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无闻书法欣赏

 五象之鹰 2012-04-26
 

 

     徐无闻(一九三一一九九三),名永年,字嘉龄,四川成都人。自幼随父学习书法,中年后得益于沈尹默、潘伯鹰。各体兼学尤于篆字、篆刻用功最勤。喜好战国“中山王器”字,所作法度谨严、秀丽俊美。生前为中国书协理事、西泠印社社员、西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成都徐永年字嘉龄,三十失聪,因改字无闻。无闻七龄即由其尊人益生公课书法,初习欧阳率更,继学玉筋篆,由二李而上溯石鼓文并商周龟卜鼎彝文字,七十年代见河南平山县出土战国中山王器,爱其线条匀细,劲利潇洒,因潜心规摹,日久渐能得心应手,尤喜以中山器文字集联,所作皆严整精进,得者宝之。无闻篆刻从秦汉入手,尝见其冠龄拟古玺之作,已能逼肖,法度俨然,其后又从周菊吾、易均室、方介堪诸老辈问道,遂升堂窥奥。无闻成名以后,不忘师恩,**后,专赴永嘉向方介堪补行弟子礼,又复整理易均室遗稿,而《周菊吾印存》之出版,亦颇得无闻之助,其尊师重道,率多如此。
       无闻论印最重印外修养,自题印稿诗云:“莫谓雕虫技,唯凭石与刀。植根在篆籀,润泽赖诗骚。立意不徇俗,风规自可高。白头争寸进,休负此生劳”。今论无闻篆刻,平正冲和,实从方、周二师处得来,尤可贵者,无闻立足平和而不废猛利,晚年颇留心得谓“狂放”风格,尤赏闽刘石开篆刻,谓其学古善变,奇而不诡。虽欲追摹,而遽然淹化,未能尽逞其才,惜哉。
     无闻尊人益生公,名寿,号鸿冥,亦擅书刻,工整虽不及无闻,而真力弥满,不似无闻之作时露怯弱,此所以益生寿登大耋,无闻不能永年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