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皮肤护理

 maggieshou 2012-04-26

1.       你了解你的皮肤吗?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覆盖在人体的表面,在眼睑、口唇、鼻腔、肛门、阴道及尿道等腔孔周围,逐渐移行为黏膜,并与黏膜,并与黏膜共同形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皮肤的重量占体重的14%-16%,一个体重为60kg的成年人皮肤约重8.5kg,一个3kg重的的新生儿约皮肤重0.5kg。一个成年人的皮肤约为1.5-2.2m2新生儿的皮肤面积约为0.21 m2,面积的大小与身高、体重成正比。皮肤的厚度因人、因性别、因年龄、因职业等而异,一般为0.5-4.0mm(不包括皮下脂肪组织)。儿童的皮肤比成人薄得多,同龄女性皮肤与男性略薄。

人类的皮肤有六种不同的颜色,即红、黄、棕、蓝、黑和白,这主要是因为皮肤内黑素的数量及分布情况不同所致。黄种人皮肤内的黑素主要分布在表皮基底层,棘层内较少;黑种人则在基底层、棘层及颗粒层都有大量黑素存在;白种人皮肤内黑素分布情况与黄种人情况相同,只是黑素的数量比黄种人少。

皮肤还有毛发、皮脂腺、大汗腺、小汗腺及指趾甲等附属器。

 

2.       哪些护肤品吸收的最快?

人们经常在广告中看到或听到某护肤品如何容易吸收的宣传,但到底这些护肤品是如何吸收,以及吸收的程度如何,大多数人并不是很了解。护肤品搽于皮肤表面后被吸收的程度取决于护肤物质、赋形剂和角质层三者之间的理化作用,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护肤物质在赋形剂中的溶解度:药物在赋形剂中越易溶解,就越易保留在赋形剂中,也就越容易随赋形剂分子一起进入表皮。

(2)       护肤物质在角质层中的溶解度:脂溶性物质在角质层溶解度明显高于单纯水溶性物质,其吸收程度也就越好,而既能在油脂中又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质吸收是最好的。

(3)       赋形剂的吸收情况:一般来说水和油脂都容易被皮肤吸收,其规律是:羊毛脂>凡士林>植物油>液状石蜡。

(4)       护肤物质的浓度:一般来说浓度越高,越易被吸收,但高浓度的护肤物质会提升价格,也易造成浪费。

 

3.       烫热水澡真能止痒吗?

许多老年皮肤病患者认为皮肤瘙痒用热水烫洗,或用盐水、花椒水,甚至肥皂水烫洗,或者借助“老乐头”等工具过度搔抓就可以达到止痒的目的,这是不正确的。这说明患者缺乏正确的皮肤卫生防治知识,医务工作者应大力加强宣传教育。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因为其病理改变以血管周围炎症为主,所

以瘙痒比较剧烈。但不能以热水烫洗、搔抓等方式图一时之快来止痒,因为这样做虽然暂时能够麻痹神经末梢使瘙痒缓解,但烫洗更加重和恶化了皮肤的血管周围炎症,使皮肤毛细血管更加扩张,糜烂渗出加重;而搔抓使皮肤容易浸润肥厚,只会越抓越痒,形成恶性循环。另外一些感染性的皮肤病如脓疱疮、扁平疣及传染性软疣,还可因搔抓而蔓延发展;银屑病还可以因搔抓发生同形反应,使疾病扩大。

    所以作为医务工作者,应该向患者说明坚决做到不烫洗、不搔抓,同时局部用药浓度要适当,避免使用强刺激性及易致敏性药物,并积极开导患者,鼓励其树立信心,配合医生治疗,消除悲观失望情绪。

 

4.       皮肤发病也分季节吗?

许多皮肤病的发病与气候季节有明显关系,认识这个问题对于皮肤病的诊断、鉴别、预防、治疗、和护理都很有帮助。

好发及加重于夏季的常见皮肤病有:脓疱疮、毛囊炎、手足口病、登革出血热、葡萄球菌性汗管周围炎及汗腺脓疡化脓性汗腺炎、化脓性甲沟炎、鼠疫、游泳池肉芽肿等等。

好发及加重于冬季的常见皮肤病有:麻疹、水痘、风疹、非典型麻疹综合症、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传染性红斑、冻疮等等。

 

5.       脸上能常抹激素药膏吗?

由于糖皮质激素具有很强的抗炎、抗过敏、免疫抑制、抗增生等作用,所以临床上以糖皮质激素制成的外用软膏、霜剂在皮肤科应用相当广泛。但是激素在治疗的同时也有很多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有的患者对此并不十分了解,随便滥抹激素药膏,往往适得其反,加重病情。

如面部常见的脂溢性皮炎、酒渣鼻、痤疮等皮肤病,患者未经就医就自行药膏,开始因激素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病情暂时得以掩盖。一旦停药,病情又很快加重,甚至形成越坏越抹,越抹越坏的恶性循环,形成所谓的“激素皮炎”,给医务人员的治疗带来很大困难。长期大量外抹激素药膏,在皱襞部及面部会引起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萎缩纹、色素沉着

 

6.       预防及治疗体癣应注意哪些问题?

