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末在华流行的外国银元与外国银行

 泉源阁 2012-04-26

     银元初入中国,大约是在明朝,但大量流入,则在清乾隆年间(18世纪中期)以后。银元最先在与海外联系密切的广东、福建行用,随后流行于东南地区及北京。最初银元的大量流入是由于中国蚕丝、土布、茶叶的出口,当时西方商品价格较高,而中国人消费水平低下,所以西方商品在中国没有销路,只好用银元偿付。银元流入后,很快显示出它的优点:易于分合,便于转移或携带;重量和成色划一,伪造较难,信用较好。这些正是中国使用的银两所缺少的,所以银元比白银越来越受到欢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开放五口通商,许多外商涌入中国。此后,列强在中国的势力不断加强,中国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外商来中国的就更多了。随着外商的增多,外国银元也大量涌入,在一些沿海港口城市逐渐成为主要货币之一。银元既受欢迎,又加上外商有意哄抬(例如强迫卖他们货物的中国商人必须用银元付款),银元的身价不断提高,后来其市场价格竟大大超过造价。于是就有外商用外国银元大量购买中国白银运出国境,在国外铸成和对换外国银元运回中国。在一个时期内,竟出现了银元大量流入而同时白银大量流出的反常现象。

      清末流行于中国的外国银元不下几十种,其中最为常见的有:西班牙银元、墨西哥鹰洋、英国和日本银元等。西班牙银元,俗称“本洋”,含银量较高,在90.2%93.7%之间,从币上图案区分有双柱、人像等品种。西班牙银元多是在墨西哥铸造的,因为墨西哥当时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始铸于1535年,1821年停造(四年墨西哥独立),以后流入中国的逐渐减少,和鹰洋流入中国的逐渐增多。鹰洋是从1823年开始铸造的,图案是墨西哥国徽:嘴里叼着一条蛇的鹰立在仙人掌上,成色为85.8%90.2%,不如本洋,但较稳定,颇受商家欢迎。英国禁止本国钱币出口,所以流入中国的英国银元一般都是在印度孟买和中国香港铸造的。其中孟买铸造的银元图案为不列颠尼亚女神手持叉杖的站像,所以被称为“站洋”。日本银元为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所铸行,1897年日本实行金本位制,银元不再是法定货币,于是大量流入中国。外国商人早就图谋在中国境内设置银行,但因清政府制止而未能实现。中英鸦片战争以后,英国势力侵入中国,英国人不久就在中国境内开设了数家银行。1842年前后,英国西印银行(后改名东方银行)在香港设分行,1848年在广州设分行,随后不久又在上海市分行(其分行俗称汇理和丽如银行)。1864年由多国商人合办的汇丰银行不久变为纯粹英国商人的银行,它在中国境内许多大城市都设立的分行,成为了在华最重要的外国银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掌握着中国的关税、盐税和监理权。

      这些外国银行不经中国政府允许,就在中国境内擅自发行纸币。咸丰二年(1852)福建巡抚上奏讲到“番票”,指的就是外国银行发行的纸币。从这时到清末,外国银行在中国发行的钞票可分为两类,即以中国钱币作为单位的和以外国钱币作为单位的。麦加利、汇丰、德华和花旗银行都按中国人的习惯发行银两票和银元票,银两票面额有1两、5两、十两、五十两、百两;银元票有1元、5元、10元、50元、100元等。日本横滨正金银行的金票则是以日本经济为单位的。

      清政府对银行、钞票与民族经济的关系毫无了解,因此对外国银行的活动包括发行纸币等大抵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致使外国银行的纸币甚至外国纸币都在中国畅通无阻,充分表现了当时统治者的愚昧和无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