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在班里和同学们一起度过的。和同学们一起高高兴兴,互相帮助,就会觉得生活愉快。在小学生最不高兴的事中,就有“大家不爱和我玩,没有自己的好朋友”等等。可见在小学生活中,和同伴关系相处融洽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和同伴关系融洽,合群友爱是一个人良好的性格表现。既然人的一生都要和人打交道,所以讲究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人际关系的处理也是小学生们努力培养自己多方面素质的重要方面,万万忽视不得。社会生活需要合作,学会合作是今后学习和工作的基本条件。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学校中已不仅仅重视学生考试的分数,很多学校都已将分数制改为等级制,使小学生们能跳出只追求高分数的圈子,而把培养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作为同分数同样重要的方面。

    现在,大多数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没有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兄弟姐妹,又因为居住条件所限,也较少有同龄的玩伴,在家又备受父母多方面的关心与照顾。因此,容易缺乏对同龄伙伴的理解,这也就是有些独生子女刚进入幼儿园、小学等集体环境时,容易不适应,与同伴不相容,不合群,甚至陷入孤独境地的原因。了解到这一点,就需要在集体环境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学会人际交往的本领,合群,友爱,摆脱孤独。

    孤独感可能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体会过,极端的孤独是一种病症,称作“儿童孤独症”,患有孤独症的儿童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他们会说话,但是不知道如何与别人说话;他们不与别的小伙伴来往,人家来找他,他就赶紧躲开;他们可——咱们的性格差

    以整天在那里不说一句话,别虽然很大,可咱就一个人呆着,就是老师喊们是好朋友。他的名字,他也不做回答。孤独到这种程度的结果是无法与外界有任何交往。这是一种治疗起来比较困难的病症。

    小学生中同学关系好,合群的种种表现如下:

    1.在同学中能数出许多自己的好朋友。

    2.当同学之间产生了矛盾、意见或者有争吵时,善于调解关系,化解矛盾,使之重归于好。

    3.与各种不同性格的同学相处都很融洽。

    有个女同学是班里的中队长,在班里并不厉害,也不好发脾气,但却有很高的威信,说话有人听。究竟她成功的诀窍是什么呢?一天,两个男同学为一点小事吵起来,两人声音越来越高,火气越来越大,你说你的理,我说我的理,振振有词,各不相让。这时候,这个中队长过来了,口气平和地说:“你们不是要准备联欢会节目吗?呆会儿你们再打。”两个气冲冲的同学竟各自收了场,一场争吵到此结束。其实两个争吵的同学在吵了一阵以后,也并不想继续吵下去,但是争吵的双方都已僵到这个地步,难以自己收场,这个中队长的聪明在于看透了双方的心思,给了两个人一个台阶,又不损伤两人的面子,于是矛盾就化解了。

    这个例子说明,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了解别人心里想些什么,容易化解矛盾,搞好人际之间的关系。“成功的人际关系在于你具有捕捉对方观点的能力,以及看一件事须兼顾你和对方的不同角度。”

    同学间的合作友爱会带来许多好处:

    1.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在这种时候,朋友可以给予帮助和鼓励,使我们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能够与集体中的每个同学都友好相处,可以使每天的生活过得愉快。

    3.团结与合作,容易共同干好每一件事。

    与合群友爱相反,孤僻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特点。平时爱独往独来,对小事斤斤计较。小学生都听说过“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这是典型的缺乏合作精神的例子,这几个和尚是孤家寡人政策,人多了,力量大了,水反倒没得吃了。

    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由于缺乏与同龄伙伴相处的机会,总是与成年人在一起,所以就缺乏与同龄伙伴发生矛盾时应该怎么办的经验,一旦发生争吵或者打架,他们不知如何和解,而往往走不回头,结果争吵不断升级,双方形成隔阂。我们应该知道“打架、争吵”都是矛盾的体现,而化解矛盾的能力就需要学习了。