(1)       消灭传染因素:

(2)       坚持正确用药:

(3)       积极治疗系统性疾病:

(4)       病情严重时配合内服药:

 

7.       特应性皮炎的好发因素有哪些呢?

特应性皮炎多在冬季加重,其可能原因为:

冬季环境干燥,加重了患者的皮肤干燥及瘙痒;

冬季室内活动时间多,增加了尘螨、屋尘、霉菌等的接触机会

冬季寒冷,不利于皮肤血液循环;

冬季日晒少,日晒有杀菌及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用;

冬季衣物以羊毛织物多,对皮肤的刺激性强。

观察发现,特应性皮炎多发生在工业化国家及城市生活条件好的家庭之中。有人认为可能与幼年接触微生物、寄生虫有关,因此提出了卫生学说。研究发现幼年暴露于细菌内毒素可能会减少生后半岁以内特应性皮炎的发生率,但却会导致非特异性呼吸道疾病发生率的增加。

 

8.       特应性皮炎的皮肤外表现

特应性皮炎的皮肤外表现有以下几种:

眼部可表现为睑缘炎、结膜炎、睑结膜炎、角膜结膜炎、圆锥角膜、白内障或视网膜脱离。

鼻部可表现季节性或常年性过敏性鼻炎。

消化系统可以出现谷胶过敏性肠病,嗜酸性胃肠炎及炎症性肠病。

生长发育异常表现低身高及骨骼成熟滞后,见于重症患者,机制不明。可能与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哮喘,消化道吸收障碍及不当“忌口”有关,皮肤炎症丢失蛋白也是原因之一。

药物过敏,一般认为异位性体质者易发生药物过敏,但是否真正如此还缺乏科学验证。

白癜风,异位性体质患者更易患白癜风。

斑状秃发,异位性体质者似乎更易发生斑秃,且更难治。

皮肤淀粉样变,多数研究提示特应性皮炎与斑片状皮肤淀粉样变有关系。

9.       常用抗过敏药有哪些?

抗过敏药狭义上指抗组胺药,广义上是指炎症介质药。介质是贮存在细胞内或体液内的非活性物质,或属于酶的前驱物。使用抗炎症介质药,可以通过拮抗和抑制疾病的介质而达到治疗目的。临床上抗炎症介质药物种类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类:

(1)              抗组胺药:苯海拉明、乘晕宁、扑尔敏、安太乐、敏克嗪、去氯羟嗪、赛庚啶、去敏灵、异丙嗪、脑益嗪、特非那丁、多虑平、阿司咪唑、波利玛琅、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皿治林等。

(2)              5-羟色胺药:氯丙嗪、阿托品、皮质类固醇激素、赛庚啶、利血平、多虑平、苯噻啶等。

(3)              抗激肽药:抑肽酶等。

(4)              抗纤维蛋白溶酶药:6-氨基己酸、止血环酸、对羧基苄胺、抑肽酶等。

(5)              抗补体药:6-氨基己酸、脑益嗪、氨苯砜、皮质类固醇激素等。

(6)              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色甘酸二钠、酮替芬、曲尼司特等。

 

10.   维生素能治疗皮肤病吗?

维生素是人体正常代谢功能所必需的物质,除个别维生素,如维生素D可由人体自已合成外,一般均需由体外供给。临床上常见的维生素有:

(1)                  维生素A:对人体的生长、视觉和生殖功能都很重要,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

统有调节作用,同时对上皮组织的生长、增生和分化有重要调节作用,可改善角化过度。可用于治疗维生素A缺乏病、毛发红糠疹、毛发苔藓、鱼鳞病、小儿银屑病、鳞状毛囊角化病、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色素性扁平苔藓、聚合性痤疮等。

(2)                  维生素D:于钙、磷代谢及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及血管系统有密切关系,对

组胺和胆碱酯酶有拮抗作用,具有皮质类固醇激素样作用。可用于治疗异位性皮炎、红斑狼疮、斑秃、聚合性痤疮、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等。

(3)                  维生素E:增强皮肤毛细血管抵抗力,维持毛细血管的正常通透性,改善血行

及寒冷的防御作用增强,可用于治疗冻疮、多形红斑、结节性红斑、单纯性紫癜、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肢端紫绀症等。

(4)                  维生素K:促进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及血浆因子,与皮质类固醇激素有协同作用,

能调节植物神经紊乱。可用于治疗紫癜、慢性荨麻疹、淋巴瘤伴皮肤瘙痒病等。

(5)                  维生素B1: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有密切关系,参与糖代谢,并能抑制胆

碱酯酶的活性,减轻皮肤炎症。可用于治疗湿疹、皮炎、脓皮病、念珠菌病、光感性皮肤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发性神经炎等。

(6)                  维生素B6:抑制组胺,降低毛细血管及透明质酸酶的活性,并参与所有氨基

酸的合成与分解。可用于治疗脂溢性皮炎散、脂溢性脱发、寻常痤疮、酒渣鼻、湿疹、渗出性银屑病、神经性皮炎、妊娠痒疹、斑秃、唇炎等。

(7)                  维生素B2:参与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增加紫外线的耐受性,同时具有

