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木雕艺术

 @春花秋月@ 2012-04-26

传统木雕艺术  

2010-02-21 12:18:54|  分类: 根雕知识苑 |字号 订阅

传统木雕艺术【红木雕】 因所用木材是红木而得名,主要产地在江苏、上海、广州、北京,以苏州较为著名。早在明清时期,苏州专门从事制作红木小件的作坊和艺人辈出,技艺精湛,是明朝一代的绝技。据记载,清代艺人杜士元能在一个核桃上雕刻苏东坡乘船游赤壁,船舱内有三人,船头上站有一个烹茶童子以及三个船工,烹茶工具除炉子、水壶、扇子外,还有茶盘茶杯,堪称精雕细刻的珍品。 

  红木为名贵木材,一般指酸枝木、花梨木、紫檀木等带红色的硬质木材,因不易多得,历史上都用来做高档家具和精美工艺品。红木雕尤以红木小件而驰名。红木小件,又称摆件巧木作,可做玉雕、牙雕和古玩的配座。红木小件采用小块红木,通过锯、刨、拉、凿等工艺,运用传统的镂雕、圆雕、深浅浮雕及线刻等技法,以山水、云纹、花鸟、瓜果、蔬叶、虫鱼等为题材,雕制成文具用品、烟具、花插、碟架、瓶座、几座、玉牙雕配座等,是欣赏与实用相结合的工艺雕刻珍品。它们小巧精美,风格雅致,经过细致的打磨揉饰,闪耀着宝石似的光泽,深为人们所喜爱 

  用红木雕刻的产品。除红木小件外,还有红木宫灯。红木宫灯,是以红木为骨架,装上彩色鲜艳的玻璃画面,是一种既供照明,又具华贵气派的富丽典雅的实用艺术品,过去只为皇帝等少数统治者使用。品种有桂灯、走马灯、壁灯、台灯、柱灯、子母灯等。在雕刻工艺上也十分讲究,雕刻内容多以龙风、花草等图案构成玲珑剔透的剪影效果。 

  【仿古木雕】 仿古木雕是以仿旧工艺技巧仿制古代木雕艺术的特种工艺品,它以古代木雕为母体,综合雕刻、髹漆、装金、彩绘、仿旧等特殊工艺而制成。仿古木雕是在玩古之风相当流行的清代兴盛起来的。那个时期北方以河北曲阳为首,他们以旧木雕凿,并运用北方彩绘艺术手法,以质朴、浑厚的民间风格代表了山西、北京、天津等地仿古流派。南方则以上海为中心,集中了苏州、宁波、温州等地的佛作艺人,仿唐、宋、元、明、清历代寺庙佛像,以后又逐渐形成苏州金华、广东等几个主要流派。据专家评介:近代仿古木雕能堪称上乘者有二类,一类是:仿古实为创作,运用仿旧工艺技巧仿出古代艺术的风格与水平,而不是具体的作品摹仿。另一类是:认真揣摩,忠实地摹仿某一件前代艺人佳作,做到形、色、纹、质、气以及刀法等,其效果可以乱真。 

  现在仿古木雕的产地主要分布在江浙一带,如南京、宁波、吴县、苏州,其中以南京仿古木雕为著。南京仿古木雕是以香樟木为主要原料,作品以圆雕为主,粗犷有力,[色泽古朴、深沉,具旧而不脏、亮而不鲜的特点。仿古忠实原作,作风浑厚而且有气势。产品有奇禽异兽、传奇人物、神佛鬼怪。尤以仿制唐马最为见长,它们千姿百态、大小繁多,色彩古沉、周身碎金,构成了庄重华美的唐马风格。 

  【曲阜楷木雕】 是山东曲阜县特有的雕刻工艺品,因采用曲阜孔林中特有的楷木而得名。楷木又名黄连木。后又称为文楷。相传此木是孔子死后,其弟子子贡在守墓六年期间从南方移植于孔子墓旁而开始种植的。当时子贡思师情切,又用楷木雕刻了孔子及其夫人像以寄哀思,从此,这种用楷木雕刻孔子像就被流传了下来。后来汉代孔子九世孙孔腾创制了楷木雕手杖,到了宋代孔子的四十五世孙孔道辅又发明了楷木雕如意,并且成为入朝的贡品,但当时的雕刻纹样都比较简单,直到明清时期,才开始逐步精细,纹样有人物、花卉、龙凤等,刻工玲珑剔透。据说当时著名艺人颜锡忠,技艺精湛,能刻五层(人物一层、花卉一层、花下枝梗三层)形象十分生动,成为向朝廷进献的贡品。清末,为庆慈禧太后寿辰,曲阜官府曾令这位艺人在一天一夜的时间里雕刻出一支百龙寿杖,寿杖上雕有百龙百珠,云霞相映,玲珑细巧,栩栩如生。孔子后裔孔完斌也继承了楷木雕技艺并成为著名艺人。近年来,出身于楷木雕世家的著名艺人颜景新所刻孔子像高达100厘米,充分利用了楷木的自然形状和纹理。 