    一个独生子家里来了一个表妹,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他们要一起上学,还是同一个年级。刚刚接触时,两人都很高兴,因为可以找到一个玩伴儿。但时隔不久,就开始打架,他们都在自——吵过就算了,己家里“独”惯了,不习惯有另一咱们和好吧!个人来分享原来只属于自己一个人的“专利”。表哥的父母非常理解他们的心理,于是不偏不倚,任何事情都尽量摆平,例如吃饭的椅子两人每日交换,睡觉时,床与沙发也是每人轮一天。尽管这样的平均,还免不了吵架。开始时,还吵得很凶,而且吵后许久都不说话,仍在生气。后来在不断的争吵中不断地磨合,吵架次数日益减少,即使偶尔吵起来,也是三两分钟,很快就自动化解。有时候一句幽默的话就会立刻改变气氛。经过“锻炼”,两人关系融洽。

    这个例子说明“打架、吵嘴”也是需要学习的。反之,如果没有这样的环境,经受不到这种锻炼,互相间就不太容易处理好各种关系。如果长期愿意独处,就让其他人感到性格孤僻。孤僻有以下种种表现:

    1.经常一个人行动,独往独来。

    2.和其他同学交往,有时感到恐惧,以至减少与同学的往来。

    3.总担心自己说话做事不妥,让别的同学笑话,因此沉默寡言。

    4.容易因为别人的某句话、某件事而引发争吵。

    歌德说过:“人不能孤独地生活,他需要社会。”当一个人不自信,与人交往遇到困难,躲避绝不是办法,长期以躲避人群来掩饰自己,只会使自己陷入更深的孤独中。孤独中的人难有快乐。试想,一个不快乐的人,终日愁眉不展,谁又愿意与他更多交往呢?

    孤僻的害处是显而易见的:

    1.难以与其他人相处。

    2.使自己的精神经常处于落落寡欢、忧虑、不愉快的状态中。

    3.对于需要集体合作才能完成的工作,需要互相配合才能做的事情,都难以胜任。

    孤僻往往是在某些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多次受到打击、挫折,又没有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而逐渐形成的。性格内向,胆小怕事,心胸不开阔等个性的弱点,容易在出现不愉快体验之后,得到强化,于是更加畏惧外界环境,害怕失误。出于这种心理,尽量减少与外界接触,减少与周围的人交往,久而久之,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在分析了孤僻形成的原因和害处之后,就应该有意识地克服孤僻,培养自己合作友爱的良好性格。那么如何培养自己良好的合作能力呢?

    1.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有意识地多与同龄伙伴一起学习和游戏,锻炼自己与同伴相处的能力。当我们认识到从小培养合作精神的重要性时,就能主动地战胜自己,克服畏惧,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了。这也是小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一环。

    2.不怕“受欺负”,不怕“讥笑”,不怕“吃亏”,在复杂环境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与人交往中,去掉“怕”字很关键,社会环境本身就是复杂的。对一个在家里受父母呵护的孩子,到了学校的环境,开始总会有不适应和磨合过程,出现一点小问题,那是极为正常,不值得大惊小怪,更不用怕的。这就像学游泳一样,开始时喝两口水,完全正常,很少有没喝过水就学会游泳的。度过了“喝水”阶段,才能到达游泳自如的境地。应该把复杂的环境看作锻炼自己素质的好机会,现在注重培养这种能力,日后长大了,在工作中就能够处理好更复杂的关系。

    3.多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的共同完成中体验个人在集体中的快乐。

    学游泳不到水中去是学不会的,同样,学习培养合群友爱的好性格,必须到集体中去,到同学、同伴中去。一个小学班集体的班会、中队会、小队会、出黑板报、排练节目等等,许许多多的活动,都需要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因此要积极参加这些活动,成为活动的积极分子,在活动中体会合作的必要,学习合作的技巧,锻炼与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同学打交道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个人在集体中的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