抗组胺作用。可用于治疗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脱发、寻常痤疮、酒渣鼻、须疮、

口周湿疹、日光性皮炎等。

(8)                  维生素B12:是体内多种代谢过程中必需的辅酶,参与核蛋白的合成,甲基的

转换以及脂肪和糖的代谢,可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接触性皮炎、早期银屑病、扁平疣、水痘、带状疱疹、扁平苔藓、脂溢性皮炎、光感性皮肤病等。

(9)                  维生素C:增强毛细血管壁的致密度,减低其通透性及脆性,防止炎症病变的

扩散,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愈合。可用于治疗紫癜性皮肤病、湿疹、荨麻疹、黄褐斑、黑变病、特发性斑状色素沉着、早期银屑病等。

    临床上常见的其他维生素还有:维生素P、泛酸、叶酸、维生素H、对氨基苯甲酸等。

11.   为什么发汗能降温?

由于人类是恒温动物,体温恒定在36-37℃。但是人体内的新陈代谢、外界气温的变化,都会对人体的温度产生影响。例如夏季时胸部皮肤温度为36.6℃,大腿处为33.6℃;到冬季时胸部为36.4℃,手部温度仅有10℃左右,相差很显著,保温不得当,很容易发生冻疮。而温度过高,也会对人体产生损害。因此,人体温度的恒定,有赖于皮肤的微循环对体温的调节。当体内外温度升高时,皮肤微循环血流增加,流速加快,血管扩张,出汗增加,以散发热量;反之,体内热量产生低下,外界温度较低时,皮肤血流量降低,流速变慢,血管收缩,防止从皮肤散失热量。

 

12.   预防及治疗体癣应注意哪些问题?

(1)       消灭传染因素:体癣大都由自身其他癣病而引起,故治疗体癣的同时要治疗其他部位的癣病,如,头癣、手癣、足癣等。还应避免与其他患有癣病的人或动物接触,否则即使治疗好了体癣,也会因再次感染真菌而复发。

(2)       坚持正确用药:许多药物都可以治疗体癣,但有些患者换遍了各种药物还是治不好,这主要是由于方法不当。外用药治癣病简单易行,但必须坚持每日涂药2-3次,涂药范围要稍大于皮损面积,而且即使皮疹消退、瘙痒不明显了还要坚持一段时间。千万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好像斩草没有除根一样,病情虽可暂时缓解,但遇到适宜的条件就会春风吹又生了。

(3)       积极治疗系统性疾病:如果体癣是由于某种系统性疾病引起机体抵抗力低下而发生的,则应该积极治疗,增强抵抗力。如果是由于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而致体癣,则应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少用或不用这些药物。

(4)       病情严重时配合内服药:若体癣皮疹分布广泛,除应用外涂药物外,可配合内服抗真菌药,常用的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但这些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肝肾损害等,应在医生指导下服药。

 

13.   念珠菌病能治好吗?

念珠菌病是一种容易复发的疾病,而且与人体的身体机能、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治疗念珠菌病时应去除一切易感因素,补充必要的营养物质及维生素,特别是核黄素。

发生在皮肤或者粘膜上的损害,可用制霉菌素溶液外涂;皮肤上的损害还可用咪康唑霜、益康唑霜等抗真菌药物外涂;阴道损害可以用制霉菌素阴道栓剂;内脏系统病变可以用二性霉素B、球红霉素、伊曲康唑等静点或口服治疗。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于心脾二经之热上攻,婴儿则由胎热蕴蓄,或因虚火上炎,火热结聚,熏蒸于口所致。因此,治疗应清热泻火,口服牛黄解毒丸等。外用药如冰硼散,吹搽患处,重者每日搽5-6次,轻者1-2次。此外还可用白矾水含漱或清洗患处皮肤。

鹅口疮患者应注意口腔卫生,经常用温开水或者淡盐水漱口。哺乳期间要注意卫生,哺乳用具尽可能煮沸消毒。

 

14.   为什么夏天容易长痱子?

夏天到了,很多爱出汗的人都会在颈部、头皮、胸前出现小红丘疹,甚至出现小脓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痱子。痱子是由于环境中的高温、高湿度引起出汗过多,汗液不易蒸发,浸渍皮肤,引起汗腺导管闭塞,汗液刺激周围组织而引起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

其实痱子不仅仅是小红丘疹,在医学上,痱子共分四种类型:晶形粟粒疹、红色粟粒疹、脓疱性粟粒疹又成为白痱子,经常见高烧大量出汗的人,或者长期卧床、过度衰弱的人,常在颈项、躯干部发生多数针尖大小的小水泡,轻擦即破,无自觉症状。红色粟粒疹就是我们常见的红痱子,会有轻微烧伤及刺痒感。脓疱性粟粒疹又称为脓痱子,常发生于皱襞部位,也可见于小儿头部。深部粟粒疹少见,常发生于严重且反复发生红色粟粒疹的患者,临床上可以看到密集的与汗孔一致的皮肤色的水疱,出汗时水疱会增大,不出汗时则皮疹不明显。

预防痱子飞发生,要加强室内通风散热,穿宽大衣服,便于汗液蒸发,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局部治疗可用炉甘石薄荷脑洗剂,或者清凉痱子粉外扑,皮疹可自愈。中医学认为,本病中以辩证为暑热夹湿,闭于毛窍,可饮用绿豆汤,或者金银花露等清凉解暑之品。

 

15.   不小心烫伤了怎么办?

