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悬日月照乾坤”与某些红楼人物年龄的关系

 木柳书屋 2012-04-27
 

 “双悬日月照乾坤”与某些红楼人物年龄的关系

刘铄 在 2011-5-3 上午9:40 发表于 细品红楼
选自红楼艺苑
 
《红楼梦》第四十回写刘姥姥逛大观园。在宴会上有史湘云说的酒令词"双悬日月照乾坤"。有的学者将其解释为:这是隐指在我国同一时期、同一地域存在两个帝王或两个政权。不过这一解释却有问题。日、月虽可作为至高无上的尊贵与权力的象征,可用以指帝王或皇权,但两者却有本质上的区别。"日"属阳,一般指男性,可指皇帝或皇权;而"月"属阴,一般指女性,只可指皇后。因此以日月同指皇帝皇权就不妥当了。应怎样解释这一问题?

《红楼梦》文本存在大量无法解释的矛盾与问题,因而使《红楼梦》的研究如俞平伯先生所言,越研究越糊涂。究其原因,是因我们未能正确掌握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义旨所造成的。正确掌握《红楼梦》的义旨,一切问题甚或所谓的死结,都可迎刃而解的。例如红楼人物年龄突然增大问题;五月初二日的次日为四月二十六日问题;秦可卿是其父由养生堂抱养长大的,为什么能成为显赫贾府的正支贾蓉的正配?《红楼梦》开头为什么有两个楔子?贾宝玉为什么是石头?他是男性,为什么也属于"情榜"人物?他衔玉而生,天底下有这种事么?林黛玉为什么是仙草?书中有两处政治性很强的批语:一处是第一回的"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另一处是第17回的"孙策以天下为三分......",前者加于香菱身上,后者加于贾蔷身上,岂不令人大跌眼镜!还有凤姐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李纨的"如冰水好空相妒"、元妃的"虎兔相逢大梦归"等等;以及一些莫名其妙的古怪名词,例如真真国、女儿国、茜香国、放春山、谴香洞等等,这些难题都可得到解释。那么《红楼梦》的义旨是什么?从书中大量证据看,《红楼梦》的义旨应该是反清与悼明之亡【注一】,这当然犯清朝大禁大忌,对于作者是极度危险的。为表达这一危险义旨,作者凭借这部小说表面上的儿女爱情、家庭细事、诗词谜语、怪事怪话等作掩护,将犯禁内容巧妙地融入其中。"双悬日月照乾坤"即是其中一例。在这次有刘姥姥参与的大观园家庭宴会上,惊人地提出"双悬日月",显然有着重大政治隐寓。什么隐寓?原来这个宴会是明朝与清朝相聚会的宴会!贾母代表已亡的明朝,这是无问题的;刘姥姥则代表清朝,——由拙文《"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有什么含意?》可肯定这一点【注二】。同时也可从她的酒令词看出来,即"大火烧了毛毛虫":这是指常发生于清朝老家东北的松林火灾,松毛虫被烧死一事。这种事情在关内是极罕见的;还有"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这一句应是说:明王朝结束了(作者常以"花"代指明朝),由一个没文化的外族人来统治华夏。——"倭"有外族的意思;"瓜"常指乡愚、无头脑的人,即暗指满人。在宴会上,刘姥姥村相毕露。宝玉对黛玉说:"你瞧刘姥姥的样子。"黛玉笑道:"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黛玉也曾称刘姥姥为"母蝗虫",这都是借刘姥姥这种乡愚情态暗指满人的粗野无文化而言的。在曹雪芹那个时代,是由清朝统治中国,这是现实的,可用"日"(即阳)来代表;明朝灭亡已百年,是在阴间,可用"月"(即阴)来代表。一个朝代在阳间;一个朝代在阴间,这就是"双悬日月照乾坤"的真正意思。

这次宴会是在大观园进行的。贾府为元妃省亲而建造大观园,当然具有政治意义。这是因皇帝开旷古未有之奇恩,允许大内嫔妃才人出宫回私第探视亲人,大观园即是在这种情况下兴建的。所以省亲建筑的题名,理应具有称颂皇帝大恩大德的意义才是。对此作者也加以点拨,那就是"试才题对额"一节,宝玉对潇湘馆题额所说的话:"这是第一处行幸之所,必须颂圣方可。"对园内第一个行幸景点的题名必须颂圣,园子大门的题名岂不更应颂圣?然而"大观园"三字并无颂圣意义,显然极不合理。为什么将这个园子题名为大观园?

