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病位解六经是读《伤寒论》关键──读《胡希恕病位类方解》有感

 太原中医42 2012-04-26

从病位解六经是读《伤寒论》关键──读《胡希恕病位类方解》有感

胡希恕病位类方解》一书已经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黑色的书皮,古朴的设计风格,其貌不扬,亦如经方家的一贯风格。初获此书,便迫不及待的翻阅起来,正如“横看成岭侧成峰”一样,使我从病位类方的角度看方证,进一步体会到了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对《伤寒论》的研究成果,及《伤寒论》的实质。
     自从进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后,就渐渐的喜欢上了中医。课堂上,师长们强调《伤寒论》的重要性,从而知道了《伤寒论》在中医史上的地位。学习医圣的著作,熟学熟用《伤寒论》是我的想法,我想这也是所有热爱中医同道的想法。
虽然大家都在说《伤寒论》是经典、是中医的源,都知道《伤寒论》的重要性,可是大多数人却难能登堂入室、难以得窥其妙,故渐认为《伤寒论》苦涩难懂,没有个十年八载的临床经验,是体会不到伤寒的妙处的。但我有幸跟随冯世纶教授学习之后,忽然感到以前苦涩难懂的《伤寒论》变得容易了,原因就在于跟随冯世纶教授学习后使我得到了解读《伤寒论》的正确的方法论。冯世纶教授师承于胡希恕先生,对经方研究颇为高深。此前已整理了胡希恕先生对经方研究经验,并有多部专著出版,如《经方传真》、《经方传灯》、《中国汤液经方》、《张仲景用方解析》等,展示了胡希恕先生对《伤寒论》六经实质、方证的认识和研究成果,使我们看到了胡希恕先生对经方研究的贡献及国内外影响,读后受益匪浅。刘渡舟教授称赞胡希恕先生:“临床擅用经方,出神入化”、“群贤会诊,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辨证准确,而且立方遣药,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皆得力于仲景之学也”。日本中医界称胡希恕先生为“是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
本次出版的《胡希恕病位类方解》,是由冯世纶教授通过几十年研究胡老学术经验,并结合多年临床体会写成。以前出版的《经方传真》是以方类证为特点;《中国汤液经方》是以解读《伤寒论》原文为特点;本书则以病位类方为特点,尤其展示了胡希恕先生特着笔墨、探讨良久、修改再三、对经方理论有重大影响的笔记内容,如对《伤寒论》第148条的注解,不仅体现了胡希恕先生对小柴胡汤方证和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的研究成果、解读关键,同时也体现了对六经研究的认识过程,更体现了其一生研究心血。胡希恕先生研究并得到六经的实质,是来自于对《伤寒论》原文的反复解读、是反复的临床实践的结晶。本书还有一特点,即本书除主要展现了胡希恕先生的注解外,还阐述了作者的观点,并以【解读】的形式标明了作者的理解内容,展示了作者继承和弘扬经方学术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对方证的病位分类及六经分类,提出了整理者自己的观点。作者承接胡老衣钵,继探讨病位后进一步探讨六经类方,以期完成胡希恕先生未竟的事业。
《胡希恕病位类方解》一书,把《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全部方证,率先进行了从病位角度进行分类的探讨,从而揭示经方的发展、《伤寒论》六经辨证的形成,是由方证的积累而来。方证以八纲分类,再由病位分阴阳而成,这即是胡希恕先生所指出的六经来自八纲的实质。掌握了六经实质后,再读《伤寒论》就显得易懂了。读本书可明了六经的形成史,进而理解六经的实质,从而明了《伤寒论》的辨证理论体系。
得到一本向导之书,是难能可贵的,我看到此书后,不敢独乐乐,写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希望天下有道于经方者都能看到此书,得到中医路上的明灯,学到真正的经方学术,认识经方辨证理论体系,掌握经方的临床运用,期望能够和大家一起乐乐。让我们做一代经方的传人,为经方事业的再次辉煌而一起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