居家生活,一不小心就会被火焰、热水、蒸汽等烫伤。一般根据烧烫伤的程度分为三度:一度烧烫伤仅为局部皮肤发红疼痛,二度烧烫伤则会出现水疱,疼痛剧烈,三度烧烫伤位置很深,形成焦痂,没有疼痛感,愈后会形成瘢痕并因瘢痕收缩引起局部畸形。

烫伤后,要迅速脱离烫伤物质。如果烫伤仅为一度,可将烫伤

 

16.   皮肤病有哪几种基本损害?

皮肤损害是指可以被他人用视觉或触觉检查出来的皮肤粘膜上所呈现的病变。皮肤损害常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但是两者有时不能截然分开。原发性损害有斑疹、丘疹、结节、风团、水疱与大疱、脓疱、肿瘤及囊肿等。不同的皮肤病有不同的原发损害,因此掌握原发损害对皮肤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继发性皮肤损害可由原发性皮肤损害转变而来,或者由于治疗及机械性损害(如瘙抓)所引起。继发性损害包括鳞屑、表皮剥脱或抓痕、浸渍、糜烂、皲裂、苔藓化、硬化、痂、溃疡、萎缩、瘢痕及皮肤异色等。

 

17.   什么叫激素?

激素是皮质类固醇激素的简称,在正常情况下,垂体前叶分泌促皮质激素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激素,由于它们大都由胆固醇演变而来,故称皮质类固醇激素。激素分为两类:一类是盐皮质类固醇激素,以醛固酮和去氧皮质酮为代表,主要影响水、盐代谢,在临床上应用较少;另一类是糖皮质类固醇激素,以考的松和氢化考的松为代表,主要影响糖和蛋白质等的代谢,且有抗炎、抗过敏等作用,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与皮肤有关的作用主要是:(1)抗炎作用;(2)抗过敏和免疫抑制作用;(3)抗病毒作用;(4)抗休克作用。

 

18.   激素能治疗股藓吗?

股藓是由真菌引起的,而激素不但不能杀灭真菌,还能促进其生长和繁殖,所以用激素治疗股藓肯定是不对的。这个道理似乎很简单,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这个问题上往往会进入误区。

由于股藓发生在人们的隐私部位,患者不愿向人提起,甚至羞于到医院看病。但皮损处瘙痒难忍,不治又不行,所以常自行用药。由于大多数人缺乏皮肤病的医学常识,阴股部出现红斑丘疹。而且瘙痒。人们常常想当然的认为是皮炎,自行用激素类药膏治疗,结果适得其反。

 

19.   握手能传染手癣吗?

我们知道,手癣是由真菌引起的,因此它有一定的传染性。尤其是在手癣的发展阶段,皮疹非常活跃,出现红斑、丘疹、水疱和脱屑等病变,此时真菌生长繁殖也很快,传染性也很强。

但是,我们人类的皮肤也有很强的抵抗外界微生物侵袭的能力。因此,真菌不会轻易的侵犯到我们的皮肤中。与首选患者握手,有可能被传染,但不是一定会被传染,这就像与感冒患者待在一起,有人会发病,有的人就不会传染。

有些抵抗力差的人,如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等,还有一些手上有皮肤病的患者,这些人的皮肤对外界微生物的抵抗能力很低,非常容易受到真菌侵犯。握手对他们来说是个极大的被传染途径,因此要格外小心。

20.   癣病能否根治?

在我们的生活中,癣病很常见,如人们所熟悉的脚湿气(脚癣)、灰指甲(甲癣)等,发病率很高。治疗癣病的药物也很多,各种脚气药水、软膏、搽剂及内服抗真菌药比比皆是。但是,癣病往往时重时轻,反复发作,用再好的药也只是暂时缓解,似乎总也不能除根,这是为什么呢?

造成癣病迁延不愈的原因很多,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缺乏对癣病的认识,思想上不够重视。癣病大多只损害局部皮肤,很少影响内脏和全身,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影响不大。而且稍加治疗则明显好转,或者随着季节和环境的变化会自行减轻,所以工作忙碌的人们往往忽略了这些小痛痒。其实癣病是可以根治的。理由如下:

(1)       癣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只要把病损出的真菌都消灭掉,癣病就可以除根了。

(2)       要根据各种癣病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

(3)       癣病经过治疗好转后,仍要坚持用药一段时间(主要指外用药),这样才能消灭残余的病菌,使癣病不再复发。

(4)       要想使癣病不再复发,应尽可能消除引起癣病的原因。也就是说,不要再被真菌传染上。

 

21.   吃大蒜后只是口腔有蒜味吗?