第5回宝玉梦游幻境,见到一座石牌坊,上面大书"太虚幻境"四字。他在幻境阅读了金陵十二钗册子的判词,聆听了仙女演唱的红楼梦十二支曲。我们知道这些判词与十二支曲子词都是暗指百年前明亡历史人物【注三】。因而可说明"太虚幻境"即指阴曹地府。——作者用"虚"用"幻"也说明这一点,因为阴曹地府不存在于现实世界,是虚幻的。——"试才题对额"有如下叙述:

只见正面显出一座玉石牌坊来,......宝玉见了这个所在,心中忽有所动,寻思起来,倒像那里曾见过的一般,却一时想不起那年月日的事了。

这座宝玉曾见过但一时却想不起来的牌坊,显然就是太虚幻境里的牌坊,这说明大观园就是太虚幻境,就是阴曹地府。那么大观园内红楼人物就都是明亡历史人物。对此脂批也加以指点:

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
——第十二回批语

至此方完大观园工程公案,观者则为大观园费尽精神,余则为若许笔墨,却只因一个葬花冢。
——大观园建成后批语

可见大观园只是个大坟冢,里面是百年前已死去的明亡时期的明、清历史人物,他们在里面作历史表演。由此看来,作者是用谐音法以"大观"谐大棺的音,这才是大观园的真义。作者在书中为我们作了大量利用谐音法表达隐意的示范。例如以甄士隐表出真事隐、以贾雨村表出假语村言、以詹光表出沾光、以单聘仁表出善骗人,等等,等等。当然,如果所谐之音具有危险性,作者就留给读者去谐了,这就需要我们"心有灵犀一点通"了。例如此处以大观谐大棺的音即是一例。当前索隐派研红所常使用的谐音法,常受到新红学派学者们的诟病。其实《红楼梦》使用谐音法的作俑者却是曹雪芹,应当诟病曹雪芹才是。

大观园既然是大棺园,因此这次宴会是在阴曹地府进行的。刘姥姥逛大观园,是指百年前清军进占中原,灭掉明朝。刘姥姥提出要一张大观园图,实际上即是要华夏的版图,也就是要吞并华夏。清灭明事件发生于曹雪芹那个时代的百年之前,是发生于阴曹地府的事情,所以这次宴会在大观园(大棺园)进行是恰当的。——当然,刘姥姥逛大观园另一用意也是为糟蹋满人,是讥笑、戏弄他们粗憨、无文化。上面已提到了。

《红楼梦》主要是写明亡于清的片段野史,其时段是在明思宗与清太宗期间。明思宗年号崇祯;清太宗年号崇德。崇祯九年为崇德元年,两者相差8年。这一纪年差常在某些红楼人物年龄上表现出来。

红楼人物的年龄存在许多严重矛盾,成为难以解开的死结。例如黛玉初至贾府,自称十三岁。但根据书文推断,她离家时的年龄只约五六岁光景。当时其父也对她说:"且汝多病,年又极小。"既云"年又极小",可见她绝非十三岁的小姑娘,而应为一小孩。不过她进贾府时,根据书中对其同龄人迎春探春的体态描写,可间接地肯定她为十三岁。迎春的体态为:"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探春为:"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根据这一描述,可看出迎、探二人是十足的十多岁的小姑娘,而绝非为一小孩。黛玉既然与他们为同龄人,她自称十三岁当然是对的。作者还用惜春的"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点醒读者,黛玉已不是像惜春那样的小孩,而是一个小姑娘了。还有一点,黛玉入贾府时,薛宝钗因进京"待选"也来到贾府。清朝旗人女孩待选年龄为十三四岁,由此也可推断黛玉年龄应为十三岁。根据以上叙述,黛玉由五六岁的小孩一变成为十三岁的小姑娘,并非作者疏忽,而是有意为之的,其目的是为表明黛玉由现实的清朝进入阴间的明朝,其纪年就要转换,即由崇德纪年变为崇祯纪年,所以黛玉的年龄便由五六岁突变为十三岁了。不过其年龄的增加并不锁定在8年上,因为这样做的话,容易使人看出问题来,所以这个不合理年龄的增减多在7-9年之间。书中还有几处地方也有类似情况。例如:第三十九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问她多大年纪了?刘姥姥说七十五岁了。贾母说比我还大好几岁呢。可见贾母当时年龄为七十岁上下。然而根据书中的时序推断,两年后贾母却庆八十大寿了。贾母这一年龄跳跃,也是为表达崇祯与崇德纪年之差的。——贾母与刘姥姥论及年龄,然后表出这一纪年差是合宜的;第四十一回有一段关于巧姐的叙述,其时刘姥姥也在场。那时巧姐还要人抱着,而且尚未有正式的名字,稍后才由刘姥姥为她起了巧姐这一名字。可见她只有三四岁光景。可是根据时序推算,才过四年,贾环就伙同其他人,打算卖她为人作妾(第118回)。同年,刘姥姥也为巧姐提亲。这两件事绝非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所应涉及的。如果将她的年龄加上崇祯与崇德纪年差,那么就合理了。类似例子尚有一些,兹不多举。