  现在曲阜楷木雕的品种还有龙头手杖、棋子、笔筒、镇纸、屏风和印章等,雕刻精致,作风纯朴,造型美观,深受国内外人土的喜爱,产品主要作为出口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 

  湖北木雕船 是我国木雕中具有独特民间风格的传统工艺品。其历史大约从汉代起。相传,当时的制船匠师们对建造船舶不得其法,有位匠师张中彦便试做了一件数寸长的小船,其工艺精巧使大家无不佩服,从此,作为制造船舶模型的木雕小船经历代木雕艺人不断的创造和发展,便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传统工艺品。本世纪以来,从宜昌到汉口,带有许多专门从事木雕船工艺品的民间艺人,他们世代相传,不断探索。其中最出色的要数宜昌的老艺人龙云华,据说当时他做的木雕船,曾吸引了许多洋人远道坐船来买。 

  湖北木雕船的创作素材主要来源于我国古今内河沿海的民间木帆船,古代的漕船、战船、画肪、龙舟以及民间灯会上的彩船等,以红木等上乘材料雕制,雕刻技法除了运用圆雕、浮雕、镂空雕外,还特别注重花纹装饰,强调造型特征,精于镂花和制模工艺。尤其是镂花的技术要求很高,船上的花窗、门格、亭阁、栏杆等雕得细致入微,一丝不苟。制模工艺主要讲究方圆规矩、衔接无缝、拆缺自如。现在湖北木雕船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创作了不少新的作品,如:飞鹅游艇、置鱼船等。湖北木雕船不仅是珍贵的艺术收藏品,而且还是研究我国古代航海和造船史的参考,深为国内外人士喜爱。 

  【贵州傩戏木雕面旦】 傩戏木雕面具是我国古老的民间戏剧中演员都要佩戴的面具,它不仅是一种戏剧道具,而且也是一种风格独特的民间艺术品。主要流传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尤以贵州最为古老,也最具特色,它直接脱胎于远古的傩祭面具。据说,早在唐宋年间就出现了傩戏雏形,那时的傩戏只是古人为驱邪逐疫,祈祷天帝神灵降福人类的巫术活动,发展至今已逐步脱离了巫术活动而向娱人化,戏剧化靠拢,成为较高层次的民间艺术。 

  傩戏木雕面具的最大特色是它与宗教和民俗紧密相联,它不同于一般的面具就在于它往往被当作神灵看待。因而从事雕刻的艺人们都是以极其虔诚的宗教情绪进行创作,雕刻出来的面具都具有某种概念难以表达清楚的灵性,而且很少雷同,这是某些程式化的木雕很难与之相比的。 

  傩戏木雕面具的种类繁多,大致分为:正直、善良、温和的正神;勇武、凶悍、威严的凶神;淳朴、忠厚的世俗人物;幽默,滑稽的丑角人物,还有文武将军,仙人道士,以及牛头马面等角色。木雕面只是由面孔、帽盔、耳子三个部分组成,通常采用丁香、白杨、杜鹃、柳木等杂木。雕刻方法是,先将一段圆木锯成与人头大小相近,砍成长与宽相当的脸壳毛坯,再在毛坯上雕刻出眼、鼻、嘴孔、脸壳雕成后再用颜色绘制涂抹。有的面具雕刻工艺原始,造型单纯,不区别角色,线条粗犷,几斧就成,具有原始、粗犷、稚拙、怪诞的味道;有的面具雕刻工艺讲究,面相分文、武、老、少、女五类,造型偏重于写实,形象包涵程式化,有的还有口诀。在技法上,多为浅浮雕与镂空雕相结合,精细而不繁琐。色彩上用描金贴银的亮色,以及红、绿、蓝、白、黄、黑,几乎什么颜色都可以用来上色。有的面具还镶嵌上圆形的玻璃小镜,甚至配上鸡尾,显得五色摈纷、绚丽多彩。近年来,贵州的傩戏木雕面具又发展了小型的旅游工艺品,那粗犷的造型,有力的线条,夸张而又对比强烈的色彩,并没有因为作品尺寸变小而减弱,反而更加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艺术欣赏的乐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