平时我们吃了大蒜、大葱后,即使彻底清洁了口腔,还会感觉很重的蒜味和葱味,甚至过了两三天,这种味道仍然不能散去。实际上吃了大蒜、大葱后,不仅口腔中有味道,身上也会散发出很重的味道,这主要与汗液的排泄功能有关。排汗作为人体的正常生理现象,具有很重要的作用:(1)散热降温;(2)保护皮肤;(3)代替肾脏的部分功能;(4)排泄药物。汗腺分泌细胞膜对药物及某些挥发性物质有很高的通透性,药物如磺胺类、氨基比林、巴比妥类、灰黄霉素、奎宁、酒精等,食物如大蒜、大葱洋葱、韭菜等蔬菜中的挥发性物质,都可以通过汗液排泄出去。所以吃了大蒜后,因为汗液里含有大蒜的挥发性物质,故身上会散发出蒜味的气味。

 

22.   为什么精神紧张时手心先出汗?

    由于汗腺所在部位不同,性质相异和多寡不一,其对于感觉和心理刺激及对于热的刺激的反应也有所不同。根据刺激的种类不同,汗腺分泌和排泄汗液可分为温热性出汗、精神性出汗和味觉性出汗。人在精神紧张时手心会出汗,即属于神经性出汗。

精神性出汗从受刺激到发汗的潜伏期极短,只有数秒到20秒。所以在紧张、恐惧、兴奋等精神因素影响下,神经冲动从大脑皮质传递到手掌小汗腺部,乙酰胆碱的浓度升高,导致小汗腺分泌排泄活动短期内迅速增强,即产生手掌精神性出汗。也有学者认为另有精神出汗中枢,常保持有兴奋性,一刺激即产生反应性出汗。精神性出汗在掌跖处表现最为明显,也可见于手背、头面、颈部、前臂和小腿等处。少数人在精神高度紧张时,甚至会出现汗如雨下,汗流浃背的全身大汗情况。

 

23.   油剂、霜剂、软膏剂有什么不同?

皮肤科临床外用药经常用到油剂、霜剂和软膏剂,但大多数患者并不知道三者的区别,下面我们一一进行阐述:

(1)              油剂:是以植物油(豆油、麻油、花生油、蓖麻油)或矿物油(液体石蜡)为溶剂混入不溶性药粉(如氧化锌、滑石粉、炉甘石粉、某些中药粉等)制成的剂型,具有清洁、保护、润滑及消炎止痛的作用。

(2)              霜剂:是油与水混合震荡再加入乳化剂、药物制成的半固体剂型,能够使一种液体较稳定的分散于另一种液体中,所以兼具亲脂性和亲水性,具有润滑不油腻、软化痂皮、消炎、保护及止痒作用,但渗透性较差。霜剂可分为水包油和油包水两种剂型,水包油型即水为连续相,油为分散相,常用阿拉伯胶、淀粉、琼脂、明胶、肥皂等做乳化剂;油包水型即油为连续相,水为分散相,易被油稀释,不易用水洗去,常用豚脂、羊毛脂、羊毛醇、蜂蜡、玉米蛋白等作乳化剂。

(3)              软膏剂:是用适宜的基质与药物混合制成的一种均匀细腻的半固体外用剂型,具有保护、柔软皮肤、防止干裂、软化痂皮、促进肉芽组织形成的作用,软膏剂皮肤渗透性较强,但油腻性大,不易洗去,容易污染衣物。软膏剂的基质应具有一定的粘稠度和伸展性,具有吸水性,能释放药物并有穿透皮肤的性能,无臭无味,性质稳定,易于贮存的特点,常用的基质有豚脂、植物油、羊毛脂、蜂蜡、凡士林、石蜡、硅油等。

24.   如何治疗带状疱疹?

西医对带状疱疹的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消炎止痛和防止继发感染。抗病毒药物有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泛昔洛韦等。消炎止痛药物有消炎痛、阿司匹林等。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药物可以影响神经,起到缓解疼痛作用。局部患处可用2%龙胆紫溶液或复方地榆氧化锌油外涂。如有继发感染,可用新霉素软膏外涂。

中医学认为本病因情志内伤,肝经气郁化火以致肝胆火盛;或因脾湿郁久,湿热内蕴,外感毒邪而发病。

(1)              热盛证:证件皮肤潮红疱壁紧张,疼痛剧烈,伴有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治宜清泻肝胆实火,方选龙胆泻肝汤裁。亦可服用成药龙胆泻肝丸。

(2)              湿省证:证见皮肤淡红,疱壁松弛,疼痛较轻,纳差或腹胀,大便溏。舌质淡,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缓。治宜健脾除湿,方选除湿胃苓汤化裁。

若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者,属气滞血瘀,治宜疏肝理气,活血止痛,方选柴胡

疏肝饮化裁。

外用中药可根据病情选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或祛湿收于之药,水煎外敷,另外

水疱未破者可用金黄散,水疱已破者可用四黄膏外涂。此外,中医针刺疗法有明显的消炎止痛作用,对后遗神经痛亦有疗效。不论何种方法,带状疱疹的治疗应掌握时机,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25.   带状疱疹已经好了,怎么还疼痛?