红楼人物年龄存在无法解释的严重问题,看来是为点出明崇祯与清崇德两个纪年差,借以表出明朝亡于清朝的年代。但是红楼人物年龄并非都与上述两纪年差有关,也有一些人的年龄与别的政治事件有关,今以十七岁为例举两个例子。第39回刘姥姥编造了一位茗玉小姐,说她17岁就死了。这应与崇祯在位17年吊死于煤山有关,所以这位茗玉小姐就是暗指崇祯皇帝。当刘姥姥讲这件事的时候,贾府南院马棚发生火灾,这是隐指明亡之后,南明也灭亡了。——因为刘姥姥进贾府,即指清军进中原灭明朝。南院马棚失火,是以"南院"指江南的南明福王政权。福王信任奸相马世英,马世英则结党营私,把持朝政,当时人们讥诮福王为养马成群(见《桃花扇?媚座》。此即"马棚"之所指),结果招致其政权迅速为清所灭。这是贾府南院马棚失火的真意;另一例子是第27回凤姐问小红:"你十几岁了?"小红答曰:"十七岁了。"其时为四月二十六日,也是作者虚构的"饯花日"。根据拙文《五月初二日的次日为什么是四月二十六日》的论述【注四】,我们已知作者是用时光倒流法,将四月二十六日变为三月二十六日,而三月二十六日为崇祯的第一个忌日(崇祯死于三月十九日)。为安全起见,作者用崇祯第一个忌日代指崇祯之死,与明朝之亡。为什么这一天又是"饯花日"呢?作者常用"花"暗指明朝,"饯花"也就是饯别、或者说诀别明朝的意思,也即指明亡。小红自称十七岁,当指崇祯在位十七年而死,明朝随之灭亡。另外一点,就在这一天小红受到凤姐的赏识,要认她作干女儿。并使她由怡红院服务宝玉,转而为她服务。这件奇事不可能没有含义。我们知道凤姐影射南明的福王【注五】。而宝玉可代表发生于崇祯时代的《姽婳词》,因而可代表崇祯朝。作者借这件奇事表明小红由崇祯的明朝来到福王的南明!这很像《桃花扇》的张薇(后来的张道士)。张薇本为崇祯朝的锦衣堂官,崇祯死后,他来到南明,在福王政权下仍做锦衣堂官(见《桃花扇》"闰二十出《闲话》"与"第三十出《归山》")。《红楼梦》往往在人们不经意处,隐入一些明亡野史。

根据红楼人物年龄的虚构性,可看出《红楼梦》是一部空幻虚设的小说。从书中的"补天"、"石头"、"绛朱仙草"、"神瑛侍者","衔玉而生"、"梦游幻境"、"一僧一道"、"太虚幻境"、神奇的"风月宝镜",等等,可充分看出这一点来。不过在其虚设文字外衣里面,却包藏着犯清朝大禁大忌的真实东西,那就是反清与悼明之亡,这才是《红楼梦》的真正面目。

《红楼梦》只是一部特殊的寓言性质的小说,哪里有什么贾府?哪里有什么大观园?哪里有什么贾宝玉林黛玉?红楼人物都是些虚构的、逢场作戏的临时演员,贾府、大观园等都是些舞台道具罢了。人们常根据《痴女儿遗帕惹想思》相信小红与贾芸将来要结为夫妇,其实这只是为《滴翠亭杨妃戏彩蝶》表出《桃花扇?赚将》作铺垫而已【注六】。如果真以为书的后半部她与贾芸结合,那就是缘木求鱼、胶柱鼓瑟了。书中以及批语中关于书的后半部的许多所谓的伏线、提示等等,全是如此。我们还是少去探佚,少去探寻贾府遗址大观园遗址等等,而对今本后四十回多下些工夫,深入理解其真义为好。

【注一】见拙文《从一条脂砚斋批语看〈红楼梦〉的主题思想》(鄙人艺苑文集有载)
【注二】(文集有载)
【注三】见拙文《〈红楼梦〉人物影射》(艺苑文集有载)
【注四】该文载于"百家争鸣"2009.1.21
【注五】见【注三】
【注六】见拙文《〈桃花扇?赚将〉在〈红楼梦〉中的反映》(载"百家争鸣"2010.8.16)


              欢迎光临木柳书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