经常有些中老年患者,在带状疱疹完全消退后仍疼痛不止,局部皮肤完好无损却不敢触及。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带状疱疹的发生是由在体内的病毒被激活而引起,其疼痛的实质是受累神经节的炎症甚至坏死,疼痛的轻重程度及时间长短与皮疹不一定保持一致。尤其是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各种机能都在减退,受损的神经组织修复也较困难,故很容易发生后遗神经痛。特别是平素体质较差,或治疗不及时者,此种疼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更久。

 

26.   扁平疣为什么越抓越多?

扁平疣,在中医学中称“扁瘊”,它的病原体和寻常疣一样,都是人类乳头瘤病毒,但是病毒亚型不同。

扁平疣好发于青少年,又称青年扁平疣。多发于颜面、手背、前臂等处,表现为正常皮色或浅褐色,约2-4mm直径或稍大的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表面光滑,境界明显。一般无自觉症状或偶有微痒。在初发病时,皮损发展及增多较快,而大不了解此病的青少年患者常有意无意的搔抓患处,结果发现疣体越来越多,甚至沿抓痕呈串珠状排列或密集成片。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在扁平疣的疣体中有大量活跃的病毒,当局部被搔抓时,疣体表面和正常皮肤均可产生轻微的破损,这时病毒很容易被接种到正常皮肤上而产生新的疣体。扁平疣不尽可以自身传染,还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染给他人。

本病慢性经过,可经1-2年或更久而自行消退。消退前疣体基底部常现炎症反应,瘙痒加重,但可复发。一般不会有发生癌变的可能。

 

27.   细菌性皮肤病有哪几种?

细菌性皮肤病下几种方法分类:

(1)              按菌种分类:可分为球菌性和杆菌性皮肤病。球菌感染性皮肤病系由化脓性球菌所引起,简称脓皮病,常见有脓疱疮、疖、毛囊炎、脑膜炎球菌疹、猩红热、败血症、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等。杆菌引起的皮肤病主要有皮肤结核、麻风、其他如伤寒、副伤寒、炭疽、类丹毒、鼠疫等。

(2)              按病程分类: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大多数细菌性,尤其是球菌性皮肤病都属于急性发作,病程短。只有少数如皮肤结核、麻风等属于慢性过程。

(3)              按病机分类:可分为直接致病、间接致病或二者兼有。直接致病如毛囊炎、疖、脓疱疮及部分结核疹等,系由细菌在侵入部位直接引起的病变;间接致病如猩红热、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以及大多数结核疹病等,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变态反应(对细菌产物过敏)或中毒反应(细菌毒素导致损害)。但是在临床上情况复杂,病情多变,直接或间接致病不是绝对的,应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

 

28.   过度日晒的害处有哪些?

欧美国家的人们喜欢在夏天到海滨进行日光浴,他们认为日晒后黝黑的皮肤是健康的表现。的确日晒会给人体带来很多好处,但是就像小花会在烈日下枯萎,人的皮肤在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同样会引起损伤。

光线对人体的损伤可分为光毒性反应及光变态性反应。光毒性反应是一种非免疫性反应,任何人在暴晒部位都会出现,它的特点是在暴晒部位的皮肤上出现鲜红的斑片,严重时在其表面还会出现水疱,破后干燥结痂,留有显著的淡褐色色素沉着,自觉烧伤感和触痛。

光变态反应是一种以光作为抗原,人体产生抗体的一种过敏反应。皮疹的发生开始虽然在光照部位出现,但有时还能扩展到未被光照的皮肤上,临床上表现为皮肤红肿,出现风团或丘疹、水疱、糜烂、结痂和脱屑。病程长久,可持续数月或者更久。

紫外线引起皮肤衰老,这一概念早就形成,而随着人们对于身体健康的逐步重视,“光老化”一词也得到了关注。日光引起的皮肤老化主要与中波紫外线(UVB)有关,但是长波紫外线(UVA)也起一定作用。这也是户外工作的皮肤粗糙,显得比在办公室工作的人要衰老的原因之一。

 

29.   脚上长鸡眼与穿鞋不当有关吗?

鸡眼是足部皮肤长期受到机械性的摩擦引起的一种局限性的增生,容易发生在长久站立或行走的人,摩擦和受压是重要的发病诱因。如果穿不合脚的鞋,会引起足部皮肤的挤压,增加皮肤的摩擦,因此脚上长鸡眼与穿鞋不当密切相关。

预防鸡眼的发生,首先要减少摩擦和挤压,不穿紧硬且不合脚的鞋子,鞋内衬以较厚的棉垫或者海绵垫以减小摩擦。矫正足部畸形,纠正不正确的走路方式,都是预防鸡眼发生的有效方法。

 

30.   怎样预防褥疮的发生?

褥疮常可发生于昏迷、瘫痪的病人。这是由于长期卧床且体位固定不变,导致身体局部长期受压,影响血液循环,组织发生营养缺乏而引起组织坏死。因此,褥疮好发于骨头突出的部位,比如说骶骨、枕骨、脊柱等受压部位的皮肤最先出现苍白或者灰白,之后表面迅速发生水疱,破后形成溃疡。如果处理不好,溃疡会越来越深,甚至到达肌肉层,露出骨头和关节,很难治愈。

正是因为褥疮是受压迫引起,因此保证局部血流良好及皮肤完整,是预防褥疮的关键环节。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我们要定时给病人翻身,一般每隔一至二小时就要给病人变换一次体位,并且适当按摩受压部位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病人的床铺应柔软平整,以防止咯伤皮肤。床单以通风吸汗的棉质为佳,并保持干净。若患者消瘦,骨质突出,则应使用气垫、气圈等以减轻压力。或者自制防褥疮棉垫,具体方法:选干净柔软的棉花按照突出骨质的大小制成棉圈,再以干净柔软的绷带或者棉布缠绕棉圈数层即可。用时将棉垫放在骨质突出部位,以缓解局部压力。

若褥疮已经形成,则需要行化腐清疮治疗,并配合紫外线、红外线、微波等理疗方法。若合并感染,还可以用抗生素软膏治疗。

31.   你听说过“四弯风”吗?

“四弯风”就是异位性皮炎,也称遗传性过敏性湿疹。它的特征是本人或其家族中可见明显的“异位性”特点,包括:(1)容易罹患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的家族性倾向;(2)对异种蛋白过敏;(3)血清中IgE值高;(4)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此类患者除有特定的湿疹临床表现外,还具有上述四个特点。

本病的病因较为复杂,与多种因素如环境、遗传等有关:

(1)              遗传因素:患者常有先天性过敏体质,这种遗传背景在异位性皮炎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有人随机调查了800多个家族,发现双亲有“异位性”表现者,其70%的子女可能有“异位性”;而父母中只有一方表现有“异位性”,则其50%的子女有“异位性”。

(2)              变态反应原:患者可以有各种吸入或食入的变态反应原进入人体内诱发皮肤的过敏反应。这种变应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人观察到儿童患者多于食物性变应原有关,而年长的患者多于吸入性变应原有关。主要的变应原如下:屋尘螨,食物,感染,其他如还有报道本病与花粉、动物毛等有关。

32.   异位性鼻炎会伴随终生吗?

本病病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与多种因子如遗传、环境等有关。国外有人统计,本病在人群中的发展情况为0.1%-0.5%。在婴儿中则更高,大约3%。女与男之比为2:11.6:1.本病在不同年龄阶段,有它不同的特点,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婴儿期,1个月左右至2周岁;儿童期,3-10岁;青年期及成人期,约12-23岁。患者并不一定按这三个阶段顺序发展,或缺其一、二个阶段,或二、三各阶段连续发生而无缓解的无症状期。多数患者于婴儿期自愈,平均约有10%的病人可延续至成人期。2岁以后发病者病程长,难治且常移行至成人期。年长患者较少见,有人统计约有2%可超过45岁。所以应注意影响异位性皮炎的一些因素:

(1)             季节:60%-90%患者受季节影响。一般季节改善而冬季加重,可能是由于冷的作用,少见阳光、羊毛衣服的机械刺激、尘埃及屋内真菌等作用。

(2)             精神因素:疲乏、感情冲动、精神紧张可能激发症状。

(3)             温度变化:冷、热及环境气候的急剧变化,突然大量汗出亦可为恶化或诱发因素。

(4)             职业:根据一些统计资料,在接触羊毛、纺织品及粉尘的工作环境中异位性皮炎发生率比较高。而另一方面,常发生接触性皮炎的工种中其发生率并不增加。有粉尘及温度高的工种对异位性皮炎患者不利。

33.   你得过“鬼饭疙瘩”吗?

“鬼饭疙瘩”就是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限局性水肿反应。本病的由来可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的古希腊。古希腊人发现,有人在接触荨麻(一种植物)后,局部很快产生风团,故他们认为荨麻疹发病与该植物有一定关系。

本病的发病率很高,大约20%的人曾经患过本病。多数病人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现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少数病例也可以只出现水肿性红斑。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风团可逐渐蔓延,融合成片;风团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少数可数天后消退,不留痕迹。皮疹反复或成批发生,以傍晚发作这多。瘙痒可影响睡眠,少数病人不痒。偶尔风团表面形成水疱,水疱指甲大或蚕豆大,疱壁紧张,内容清,多发于存在时间较久的风团,谓大疱性荨麻疹。还有出血性荨麻疹等。部分病人还可伴有全身症状,如恶心、呕吐、头痛、头胀、腹泻、腹痛,有的还可有胸闷、不适、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脉象细弱、血压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症状。因急性感染等因素引起的荨麻疹可伴有高热、白细胞增高。

荨麻疹还有以下几种特殊临床类型荨麻疹:

(1)              蛋白胨性荨麻疹:暴饮暴食(过食猪肉和海货)后发生,并有精神激动和大量饮酒,引起的皮肤发红、风团,多伴有乏力、头痛。此型荨麻疹病程很短,只持续1-2天。

(2)              血清病型荨麻疹:是由异体血清、疫苗或药物引起的,患者有发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皮损以风团最常见,尤其是多环形风团,有时伴有肾损害而出现蛋白尿、管型尿。

(3)              接触性荨麻疹:皮肤接触某些变应原后发生风团和发红,称为接触性荨麻疹。

(4)              皮肤化痕症:患者对外来较弱的机械刺激引起生理性反应增强,于皮肤上产生风团。可发于任何年龄。患者多诉在搔抓后,或在紧束的腰带、袖带等处起风团。

(5)              冷荨麻疹:分获得性冷荨麻疹和家族性冷荨麻疹。主要是遇冷出现风团。

(6)              胆碱能性荨麻疹:因运动、摄入热的食物或饮料、出汗及情绪激动等使胆碱能性神经发生冲动而释放乙酰胆碱而致。本型皮疹特点为除掌、跖外发生泛发性1-3mm的小风团,周围有明显的红晕。

(7)              日光性荨麻疹:皮肤暴露于日光数分钟后,局部迅速出现瘙痒、红斑和风团,部分病人甚至可以在日光透过玻璃照射后发病。

34.   什么可以引起荨麻疹?

引起荨麻疹的因素很多,约3/4的患者不能找到原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较为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药物:是荨麻疹的最主要发病原因之一,荨麻疹也是药疹的常见表现形式,最常见的如青霉素。慢性荨麻疹药物性病因中,阿司匹林是最常见的病因。

(2)              食物及食物添加剂:主要是动物蛋白性食物,如鱼、虾、蟹、肉类、蛋(或已变质)等;植物性食物如茄子、竹笋、菠菜、苹果及李子等蔬菜和水果。加入食物中的颜料、调味品、防腐剂、食物中的天然或合成物质包括酵母、水杨酸、柠檬酸、偶氮样四氮嗪等也能引起本病。

(3)              吸入物:如花粉、动物皮屑、羽毛、真菌孢子、灰尘、甲醛、丙烯醛、蓖麻粉、化妆品、除虫剂、气体等吸入性均可发生荨麻疹,而且这些患者常伴有呼吸道症状。

(4)              感染:各种感染因素均可引起本病,包括:①细菌感染,②病毒感染,③寄生虫等。

(5)              昆虫叮咬

(6)              物理因素:如机械刺激、冷、热、日光等。

(7)              其他因素:精神因素及内分泌改变、内科疾病、遗传因素。

35.   只服用抗过敏药就能治疗荨麻疹吗?

抗过敏治疗可以使荨麻疹得到控制或治愈。但本病的根本治疗是去除病因,尤其是物理性荨麻疹,一方面尽可能查出病因,使患者去除或避免与其接触,进行对因治疗即特异性治疗;另一方面,可针对其发生发展的过程,通过切断或干扰其中某些环节,即非特异性治疗,达到治疗目的。

(1)              治疗以抗组胺治疗为主,H1H2受体拮抗剂的联合应用,对某些荨麻疹比单独应用效果好。

(2)              维生素类

(3)              降低血管壁通透性的药物

(4)              抗生素

(5)              拟交感神经药

(6)              抑肽酶

(7)              组胺球蛋白

中医中药治疗,中医辨证主要分为以下几型:

(1)       风热范表

(2)       风寒束表

(3)       血虚风噪

(4)       卫气不固

(5)       冲任失调

36.   吃药还会过敏吗?常见的致敏药有哪些?

吃药可以引起过敏反应,药物通过注射、内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反应称为药疹。

引起药疹的药物种类很多,常见的致敏药主要有以下四类:

(1)       解热镇痛药:其中以吡唑酮类和水杨酸盐制剂为常见;

(2)       磺胺类:其中以长效磺胺为多;

(3)       安眠镇静药:其中以巴比妥类较多;

(4)       抗生素类:其中以青霉素为多见;

(5)       其他如血清、大仑丁型抗癫痫药、呋喃类、吩噻嗪类等引起的药疹也不少见;

(6)       中草药:随着中草药的广泛应用及剂型改革,中草药引起的药物过敏反应也逐渐增多。其中有单味中药,如葛根、天花粉、紫草、大青叶、板蓝根、鱼腥草、毛冬青、穿心莲等等。

37.   接触性皮炎和湿疹是一回事吗?

        湿疹与接触性皮炎不是一回事。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黏膜单词或多次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甚至以外的部位发生的炎性反应。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皮疹多样性,慢性期则局限而有浸润和肥厚,瘙痒剧烈,易复发。

        湿疹这一名词已沿用很久,中医学中也早有描述。近年来国外皮肤病学者提出将湿疹与接触性皮炎归为一类,因为两者的病理变化相似,都是Ⅳ型变态反应,临床表现不易区别,如果初表现为接触性皮炎,但在长期反复发病后皮疹可表现为湿疹样;有些原来认为原因不明的湿疹,由于医学的进步以找出接触的原因而划入接触性皮炎中。不少职业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表现为慢性湿疹,如果经常接触肥皂和碱水的妇女发生的手部湿疹。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皮疹多样性,慢性经过,瘙痒剧烈、易反复。湿疹的发病原因很复杂,有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相互作用,常是多方面的。外在因素如生活环境、气候条件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外界刺激如日光、紫外线、寒冷、炎热、干燥、多汗、搔抓、摩擦及各种生活用品如香脂等化学品、肥皂、人造纤维等均可诱发湿疹。某些食物也可使某些人湿疹加重。内在因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胃肠道

 

3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